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诗白
    1995, 4(3): 4-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深化改革。切实搞好搞活国有企业,是当前改革的重点,为此,当前要抓好企.业改制、改组和改造,同时强化企业管理。国有企业改革不是要把所有企业统统"救活",而要着眼于搞好搞活作为整体的国有经济。要"放开一片,死一小块,活一大块",要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抓好企业制度创新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再造,推动资产流动重组,以调整和优化结构──产品结构、行业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做到产品适销,效率加强,成本降低,效益提高,从而表现出国有经济的更高的整体素质和更大的整体活力。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孙培人 迟福林
    1995, 4(3): 14-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有企业改革近16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但是,由于传统经济体制深层次的弊端没有根本消除,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企业面临着许多突出问题、困难和矛盾.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有企业改革严重滞后,目前,在许多方面的改革措施已经陆续出台的情况下,国有企业改革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国有企业改革已经.从浅表层次进入到深层次阶段,需要解决根本体制问题。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溶沧
    1995, 4(3): 22-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理论和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实践都一再表明,适度积累率的合理确定与相对稳定,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中长期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我国积累率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发展的变动趋势,有着直接的关联。积累率的波动性,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波峰、波谷的起伏上,都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波动情况十分相似。因此,未来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特别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适度积累率的正确选定。尤其是与积累规模的有效增长,积累率的相对稳定,关系极大。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吴敏一
    1995, 4(3): 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能否从政府的行政庇护下摆脱出来,成为市场主体的关键问题,然而,这不是一件易事,与计划经济体制的演变、发展相适应,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也形成了一整套刚性构造及运作方式。因此,改革产权制度,必须要把明晰产权、确立产权经营主体、建立产权交易市场三个相互关连的方面结合起来考虑,惟此,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力
    1995, 4(3): 3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权责对称的原则,作为决策者必须对决策的结果承担责任,反之,承担决策责任的人,也必然会要求参与决策的权力。对企业来讲,在满足所有其它利益集团的合理利益请求后,它的运行结果是其法人财产的增值或减少,因此,判断是谁对企业财产的增值或减少承担责任,是判断谁应掌握企业的决策权的基础。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宋则
    1995, 4(3): 4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货膨胀的市场效应是指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市场所发生的状态变化和所作出的实际反应;这种市场效应自然包括通常所说的市场秩序混乱问题,但还远不止这一点,因为在市场秩序混乱的表象背后,通货膨胀对中国市场发育还有更深层次的干扰,需要对此进行分析。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肖灼基
    1995, 4(3): 46-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海峡两岸经贸合作进一步加强,经贸往来大幅增长.当前除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外,还要拓宽合作领域,探讨新的合作方式和途径,加强两岸证券市场的联系和合作,这有利于两岸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邬沧萍 穆光宗
    1995, 4(3): 5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高度,对以"民工潮"为主体的农民流迁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从中国长期的发展战略出发,空前活跃的农民流迁运动利大于弊,而农民流迁带来的诸多问题更多的是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是城市格局从二元分治走向协调统一过程中的问题。还结合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际分析了"民工潮"的动因、机制、类型、贡献、问题和走向,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郭熙保
    1995, 4(3): 63-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剩余劳动的传统定义为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因为这一定义建立在技术停滞的基础上,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技术是不继进步的。农业剩余劳动新的判别标准可以表述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劳动者人均耕地长期呈下降趋势时,则该国存在农业剩余劳动。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高勇
    1995, 4(3): 70-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一个战略问题。把握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特点,发挥省级政府特有的组织功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合理流动,推动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需要我们在理论和现实管理中用出回答。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钱伯海
    1995, 4(3): 76-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第三产业规模,不论从产值或从就业人数,都占到整个国民经济的60~70%,而且呈现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得到大力发展,1992年8月,国务院确定到1995年,要的国民核算全部转到新核算体系的转道上去。新旧核算体系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新国民核算体系扩大了生产核算的范围,进一步认定把包括第三产业产值在办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量的中心指标。这一切,对比过去只认定物质生产才是生产的MPS核算观点,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和变化。但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容不了三次产业理论,因而存在一些对立的分歧,笔者就此问题作一些阐明,并就此与李定中同志作进一步的探讨。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黄少安
    1995, 4(3): 83-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主义认为,原始公有产权的解体和私有产权的起源于生产力的发展,无论公有产权还是私有产权的起源学说,都是建立在资源稀缺的假定基础上。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起源就即是私有产权起源说,虽然其有许多派别,但在一些方面是不矛盾的,甚至是相一致的。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平
    1995, 4(3): 94-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现代经济学中,寻租现象被认为是政府对经济衽管制和经济活动当事人为获得垄断地位而寻求政府管制的结果,但这一理论框架并不完全适于解释中国在政府管制逐渐收缩情况下发生的大量寻租问题,中国的寻租现象根源于中国在采取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中,以行政方式而非正式的法律形式对产权进行再分配。这种产权再分配方式不仅导致大量的寻租活动,而且也导致设租活动的出现。消除寻租设租活动的出路要求以正式的法律形式而不是行政手段来安排产权。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袁绪亚
    1995, 4(3): 99-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亟待新的理论的支撑,仅仅把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在土地是商品,可以通过市场实现产权置换和流动这一理论基础上是不够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呼唤着大土地概念上的多极理论。在土地价值化运行过程中,揉进土地资源价值、资产价值的含义,使土地资源配置遵循土地资源、土地商品、土地资产关联的三维并联思路,可能有助于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陈征
    1995, 4(3): 105-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城市垄断地租,是一新的理论课题本文结合经济运行实际,从理论上分析了形成垄断地租的社会经济条件,城市垄断地租的特点以及它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等经济调节作用。最后,对城市垄断地租量的规定进行了分析。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潘石
    1995, 4(3): 110-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与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之前的民族资本没有内在必然联系,也不同于"民营经济"。把个体经济包含在私营经济内涵之中是不科学的。认为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看不到其固有的资本主义性质,易造成政策偏颇和失误。为了更好地发展私营经济,必须在理论上辩证科学地认识私有制与公有制各自的内涵,进一小适当放宽有关政策,为私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一个较宽松的环境。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辰
    1995, 4(3): 115-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导产业对产业结构的演变具有导向和推动作用,正确地选择主导产业,可以加速产业结构的成长,推动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的选择理论目前已臻完备,但在我国的具体应用中,仍有相当多的难点。如何透析和化解这些难点,努力创造实施主导产业政策的配套条件,在当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高建宁
    1995, 4(3): 123-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