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诗白
    1990, 6(4): 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以实行宏观紧缩政策肇始的治理整顿,已见明显成效,同时,也出现市场疲软和资金短缺的新矛盾。这是我国现行不完善经济体制和不完善经济机制下,实行宏观紧缩政策难以避免的现象。我国当前的经济紧缩、调整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调,在革新经济体制和完善经济机制的前提下,实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从而保证国民经济转上均衡再生产的轨道。目前,治理整顿实际上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调整结构,而肇始于适当松动。但也必须坚持控制总量,防止总需求过度增长,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积业
    1990, 6(4): 18-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既要培育市场,健全市场机制,又必须加强对整个经济生活的计划指导。我国的市场只能在计划指导下逐步形成。进行计划管理的经济活动,是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及资源配置的主体部分。国家计划调控总量的手段,一是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二是通过对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稀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控制,调节社会总供给。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石柱成
    1990, 6(4): 24-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确理解同计划与市场有关的范畴,对正确认识计划经济市场调节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这一点出发,探讨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基础、特点和形式,探讨了按照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问题。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溶沧
    1990, 6(4): 3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分析了中国金融市场兴起的经济背景,并对中国金融市场的现状特别是对直接融资性的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最后,文章对中国金融市场的目标模式和发展态势进行了探讨。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冯大麟
    1990, 6(4): 46-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宏观金融控制超负荷运行已使我国经济陷入步履艰难的困境。为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必须建立金融稳定运行的宏观调控体系,把守金融稳定运行安全警戒线,理顺经济与金融机制,解决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相互结合的问题。这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基本方向。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蔡昉
    1990, 6(4): 53-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者对传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剖析,并与“大国模型”比较得出:传统经济发展战略导致我国产业结构演进中存在的偏差和瓶颈制约。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应从转变经济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出发,具体通过利率、汇率的调整和价格改革实现。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1990, 6(4): 6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正在发育和完善过程中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子系统——区域市场的形成原因,区域市场的同质性、差异性和内聚性进行了理论揭示和实证分析,并对区域市场和封闭式的行政区划市场作了区分。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梁文森
    1990, 6(4): 68-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理论界曾经流行“深圳特区的所有制是以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为主”的观点,本文分析了所有制结构在深圳特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三资企业在深圳特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认为现阶段深圳特区经济仍是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同时,其它经济成分尤其是三资企业对深圳特区经济的发展及其外向程度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目前深圳特区的这种生产关系是符合其生产力性质和发展水平的,能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特区的经济基础。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曾康霖 贾渠平 张其佐
    1990, 6(4): 83-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旧体制的相互摩擦中,我国工资杠杆在按劳分配中的调节作用被削弱了。其主要原因,一是平均主义和收入攀比思想的影响,二是价格体制的不合理,三是资源和资金的不流动,四是利益所有关系的模糊化,五是没有形成工资的有序增长机制。本文从调整工资结构、理顺价格关系等方面提出了强化我国工资杠杆作用的对策。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雍君 吴强
    1990, 6(4): 92-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主义企业利润应是扣除资源因素的级差收益(本文称为租金)以后的利润。对于现在所通行的含租利润,应进行分割,即实行租税分流。文章最后分析了现行的税利分流思想的矛盾和弊端。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 合 金
    1990, 6(4): 98-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四十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投资膨胀从成因上可以分为四个类型,即速度拉动型投资膨胀,结构摩擦型投资膨胀、部门推动型投资膨胀和消费带动型投资膨胀。各类投资膨胀都有其产生的深刻原因和发展的经济机理,相应地,要采取不同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卫兴华;
    1990, 6(4): 106-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和科学分析,总是按照同现实发展相反的道路进行的论述,并不是马克思对自己的科学分析方法的说明,而是指出以往的经济学家们研究方法的错误。这段话被许多学者长期误解和弄颠倒了。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志伟
    1990, 6(4): 112-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对近几十年西方的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的旷日持久的两次论战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了不同经济学流派及学说和主张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对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面和存在缺陷或弱点的又一面均进行了剖示,并从论战中得出关于西方经济学主流派发展的基本趋势、地位,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等问题的进一步认识。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惠群
    1990, 6(4): 121-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