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杨静
    2019, 1(8): 5-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当前,在民生建设最重要的经济领域,学术界存在着以西方公共产品理论为指导的倾向,要充分认识西方公共产品理论存在的理论误区和实践局限。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民生问题究其实质是社会共同利益需要的反映。因此,深入研究马克思的社会共同需要思想,进一步从唯物史观出发,尝试构建社会主义“共需品”理论,并与我国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实践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从民生型政府建设的角度提出解决我国民生问题的路径,不断推动我国民生建设向人人受益、人人共享的目标迈进,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民生理论和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卢江
    2019, 1(8): 17-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长期以来经济危机被视为资本主义制度内在规律的外部表现,必然导致制度走向崩溃,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第七部分“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中“外壳炸毁”和“私有制丧钟敲响”论述,但是马克思在该部分写作时并没有明确提及“危机”。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对经济危机的相关论述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对经济危机持有制度性诅咒的认知,并抱以促进制度革命的过分期望。然而,随着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能力日渐成熟,马克思改变了对经济危机内生性的单一认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方式必然消逝的危机消极性作用基础上,增加了危机作为资源重配和恢复正常利润率的必要强制手段新见解,同时指出系统性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杨仁发 李娜娜
    2019, 1(8): 27-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演进的基础和动力,基于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计算的产业结构变迁度和以第三产业占比超越变化为临界点两种方法,总结中国改革开放40 年以来产业结构变迁的典型事实,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数量型增长和质量型增长的作用。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应不同,对数量型增长和质量型增长均表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过程,但随着产业结构变迁度提高,对质量型增长的促进作用稳步提升;进一步验证得到,当产业结构变迁度大于1 或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时,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质量型增长的促进作用超过对数量型增长作用。因此,新时代中国需要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变迁度,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
  • 理论经纬
    宋立丰 宋远方 国潇丹
    2019, 1(8): 39-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条种新的道路,使用户间不同类型闲置资产的交叉共享成为可能。本文基于区块链技术和区块链网络特点,以明确共享交易数据权为桥梁,分析了共享平台作用被降解的原因,围绕共享经济理念进行了共享要素的重构。在此基础上,对共享经济的闲置资产要素进行了需求基础观视角的重新界定,以此梳理了现今不同共享经济边界研究的实质区别,并进一步分析了共享经济和商品经济之间的冲突、互动和转化关系。从区块链网络的“三元悖论”出发,根据新型共享经济模式的价值共创、需求满足和交易成本等特征,进一步推演了现实闲置资产未来的社区化发展趋势和虚拟闲置资产的社群化发展趋势。
  • 比较与借鉴
  • 比较与借鉴
    廖敬文 张可云
    2019, 1(8): 48-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确保受冲击后区域经济及时恢复和良好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复原力逐渐成为新的区域政策目标。尤其对老工业基地而言,复原力为其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由于当前区域经济复原力理论研究落后于政策需要,该目标和思路超前于对区域经济复原力基本概念的理解。国外已有研究成果倾向于从演化的角度界定区域经济复原力,并随着区域经济复原力理论框架和经验研究的完善,充分探讨了复原力差异的主要来源。除内部分异外,外部环境也是复原力区域差异的重要成因。将区域经济复原力理论运用于政策分析时,国外政策导向强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复原力培育中的积极作用,中国应将国外复原力政策经验与复原力差异来源相结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工业基地振兴路径。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昌忠泽 陈昶君 张杰
    2019, 1(8): 62-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使用1996—2017 年中国30 个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考察了中国四大板块经济区的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差异性,研究发现:(1)从全国层面来看,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显著为正;(2)从区域层面来看,技术进步对东部和东北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适用于东部和东北部,但在全国范围内仍可以区别不同情况去贯彻实施;(3)中国四大板块经济区要素禀赋不同,产业结构升级路径具有相对特殊性。其中东、中、西部地区的资本投入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劳动力投入在东部地区表现为正向显著,东北部地区为负向显著,中、西部地区表现为不显著。本文最后结合中国四大板块经济区独特的要素禀赋状况,提出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 发展战略研究
    武剑 谢伟
    2019, 1(8): 75-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最新发展的HCW 法和排序检验法,从多指标视角对上海、广东、福建、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的经济效应及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对所得结果进行时间安慰剂法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自贸试验区设立虽然对上海、广东、福建、天津相关经济指标产生了一定程度影响,但与未设立自贸试验区省市相比,在所考察的16 个自贸试验区经济指标中,仅上海固定资产投资额、广东和福建进出口总额、福建经济增长4 个指标的政策效应估计量达到显著有效水平,这一情况表明:当前上海、广东、福建、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红利效应并未得以充分释放,各地自贸试验区政策亟待进一步优化设计。下一步自贸试验区在政策创新时,既要考虑其制定政策作为国家战略所具有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共性,同时也要兼顾自贸试验区所在地发展特性,充分考虑到自贸试验区政策与所在省市已有政策的兼容性和协同性问题。
  • 金融问题研究
  • 金融问题研究
    刘柏 张艾莲 潘梦梦
    2019, 1(8): 90-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机构异质情况下系统性风险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存在差异性,经济政策实施的空间点和时间点在不同状态下各不相同。基于股票市场构建金融机构风险和非金融机构风险测度指标,采用分位数自回归方法,研究在经济增长不同阶段系统性风险指标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当经济处于高位或是低位运行时,无论是金融机构风险还是非金融机构风险对宏观经济发展的预测效果和影响能力都各不相同,非金融机构风险比金融机构风险包含的信息对宏观经济影响更大。因此在风险防范过程中,不应忽略非金融机构所引发的风险。在风险预测过程中,对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需要差异区分,同时识别源自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的风险并兼顾经济发展阶段,避免二者同方向作用造成叠加效果,从而超出政策措施的预期范围。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谢露露
    2019, 1(8): 102-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聚焦长三角城市群,结合这一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征,考察产业集聚和创新激励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空间计量结果显示,同时考虑集聚带来的知识外溢的正外部性和加剧模仿创新的负外部性后,从总效应来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创新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制造业集聚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效应分解后,仅仅相邻地区制造业集聚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本地制造业集聚始终明显抑制了创新效率的提升,仅仅相邻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创新效率有积极影响,吸收能力差距越小,这一外溢效应越明显。来自政府支持的创新激励对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来自企业支持的创新激励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两种影响都明显外溢到相邻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