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宋涛 雍文远 杜肯堂
    1991, 5(6):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肖灼基
    1991, 5(6): 8-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分配问题,特别是处理好90年代国民收入的分配和积累,是我们面临的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保持国民收入适度增长是90年代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任务。本文还提出了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建立合理的分配格局,协调各方面的物质利益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辛文
    1991, 5(6): 19-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确立中国90年代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基本依据应该是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应抓好区域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进步。同时,应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努力完成新体制的构造,重点放在搞活大中型企业、建立健全市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上。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詠 江连海
    1991, 5(6): 2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已由“条条”控制为主转变为“块块”管理为主。这既推动了地方的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鉴于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加之市场体系很不之善,只有由集权走向分权才能提高体制效率;但又不能将调控权层层下放。因此,建立中央、省二级经济调控体制是符合国情的选择。必须明确中央与省各自的调控目标、职责、手段和程序,并通过改组调控组织结构和确立相应运行方式以重构省级调控。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朱明春
    1991, 5(6): 38-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评析了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种不同看法。作者认为经济结构、经济效益等深层次矛盾的彻底解决是长期任务,从短期运行看,需求仍存在即期市场不足问题,适度扩张投资有利于短期运行好转。在今后几年,则应逐步实现由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转换,由信贷投入求稳定向以改革和发展求稳定的战略转换。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郑邦才 申晓梅 王潮明
    1991, 5(6): 43-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在我国要实现效益型的经济增长,必须建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宏观调控体系,从运行机制调控措施上促进我国经济逐步从速度为主转到效益为主的增长模式上来。实现效益型的经济增长,要提高政策的宏观调节效益,做到政策导向的系统性、科学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严闻广
    1991, 5(6): 5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2年来我国城镇集体企业的所有制改革,可概括为从尊权、分权、还权到界定产权、重构产权制度这样一个发展过程。针对集体企业产权模糊的现实及其弊端,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应是建立生产资料全体职工共同占有基础上的职工个人所有制,以实践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科学预言。为此,集体企业深化改革应采取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两种途径,通过重构产权关系来克服目前集体企业产权模糊、虚置、缺位等现象。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汇通城市合作银行研究室课题组
    1991, 5(6): 57-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股份制是财产社会化的必要途径,并不会改变公有制的性质。实行股份制有利于规范国家的两种职能及与国营企业的关系,也有利于形成统一的金融市场。国营企业股份制改革将形成新的经济利益格局,使各经济利益主体的责任、权力和收益关系泾渭分明。在我国现有产权制度下进行企业股份制改革,既要打破国家整顿国营企业资产所有权的局面,又要建立企业法人制度。证券市场的建立健全是推动股份制改革的必要途径;国家可以通过对证券市场的调控以实现控股目的。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筑
    1991, 5(6): 6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松林
    1991, 5(6): 67-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二元化理论包含特定理论涵义,不能简单套用以分析当今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当今中国已开始丧失二元经济的典型特征,已逐步形成互不替代的四元经济主体、三大技术深度,以及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并存的复杂而又独具特色的经济格局。这说明,由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并非经济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唯一选择。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傅红春
    1991, 5(6): 72-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现由经济租放化增长向经济集约化增长的战略转换,走中国目前经济决策、经济操作、经济运行的最重要主题之一。作者认为,经济集约化增长即以效率提高为主求得产出扩大,其中,经济增长具有五个规定:是产出增长而不是投入增长,是使用价值增长而不是价值增长,是宏观增长而不是微观增长,不仅是短期增长而且是长期增长,不仅是总量增长而且是人均量增长;经济集约化具有四个规定:不仅是一般的效率提高,而且是效率提高相对于投入增加占有优势是一个永不间断的动态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点,是以投入产出比值表示的效率的提高,是全部投入效率的提高而不是部分投入效率的提高。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吴世经 段云程
    1991, 5(6): 8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行于企业产品结构分析的波士顿矩阵法经过适应性修改可应用于一个国家的国际产品结构分析。应用该法对我国80年代出口产品结构的分析表明,五种主要出口产品的营销地位同我国比较优势的演进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过去的优势,巩固现在的优势,发展和培育未来的优势,是我国出口营销的基本战略思路。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沈华嵩 傅琳 姜旭
    1991, 5(6): 93-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非均衡货币储蓄经济周期模型可以得到边际消费倾向的一维递归方程。运用中国的统计数据测算的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参数值范围,边际消费倾向可能出现如下几种情形:收敛于均衡值;稳定的周期振荡;混沌但有界;不稳定并导致结构解体。同时,经济系统对消费倾向初始值的选定是高度敏感的,对国民经济的控制既可通过调整投资系数,也可通过调整边际消费率来进行。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许学武 曹之虎
    1991, 5(6): 102-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是靠贸易兴市的。90年代上海经济振兴的生长点,就是再造上海贸易中心的功能。具体思路是建立和完善大流通、大市场、大贸易的运行机制;健全交易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购物服务中心等四大中心功能;在贸易结构上形成“五块”、“四线”、“三点”的格局。上述目标的实现,需要在体制、政策上有新的突破。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杨帆
    1991, 5(6): 112-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何炼成
    1991, 5(6): 113-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古代宏观经济管理思想是华夏文化中的突出成果。它有以富国为目标的“富国之学”,义利结合的经济发展动力论;“本末”并重的经济结构论;轻敛薄赋和寓税于利的财政观;“俭则伤事,侈别伤货”的消费观;以及“善者因之”的自由放任;“通轻重之权”实行国家调控的两条不同的宏观管理方针。总结、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并借鉴西方科学管理方法的经验,可以创造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的理论、方针与方法。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1991, 5(6): 125-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