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贺力平 沈侠
    1989, 5(6): 1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这一政策主张的基本特点是:在开放经济的前提下探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根据对国际经济结构或比较优势结构的变化趋势确定我国的主导部门。在目前阶段,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是那些在国内意义上资本相对密集的制造业部门。妨碍我国制造业生产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产业政策强烈的非专业化倾向和非专业化效应,消除这些非专业化倾向与非专业化效应,是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改善我国产业结构最基础的工作。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黄山河
    1989, 5(6): 2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战略的若干主要依据——东西部原料之争,出口创汇,捕捉机遇,以及区域倾斜发展理论等——加以重新检讨,认为沿海发展战略存在不少弊端,应由具有全面、多元、长远及中性特点的发展战略取而代之。本文对这个新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诸特点及转向新战略的过渡措施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前景提出了展望。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培刚
    1989, 5(6): 4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展经济学的出路在于建立新型的发展经济学。其途径是扩大研究范围,改进研究方法。首先应对照与参考外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加强发展中国家历史与经济发展现状的研究。其次建立新型发展经济学应该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及其有关问题,特别是计划调控与市场调节如何有机结合的问题。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宋涛
    1989, 5(6): 49-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行以行业管理为主的经济管理体制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有利于克服现行管理体制中的一些弊端,促进国家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这是根本改善管理的方式方法、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使行业和企业具有更大活力的一个重要改革步骤。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维达 牛江涛
    1989, 5(6): 58-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追根溯源分析了经济运行“趋同论”的由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宏观调控的重大区别进行比较,阐述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探索我国宏观调控和经济运行理论的见解。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魏杰
    1989, 5(6): 67-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竞争政策是为保护竞争和维护正常的竞争秩序而提供的政策规定和政策手段。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消除竞争限制因素,保护竞争充分展开,二是消除无效竞争而保护有效竞争。即维护正常的竞争秩序,防止不当竞争对生产的破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1989, 5(6): 74-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陈岱孙
    1989, 5(6): 75-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常清
    1989, 5(6): 77-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价格具有经济信号和经济调节两大功能,价格合理化是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不同的经济体制要求不同的价格手段,政策价、核算价、竞争价都是与不同的经济体制相联系的。十年来,我国在改革不合理价格体系和高度集中僵化的价格管理体制两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应该从理论高度认真总结价格改革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推进价格改革,要有规划、分步骤进行;要长期实行反通货膨胀政策;要尽快进行组织市场的工作,要对双轨制价格进行调整。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扬 阎冲
    1989, 5(6): 85-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使用的财政赤字计算公式存在不尽完善的地方。对于同一财政活动可以作多视角的观察,从而有不同的赤字概念及其计量公式。财政赤字对经济的直接影响表现为使总需求扩大,从而改变总供求的对比关系;间接影响则表现为引起货币供应量从而物价水平的变动。在我国,财政收支差额的变动不是决定国民经济发展变动的最重要因素,但由于我国经济的基本态势是需求过大,赤字会加剧总需求膨胀;而且难以籍财政投资来改变经济结构。近年来的财政赤字既有指导思想和体制上的原因,也是改革措施不配套的结果。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萧述祖
    1989, 5(6): 94-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集团消费膨胀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我国社会集团消费膨胀的经济原因可以归纳为宏观失控和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漏洞两个方面。因此,严格控制社会集团消费膨胀,也应从这两方面进行治理和整顿。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1989, 5(6): 101-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J.S·杜森贝里
    1989, 5(6): 102-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认为,即使在完全市场化的美国经济中,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也是不完全的。中央银行的行为经常受到多种政治因素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国会和其他政治力量对美国联邦储备制度施加影响的各个方面。同时探讨了美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政治意义及其影响。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邓映翎
    1989, 5(6): 113-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金体外循环现象是指资金不通过银行而在经济过程中的循环。它与直接融资不能一概而论。资金体外循环只是直接融资中一部分不合理行为。这种行为增大了压缩总需求、调整经济结构的难度,造成银根抽而不紧,严重影响对通货膨胀治理。诱发资金体外循环因素众多,资金体外循环是一大社会综合症。近期治理资金体外循环的关键是破除产值政绩观、强化资产收益责任制,加快金融改革和金融立法,建立统一清算中心。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善明
    1989, 5(6): 120-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总目录
  • 总目录
    1989, 5(6): 125-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