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莫增斌 陈起林
    1995, 3(4): 4-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资分开是指国家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或国家的社会经济管理权与国有资产所有权分开。政资分开原则是重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依据,它对国有企业改单乃至实现整个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有重大意义。政资分开问题,实质上涉及到政府和企业的权力关系及其变迁问题。作者以政府和企业的权力变迁为主线,分别考察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和企业的权力关系,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二者的变迁过程;然后在分析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和有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和企业权力分割变迁的基础上。论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资分开的客观必然性以及政资如何分开。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道根
    1995, 3(4): 1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有亏损企业破产难、重组难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长期累积的债务负担过大。庞大的债务不仅使其承受沉重的利息负担,而且严重影响其吸收、筹集外部资金的能力。还不断造成日益增大的资金、产品积淀,企业运营陷入困境难以自拔,破产因债权人太多很难破掉,兼并因债务过大无人敢兼并。因此。如何处理债务问题。探索合适的途径,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程鸿仪石 本仁
    1995, 3(4): 2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破产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必然现象,它在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同时,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激励措施,但是,由于我国刚刚开始实施企业破产,在破产清算中存在许多问题,包括理论上的和实务上的,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对于规范我国企业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琢
    1995, 3(4): 27-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有大中型老企业目前正面临严峻的形势,出路在于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即对西方公司制度加以改造,构建"委托-代理"制与"发包-承包"制并行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投入产出总承包"在产权约束和利益约束方面的双重效应。唯其如此,才能救活和壮大国有大中型老企业,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廖丹清
    1995, 3(4): 34-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发展中的区域不平衡性大国经济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主要表现在:区域发展差异存在的普遍性;区域发展的时间继起与空间并存性;区域发展的多元性;区域发展常常出现的经济割据性。发展中国家可采取的策略主要有区域平衡发展战备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备。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沈立人
    1995, 3(4): 43-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之一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相互之间的差距还在随快速增长而不断扩大。能否经以控制而给以调整,力争逐步走向相对平衡,成为建设实践和理论研讨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朱方明
    1995, 3(4): 5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并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许经勇
    1995, 3(4): 5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有机构成与劳动力需求变化规律,决定着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在于国民经济的非农业化。尽管存在着严重的弱点,以乡镇企业为载体仍然是目前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题渠道。从长远看,我们应当把建设农村小城镇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吸收、消化剩余农业劳动力的两条不可缺少的渠道。与此相联系,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城乡经济体制改革。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陈云贤
    1995, 3(4): 64-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从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业务职能区别中去探索二者分业管理的必然性,在当前理论界与实际部门对投资银行及其业务界定不清的时候,需要我们去探讨投资银行的本源和实质。作者认为,投资银行的最本源就是证券推销商,现阶段的各国证券公司就是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林忠
    1995, 3(4): 72-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现阶段的企业制度改革中,有限责任制度是形式。结合有限责任制在西方产生的渊源,从其基本概念、功能以及某些缺陷等方面进行系统而客观的探讨,有助于当前的股份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郭复初
    1995, 3(4): 78-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已转向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难点,是明确国有资产产权代表与投资主体。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使国有经营资本与财政资金分流运行,分开管理,建立独立的国家财务管理体系,这就需要对传统财政理论进行全面更新。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江春 熊征东
    1995, 3(4): 86-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存在的一最根本难点是:由于国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唯一所有者,国有商业银行没有产权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立的自有资本金,这样,国有商业银行无法自负盈亏。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或损失最终只能由国家来承担。国有商业银行如果不能自负盈亏,就很难形成内在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机制,从而难以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为解决一这难题,本文试图运用现代产权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人理论来探讨如何建立国有商业银行的约束-激励机制。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俊
    1995, 3(4): 92-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转轨时期的通货膨胀具有多方面的成因和典型的非均衡性。由于一定程度的财政赤字与货币扩张已处于明显的刚性扩张状态,在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前提下,适度通货膨胀可能成为一种主要趋向。政府应坚持坚实、逐步、稳定的反通胀政策,针对转轨时期通胀的具体成因,从适当减少货币供应、消除产业结构失衡、打破国有经济内部的"软约束竞争"机制以及减少财政赤字等方面入手,尽可能将通胀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冯肇伯
    1995, 3(4): 98-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战后德国稳定马克取得的业绩举世公认。德国货币政策目标单一,政策工具随国内外经济条件不断变化而更新、改造、完善,其效果斐然。德国运用西方通用的"三大政策工具"是结合国情,经过改造的,因而有别于美、日等国相同的工具。德国经济高度发达、开放,多年来受国外"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困扰,影响到央行宏观金融调控的效果;德国运用通过外汇市场以调整流动性的工具,既有力抵消这种压力,且进而利用它为调整国内银根服务,获得了较好的政策效果。德国这些经验很值得我国借鉴。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宋颂兴 金伟根
    1995, 3(4): 107-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市场效率是股票市场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把上海股市从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开始分为两个阶段,实证检验了从1992年年底开始的上海股市第二阶段股价的正态分布规律和随机行走特性,验证了上海股市第二阶段弱形式的有效市场假设。同时指出,上海股市存在明显的小公司效应这一世界各地股市的普遍现象,值得引起管理层和理论界的重视和探讨。规模的扩大、法规的完善和信息正确快速的传播,是我国股市的发展趋势,也是市场有效的基础。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书斌
    1995, 3(4): 114-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杨宜勇
    1995, 3(4): 117-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翔宇 胡军
    1995, 3(4): 121-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何国华
    1995, 3(4): 124-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