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经济学家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期刊获奖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1995年, 第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1995-12-05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济
高尚全
1995, 4(6):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亚太地区是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最快、最有生机和活力的地区,而中国又是亚太地区最引人注目并令全球投资者普遍看好的地区,已成为全球经济投资的热点。拥有12亿人口的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未来发展的走向,对东亚地区乃至亚太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论亚洲经济的崛起和中华经济的腾飞
刘诗白
1995, 4(6): 8-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走向21世纪的世界经济、将进一步国际化和一体化,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较量上升为世界主要矛盾。经济发展的"重心南移"和第三世界经济的加快发展,特别是亚洲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时代的鲜明特征。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经济将持续地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中国要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大力构筑大陆-台湾-香港经济增长金三角,实现中华经济腾飞和促进亚洲、世界经济的新增长。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中国经济在亚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张培刚 张建华
1995, 4(6): 16-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90年代以前,人们广泛采用的是狭义的亚太概念,主要指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地区,该地区从60年代中期以后,各经济体相继加速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泛指环太平洋沿岸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广义的亚太概念被人们频繁使用。这表明东亚或亚洲部分在环太平洋广大地区中的地位日益凸现,也意味着亚太地区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本文采用狭义的亚太概念,并首先从亚太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中去认识中国经济的特殊地位,然后从与亚太地区各经济体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以及今后的合作前景中,进一步探讨中国经济的作用。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
王永锡
1995, 4(6): 2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在在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而奋斗。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基础,是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大陆经济努力的方向。上述社会经济发展纪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客观上要求大陆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而欲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科学的辩证的观点指导世纪之交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改革。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全球新纪元与中国的国际社会角色及责任
侯家驹
1995, 4(6): 2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即将谢幕,世人面临的将是一个崭新的21世纪,这是一个新纪元,带来更开放的世界。中国是国际社会的一员,当然须在迎接新纪元之同时,考虑如何融入全球社会.以及如何在此地球村中恪尽国际社会责任。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国有企业产权重组:从准兼并机制转向兼并机制
刘文通
1995, 4(6): 32-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中国的国有企业存在着大面积亏损问题。在理论上,解决公司亏损问题的通常做法,是进行公司改组或重组。如何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组成产权重组,还与目前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直接相关。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论中国金融的对外开放
何德旭
1995, 4(6): 42-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融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的一种趋势和潮流。金融对外开放包括金融业务开放化、金融市场开放化的货币国际化这样三个方面。在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金融的对外开放已成为一种客观趋势,并且是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转轨的必然选择。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试论我国社会保障税改革
刘邦驰 李松森
1995, 4(6): 49-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形成不规范,既导致社会保障负担不公平,又不利于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因此,建立一个约束力强、统一规范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制度已是当务之急。借鉴国外许多国家在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方面的成功经验,应当以社会保障税作为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形式。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劳动工资的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李萍 卢宏
1995, 4(6): 53-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工资领域,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前提下,政府也应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计划管理、法律管理及必要的行政管理诸手段,对劳动工资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机制之不足。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市场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兼论新一轮农业改革的重点
李命志
1995, 4(6): 59-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韧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以土地使用制度和农产品购销政策变化为起点,在中国农村乃至整个经济和社会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其卓越的成效已获得世界公认。农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论。本文认为,坚定不移地推进以市场化为取向、以发展农村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分工协作生产为重点的改革已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选择。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八五” 时期经济发展回顾与总结
王亚平
1995, 4(6): 66-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起伏波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常常会出现异峰突起,急剧转变的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历史转变阶段。它的成就,将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认真总结"八五"时期的经验,对于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对外贸易加速经济发展的机制和条件
熊贤良
1995, 4(6): 76-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后进国可通过对外贸易提高生产率、促进技术进步、有利于向先行国学习、利用闲置资源和克服外汇瓶颈,从而加速经济发展。但对外贸易这些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中国经济改革:一场深刻的制度变迁过程
庄子银 邹薇
1995, 4(6): 83-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经济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变迁过程,始终渗透着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复杂影响。中国经济改革路径的性质应界定为"帕累托改进"过程,"改革过程会是非帕累托改进"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将静态描述与动态优化分析结合起来考察改革的调整成本,中国必须选择渐进式改革路径。改革过程中,应适时地将边际增量改革向存量改革推进;较一低层次的局部改革应尽可能一步到位;要尽可能扩大有利于改革的政治支持,减少不利于改革的寻租行为。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国有企业剩余价值的分配与投向研究
吴光炳 胡逢吉
1995, 4(6): 91-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有企业改革历经十余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因而是一种积极的探索.但对国有企业剩余价值的分配和使用探讨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从剩余价值的属性、人力资本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必要性,以及国有资本获得剩余价值后的投向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企业目的新假说
王英
1995, 4(6): 97-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迄今为止.有关企业的目的是什么,存在多种多样的回答。本文认为,决定企业目的的依据来自于决定和影响企业的人的目的和效用,由于决定和影响企业的人们是一个多重复合体,因此企业的目的也必然是一个多重复合体。不仅如此,由于任何人的效用都是当前效用与未来效用扩张性的结合,因此,企业目的亦必然是当前与未来扩张性的结合。本文利用一个所谓"合力板"模型把企业目的假设成一个"连续的综合体",从而包容各种其它假说。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美元贬值近况与趋势
李山泉
1995, 4(6): 104-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今年2月以来.美元对日元和马克大幅贬值已引起国际国内人士的关注。从长远来看,在美国竞争力没有提高、两大赤字没有改善的条件下。美元的长远趋势仍然看跌,但下跌的速度和幅度会趋缓;在短期或未来个别时期内,美元一定幅度的升值也是可能的。我国的汇率政策可根据国际经济发展的长远趋势,并结合我国的具体需要在一定幅度内有所调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中国民营经济的地位及其发展走向---著名经济学家晓亮访谈录
向文华
1995, 4(6): 108-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理清国有企业改革思路谋求治理通胀有效对策---“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九次会议观点综述
黄桂田; 徐茂魁; 陈秀山; 武京闽
1995, 4(6): 113-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房地产业发展:芳心未艾任重道远---— 95 中国房地产论坛观点综述
吴兆华
1995, 4(6): 117-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可喜的成果有益的启示---《主题经济论》评介
程民选
1995, 4(6): 121-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