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培刚 刘建洲
    1995, 4(2): 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贸易理论将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两者引入国际贸易理论中,试图解释发达国家间日益增长的产业内贸易现象。研究表明,基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产业内贸易同经济发展的阶段密切相关。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内贸易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因此,新贸易理论与其政策分析对发展中国家开展产业内贸易和制定贸易政策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赵靖
    1995, 4(2): 1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展问题是鸦片战争后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思想史的一个贯彻始终的主题。孙中山先生的发展思想,在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思想遗产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他对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探讨,广泛涉及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意义、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与发展的战略、中国农业的发展和改造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社会历史前提等问题,已形成相当完整的设计方案和初具体系的经济学说。当前,重新研究孙中国先生的发展思想意义重大,在许多方面都能提供宝贵的借鉴和教益。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石世奇
    1995, 4(2): 3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曾一度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经济学说是一个伟大的文化宝库,其内容广博而精深,更不乏天才的主张和智慧的灼见。今天,改革与发展为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实验场所,这必将使我国的经济学再度走向辉煌。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许士军
    1995, 4(2): 37-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推动台湾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力量来自对外贸易。随着竞争条件的改变,台湾产业结构和出口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重化工业及技术密集产业地位显著提高,外销产品中电子资讯与通信、机械、电机与家电等类产品大幅度增加。然而,生产这些高科技产品所需的关键零组件大多依赖进口。关键零组件不能自主,成为现阶段台湾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因而,如何发展关键零组件生产技术与生产能力,构成对于现阶段台湾经济发展的一大挑战。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叔云
    1995, 4(2): 43-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大陆农村经济改革的实践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迄今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中,也不断出现了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努力探索解决的途径和对策,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林凌
    1995, 4(2): 5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于三个方面的调整和改革:一是社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改革,主要是进一步发展非国有经济和搞活国有制企业;二是社会分配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包括中央与地方,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的分配关系;三是政府权力结构的调整和改革,主要是指取消一部分权力、归还一部分权力、下放一部分权力、转移一部分权力和强化一部分权力等5方面的改革。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沈云祥 顾新华 张二震
    1995, 4(2): 57-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兼并作为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伴生现象,与股市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在证券市场的推动下,一个多世纪以来企业兼并在西方国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企业兼并极大地影响了发达国家产业增长的格局,促进了现代公司的形成发育和大规模扩张。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兴起和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企业兼并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中也必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蒋和平 申曙光
    1995, 4(2): 66-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农民与市场的关系引起人们普遍重视,研究这个问题应该开拓视野,不能仅仅局限于农业本身来考虑问题,更不能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农民与市场的联接,而要用开放、系统的观点来看待现代市场与农户的关系,用市场经济和现代产权经济理论来解决农户与市场联接的问题。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大胆地探索,建立一种新型、全方位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运行机制。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林义
    1995, 4(2): 75-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经济转轨时期,必须强化失业保险机制经维护社会稳定,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有待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却存在保障范围和力度不足、资金供求矛盾尖锐等问题。社会保障改革的成就虽然取决于通过强化立法、管理等手段增加保障范围和增强保障力度,但关键在于实现社会保障资金供求平衡。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林勇
    1995, 4(2): 8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因既取决于规模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要求,也取决于分散的产权基础,但它不取决于所有制的社会性质。我国产权改造的重要问题是解决所有权对经营权的控制,应选择的方式是股权控制。通过比较日美企业的股权模式,本文对我国企业加强所有权的控制提出了见解。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吴兆华
    1995, 4(2): 89-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房地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对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作者认为,房地产业是一种基础性、资源性、先导性产业,其发展与经济运行周期有紧密联系,受国民收入、人口数量、消费结构、科技进步以及制度因素的影响,需要结合宏观经济运行过程来正确把握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律。通过正确处理房地产开发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若干重要关系,加强宏观调控,深化金融、财税等多项体制的配套改革,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促进房地产业的进一步勃兴和健康发展。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钟建勤
    1995, 4(2): 99-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人”的人性是一种先验的假定,仅仅反映了西方文化背景下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而对东方文化下群体主义视而不见。东亚的崛起,创造了一种“非个人主义类型的现代化”模式,表明东方文化倡导的“乐群”将补充以“自利”为特征的“经济人”的内涵。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马蔚华
    1995, 4(2): 107-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任何一场重大的社会经济变革,必将震荡某一特定的文化价值体系,要求文化作出与之相适应的调整。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一场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变革,植根于最古老的文明基础上的中国传统文化正经受着最严重的挑战。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成为当前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深入研究市场经济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批判地吸收、改造我国传统文化中一切合理的因素,对于建设具有时代性的文化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徐建新
    1995, 4(2): 114-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只有在货币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稀缺要素时,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才具有促进作用。货币供给和货币在各市场之间的流动是导致商品、劳务价格变动的两种基本因素,其对物价影响的效果应视其配合的结果而定,而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根据经上分析,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应该是确定合理的经济目标、正确处理好国家、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在坚持货币适量供给的同时,正确利用利率手段进行调节。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阳国新
    1995, 4(2): 121-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过杰
    1995, 4(2): 124-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