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袁文平
    1992, 4(6):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是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党的十四大确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崭新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从理论上认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些基本问题,对于我们创建新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连仲 李连第
    1992, 4(6): 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论述,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林国光
    1992, 3(6): 18-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的经济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价格改革要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需要,逐步向以市场价格为主的动态价格体制过渡。物价总水平的相对稳定是价格改革和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当前虽然还存在着影响物价总水平波动的多种因素,但物价总水平的波动不仅存在于价格改革的进程之中,而且是和市场经济相伴随的一种必然现象。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效的调控手段。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许经勇
    1992, 1(6): 27-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微观经济基础的重新构造与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的本质转换,为的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环境条件。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因势利导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以及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只有把农业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迅速增强我国衣业发展的后劲。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崇仪
    1992, 4(6): 36-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实际上起着“联合国”的作用。重返关贸总协定将推动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变,有利于中国产品与劳务的出口,同时也将以让出部分国内市场为代价,实现经济结构的改组,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达昌 王映松
    1992, 4(6): 44-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的企业工资制度经历了三次较大的改革。现行企业工资制度的基本模式为“工效挂钩”模式,但它在实行中存在许多弊端。应该根据理顺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和企业内部个人收入分配关系的原则,来设计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1992, 4(6): 5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宋 则
    1992, 4(6): 5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对收入分配机制进行理论和政策思路上的系统研究有重要现实意义。经济发展的快与慢和经济机制(含收入分配机制)的活与死呈正相关。收入分配市场化在中国改革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对市场化收入分配模式的通行规则、市场机制也是收入分配机制、市场化的收入分配模式不是理想模式但是现实的模式、收入分配市场化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轴心等进行了探讨,对推进收入分配市场化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赵磊 单丽莎
    1992, 4(6): 63-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民收入分配是否向个人倾斜以及如何认识这种“倾斜”,是目前我国理论界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倾斜”的内涵和“倾斜”的价值判断标准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倾斜”仅仅是一种状态描述,而不是也不应当是对状态的评价。作者考察了“倾斜”的五种价值判断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理论界的有关论点提出了不同看法。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黄范章
    1992, 4(6): 68-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股份制是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它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一种主要筹资手段,也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一种适当形式,不应把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采用股份制等同于“私有化”。文章还讨论了股权分散与资本集中是同一经济过程的两个侧面,现代股份制经济发展和如何认识西方国家的“私有化”浪潮等问题。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乌家培 李耀新
    1992, 4(6): 79-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认识生产要素替代效应发生的机制、条件、特征和规律,发展定量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自觉促成和控制生产要素替代,可使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达到动态最优,取得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陈 敢
    1992, 4(6): 86-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民经济是由相互联系的各部门组成的有机整体,投入产出分析中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反映了部门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从而反映了各部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周立群
    1992, 4(6): 93-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优化企业组织有两层涵义,一是企业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二是企业产权关系的明晰化。前者是生产力诸要素的组合问题,后者是资源或财产权利的分配问题。两者间既矛盾又统一。文章将两者联系起来,通过对企业资源配置的两种形式——单项要素转移和要素整体的转移,对企业资源配置的两种机制——行政配置机制和市场配置机制的比较分析,阐述了要素流动、资产重组及产权转让对优化公有制企业组织、明晰产权关系及确立企业法人产权的特殊意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周治平
    1992, 4(6): 99-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向全面有偿使用过渡。建立科学的地价评估制度和城市土地价格体系,建立合理的城市土地收益分配制度以及土地管理制度,是确立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前提。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徐炳文
    1992, 4(6): 107-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90年代是新旧世纪交替的关键时期,制定一套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总战略是面向21世纪,谋求有利地位和良好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本文在分析80年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半重点”的区域经济发展总战略,即一、三线地区之间的战略关系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体系的核心。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肖灼基
    1992, 4(6): 116-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1992, 4(6): 125-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