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蒋映光
    1992, 4(2): 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当代资本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两大理论支柱。本文研究了邓小平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理论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关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理论、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理论、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理论、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理论。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吴宣恭
    1992, 4(2): 17-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有效结合,不仅需要有完善的宏观调节政策,而且需要在微观上寻找一种能够调节二者的差异和矛盾的管理体制。承包制既保证了企业的自主权力和利益,使商品经济的发展有更坚实的基础,又维护了全民所有制经济的统一性,保证计划经济要求的实现。它同时符合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要求,是促进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的有效经营管理形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傅予行 张健君 伍海华
    1992, 4(2): 26-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源短缺、效率低下和消费规模不可逆三个条件,同时约束着相当大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使这些国家必须选择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二元机制。虽然计划与市场的比重受多因素影响,但首要因素是“三条件约束”的松紧程度。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应是横向的“板块结合”与纵向的间接调控的结合。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黄志亮
    1992, 4(2): 36-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是一个独特的二元经济并存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演进的过程中,要解决资金积累、劳动力流动、产业结构转变、分配不公、技术转移等一系列难题,客观上要求计划与市场的结合;计划与市场结合的具体形式表现为计划系统运行中两个层次的指令性计划、协商性计划、合同性计划三种调节形式和市场系统运行中的契约导向市场、参数导向市场、政策导向市场三种调节形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孟 氧
    1992, 4(2): 4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农业→技术农业→战略农业,这是现代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的历史序列,它的逻辑顺序反映了历史的实际进程。当生产关系成为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障碍时,经济农业就具有决定意义;当农业劳动生产力低下,农业生产停滞不前,这时,发展技术农业就具有决定意义;当农业问题为人类在全球范围内的共同问题,并且关系到某个国家、某类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处境和作用,这时,战略农业就具有决定的意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许经勇
    1992, 4(2): 56-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经济运行机制的本质转换;而这种转换是在社会主义框架下进行的,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目标,是国家计划调控下的市场的节,而不可能是纯粹的市场调节。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尹世杰
    1992, 4(2): 6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模式,是一种多元的、多层次的、多样化的,商品化、市场化消费比重逐步提高,发展性、享受性消费的比重逐步提高,消费选择性逐步增强,消费文明程度逐步提高,消费差别呈“倒U形”变化的消费模式,是由不合理逐步走向合理的消费模式。要完善这种消费模式,就必须不断提高消费的商品化、市场化程度;必须加速发展消费资料特别是发展资料的生产,提高消费的选择性;必须创造条件,以利于今后缩小消费差别;必须发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消费的文明程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模式是消费需要不断丰富、满足需要的手段也日益丰富的消费模式。因此,必须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消费品生产,以适应人们多层次、多元化、多样化的消费需要,以利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白国华
    1992, 4(2): 7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宏观消费调控是社会主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宏观消费调控的目标就是消费需求管理的目标,包括宏观消费总量与宏观消费结构的调控。宏观消费总量的调控,要抓住国民收入分配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分割两个环节。宏观消费结构的调控,着力点应放在时尚消费需求的调节上。与有计划商品经济相适应,我国实行宏观消费调控的方式是以间接调控为主,辅之以直接调控的方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石柱成
    1992, 4(2): 78-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服务生产资料市场和服务消费资料市场的角度,分析了影响第三产业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因素及其变动趋势,同时考察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第三产业市场运行机制的若干特点。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晓岚
    1992, 4(2): 84-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供给有限、需求膨胀造成住房价格不合理的现状和原因,同时剖析了不同需求主体的特点。提出了建立一个完整的差别价格体系——即对不同的需求主体实行不同的住房价格政策,以从根本上抑制不合理的住房需求。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何泽荣 徐艳
    1992, 4(2): 92-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改变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高估的状况。自改革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改革经过了大幅度下调和不定期微调两个阶段。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杨 思 群
    1992, 4(2): 97-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生活中的微观主体的活动行为,对国家宏观政策有重要影响。其中对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最明显的是通货膨胀预期、紧缩预期及预期行为。国家在制定宏观货币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以追求和保护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微观主体的行为以及支配这些行为的经济预期。宏观货币政策应具有规则性,可信性和权威性。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奚兆永
    1992, 4(2): 105-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普列汉诺夫完成世界观的转变始于1881年底。他毕生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其1903年以后在策略上的机会主义错误系由于未能正确认识俄国当时的经济、政治条件,不能在实践中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由一个完全的马克思主义者变为一个不完全的马克思主义者。在40年的著述活动中普列汉诺夫写作了大量经济学作品。在由民粹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后,他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现实经济问题,批判经济学领域的各种错误思潮。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普列汉诺夫的著述对列宁有过巨大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上应占有重要地位。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友仁
    1992, 4(2): 118-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诗白
    1992, 4(2): 122-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