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苏星
    1991, 6(1):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学家》创刊以来,承蒙经济学界厚爱,海内外经济学家和学术新秀纷纷惠稿,热忱关心和鼎力支持本刊的成长。值此《经济学家》创刊两周年之际,一些著名经济学家致函编辑部,寄语《经济学家》。我们特将其刊于本期卷首,以示感奋。编辑部全体成员当倍加努力,办好本刊!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胡代光
    1991, 6(1):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胡培兆
    1991, 6(1):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友仁 张秋舫
    1991, 6(1):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学家》创刊以来,承蒙经济学界厚爱,海内外经济学家和学术新秀纷纷惠稿,热忱关心和鼎力支持本刊的成长。值此《经济学家》创刊两周年之际,一些著名经济学家致函编辑部,寄语《经济学家》。我们特将其刊于本期卷首,以示感奋。编辑部全体成员当倍加努力,办好本刊!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何炼成
    1991, 6(1):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学家》创刊以来,承蒙经济学界厚爱,海内外经济学家和学术新秀纷纷惠稿,热忱关心和鼎力支持本刊的成长。值此《经济学家》创刊两周年之际,一些著名经济学家致函编辑部,寄语《经济学家》。我们特将其刊于本期卷首,以示感奋。编辑部全体成员当倍加努力,办好本刊!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光杰 温端云
    1991, 6(1): 9-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所有权同经营权的关系不过是所有制关系内含的所有权、使用(支配)权和收益权关系的另一种概括。企业经营权有层次之分,较高层次的经营权是对企业重大经营方针和活动的决策权。国家应掌握某些高层次经营权以便实行有效控制。由于所有制关系的核心是利益关系,两权分离存在可能性;现阶段全民所有制经济仍具有两重性,以及企业和产品存在着巨大差异,决定了两权分离具有客观性。两权分离是所有权与较高层次经营权的分离,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实行不同程度的两权分离。当前,需要认真总结改革实践中已有的两权分离形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姜作培
    1991, 6(1): 18-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原则、政企职责分离的原则和有偿使用、有偿转让的原则。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为:产权关系明晰化,资产配置合理化,产权经营市场化,资产营运法制化,资产管理专业化和资产使用高效化。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大明 吴兆华
    1991, 6(1): 22-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处于不清、不顺、不稳的状态,其原因在于:分配政策频繁变动、体制转换出现真空、企业约束机制缺位、国家与企业的分配依据不明、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不顺。解决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近期对策是:加重改革份量,实行企业分类,完善承包制并试行税利分流,明确投资主体,加强综合配套改革。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厉以宁
    1991, 6(1): 3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民币汇率降低,对于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以及在非贸易收入和资本流入等方面的作用,要受到一系列因素的限制;对人民币贬值的正效应不能估计过高。汇率调整的决策应该在对汇率调整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汇率调整的依据和时机选择,主要需要考虑原来的通货膨胀率、国内资源的供求状况、国际市场环境和国际经济变动趋势三个关键因素。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赵海宽
    1991, 6(1): 38-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目前国营企业的流动资金由银行统一管理。实践证明,这种资金管理体制不利于当前经济的发展;银行不宜统一管理国营企业流动资金。应该恢复财政同银行分工管理和供应国营企业流动资金的办法,减轻银行在资金供应上过重的负担。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陈云贤
    1991, 6(1): 44-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证券投资决策受商品、货币、证券的“三角”关系制衡,虚拟资本商品的属性表现形成证券投资规律。证券投资存在三大规律——预期收益引导规律、风险收益同增规律、货币证券共振规律。国家在宏观上应完善收入、财政、货币三大政策,这是证券投资规律的客观要求和反映。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1991, 6(1): 55-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洪银兴
    1991, 6(1): 56-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体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经济发展目标所决定的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应该建立在投资效益提高的基础上。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条件;而总量平衡要求避免片面追求高速度,重视对总供给的宏观调节,克服财政赤字和消除通货膨胀。产业结构的协调是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保证;协调工农业的比例、加工工业和基础工业的比例、工农业生产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比例,是目前调整产业结构、协调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主要内容。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周振华
    1991, 6(1): 65-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者认为治理整顿中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应该是双重的:(1)调整基础产业和加工工业的关系;(2)调整加工工业内部的关系。调整基础产业应以增量调节为主,增量调节带动存量调节;调整加工工业应以存量调节为主,存量调节引导增量调节。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程惠芳
    1991, 6(1): 72-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何种出口增长模式直接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本文结合对国际经验的剖析,说明了资源型出口增长、结构型出口增长、外延型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利弊,分析了结构型出口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及其深层原因,并指出了实现结构型出口增长的一般条件。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吕沛
    1991, 6(1): 82-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了以市场取向、轻工业重点布局为前提的区域性倾斜战略。本文在分析这一战略形成的原因,肯定其正面作用的同时,分析了这一战略的负面作用,并探讨了产生负效应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在评价对这一战略进行反思的三种主要论点的基础上,提出实行以计划与市场从质上有机结合为前提的,分层次、分类型、分地区的行业倾斜战略。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胡钧
    1991, 6(1): 90-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科学方法,诸如系统方法与发展方法、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重视经验与理论的矛盾,在经验与理论之间架起中介环节的桥梁的方法等等,对于揭示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具有十分重大和直接的意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永锡 张天性 涂文涛
    1991, 6(1): 100-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社会形态都不是纯粹的,而是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但其中有一种经济形式居主体地位,支配和影响其他经济形式。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体经济的理论,对于推进当前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胡厚钧
    1991, 6(1): 106-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关于固定资产更新的理论,包括更新与危机的关系、更新与技术改造的关系、更新与再生产运行协调关系的理论,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再生产运行仍有指导意义。以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为依据,进行依次递进的固定资产更新,既可以克服当前的市场疲软,使处于失调和阻滞状态的社会再生产恢复常态运转,又可以避免固定资产投资的重新膨胀。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沈志求
    1991, 6(1): 111-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的价值论所论述的是价值规律的本质,他的生产价格论所论述的是价值规律的运行方式,两者是不同的。马克思的生产价格论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批判分析大卫·李嘉图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研究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旨在论证剩余价值的分配。西方经济学家则混淆了马克思与大卫·李嘉图的理论。对微观的企业管理有重要意义的是生产价格论,但并不能否定劳动价值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宏观分析的意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陈永生
    1991, 6(1): 122-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