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诗白
    1989, 4(5): 1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差别是客观的存在。但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可以通过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有计划地配置生产力,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与潜力,实现地区间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西部经济有着巨大的潜力和现实生产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当前东西部经济差距过度扩大,抑制了西部业已起势的工业化势头,不仅使西部优势难以发挥,而且引起“反弹效应”,造成地区间尖锐的经济矛盾与摩擦。解决途径是实行东西部协调发展的“双向战略”。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梦奎
    1989, 4(5): 18-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产生了通货膨胀,产业结构失衡,经济效益低下,人口激增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正确分析和处理这些问题,关系到本世纪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我们所面临的矛盾和困难。本文对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邓元明
    1989, 4(5): 26-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两个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中,工业化任务是主要的,现代化任务是其次的;工业化在先,现代化在后。因此,我国应该选择“抓工业化,促现代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即以工业化为主,现代化为辅,平衡发展,稳定提高的战略。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杜渐
    1989, 4(5): 36-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回家改革的深层原因、改革的曲折历程和发展轨迹的分析,以及以南斯拉夫,匈牙利和苏联为代表进行类型比较,考察其发展趋势,进而阐述了苏东国家的实践对我们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启示。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胡培兆
    1989, 4(5): 46-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十年改革的最大成就在于有力地冲击和动摇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经济体制,目前要有气魄正视改革中的问题和失误。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在于没有解决好改革的必要性与改革理论准备不足之间的矛盾、改革方向与改革实践之间的矛盾、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之间的矛盾。经济体制改革的走出困境和进一步深化,还需要对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改革作新的探索。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陆立军
    1989, 4(5): 52-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华生等同志关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商品经济条件下不存在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原则是脱离现代经济现实的无法实现的空想的观点提出了商榷。作者认为,既要肯定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又要把握按劳分配在目前条件下的具体内容、作用范围和形式。当前分配领域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不是因为按劳分配原则的失效,而正是背离了按劳分配原则的结果。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梁文森
    1989, 4(5): 62-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发展虽然存在许多矛盾和困难,但不会出现大的衰退;深圳特区受国内经济的影响可能大于国际经济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近期的世界经济发展动向以及对于深圳特区经济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提出了实现深圳特区三大战略发展目标所采取的对策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周冰
    1989, 4(5): 67-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的物化形式是资金。作为商品生产者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在权利和义务上是平等的,因而等量资金要求等量利润,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内在要求平均资金利润率。本文通过与英国十九世纪初生产价格业已形成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说明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已达到生产价格形成所要求的高度。由生产价格本身的性质和市场机制的特点决定,生产价格只能在市场机制中形成,但对价格实行计划调节可以克服市场机制所固有的缺陷。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国世平 史际春
    1989, 4(5): 77-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研究还很薄弱。本文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对发展生产、流通、完善分配与市场机制、健全法制等方面提出了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创造良好条件的对策。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许廷星
    1989, 4(5): 86-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的、战略的问题。在我国短缺经济条件下,努力使两者平衡更具重要意义。本文对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平衡模式和失衡的调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郭晓鸣 雷晓明
    1989, 4(5): 94-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我国当前出现的农业投资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产生原因及其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对策。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友仁
    1989, 4(5): 102-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陶大镛
    1989, 4(5): 107-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陈宗胜
    1989, 4(5): 112-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柯尔奈的经济理论在我国和其他国家经济学界具有极大影响。柯尔奈的世界性荣誉首先应归功于他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方法——实证性的描述解释性方法。他用尽量客观的语言和概念描述经济运行的各种现象和规则,并努力开掘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他运用这种方法,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短缺及其原因、公平与效率,经济增长等方向都有独到见解。柯尔奈的重大贡献,不仅在于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运行作出了正确解释、而且在于启发我们从新的角度进行思考。然而,受研究方法和思维视角的限制,柯尔奈的经济思想同样存在种种不足之处。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守庸
    1989, 4(5): 121-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