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杨汝岱
    1996, 2(3): 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差距应当予以正确认识。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是一个大局,发展到一定时候,沿海拿出更多力量帮助内地发展也是一个大局。差距不能长期扩大,这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不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也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解决地区差距过大的时机正在到来。"九五"时期,应立足于缓解差距拉大的速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诗 白
    1996, 2(3): 9-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90年代的"西进"是市场经济机制启动的东部生产要素的西移,体现了地区之间产业布局和分工的调整。以自愿互利为原则的"西进",既是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又有利于东部经济的持续、快速与健康发展,是一场实现东西互补互促的地区间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大调整,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因此,应充分估计"西进"的意义,政府要大力支持和引导"西进",以促成西进潮的早日形成。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董 藩
    1996, 2(3): 14-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受生产力发展水平、资金积累与供应及科技等诸多因素制约,西部地区缺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充分条件;优先发展轻工业并将其作为主导产业,实为尽快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的方略良策。为此。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西部地区轻工业的快速发展。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赵 伟 . 孙玉霞
    1996, 2(3): 2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在产业、技术、规模等方面均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为改变此种状况,实现外资在我国三大区域之间的合理布局,引进外资的技术选择、产业选择是关键。中西部地区在引进外资方面要有大的进展,切不可照搬东部沿海地区的做法,而要另辟蹊径。实施适合本区域实际的引资战略。即引进资源开发型技术,鼓励外商投资于与此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引进劳动密集型技术,支持外商投资于"过渡工业";引导外资投向农牧企业以及具有扩散效应的中心城市等。 更多还原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胡代光
    1996, 2(3): 26-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良好的外部环境虽然必不可少;但作为企业来讲关键还是要深化内部改革在科技攻关、强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市场,以及提高经营者素质诸方面下功夫。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何炼成
    1996, 2(3): 3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私有化既不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也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国有企业改革决不是要搞私有化,但可以实行非国有化:一是将国有中小企业变为非国有企业;二是将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变为股份有限公司,小部分变为有限责任公司,余下极少数保持国有甚至国营形式;三是将国家所有制形式改变为人民所有制形式,与政府机构完全脱钩。当前,在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诸多问题,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开展民主的讨论和科学的研究。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苟文均
    1996, 2(3): 37-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过渡经济条件下的中国,资不抵债的银行维系着高度分散的企业贷款,新兴的、富有竞争潜力的企业的经济扩张却难以取得银行信贷的支持、这种状况对微观经济活力的严重约束和对宏观经济秩序的极大破坏,使得企业改革与金融改革的相互依存性日益加强、成本最小的改革是运用强而有力的政府力量来尽快完成体制的变迁,建构新型的市场性银企关系,确立银行和企业的高效、理性的经济行为。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黄 明
    1996, 2(3): 43-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企业融资的视角研究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也可以得出我国现行的金融制度缺乏效率这一结论。现行金融制度的绩效不高。关键在于不仅未能在多大程度上节约社会融资的交易成本,而且使银行和企业均付出了比正常产权交易下更多的额外成本。 更多还原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灿
    1996, 2(3): 49-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找到了一条把市场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引入国有产权制度改革中的途径。不论从现代公司理论还是从国外现代公司制发展的实践来看,股份公司制既为委托代理提供了所要求的产权结构,又为解决其中的代理问题提供了企业内部的制度安排,即在两权分离基础上形成的公司法人治理。一个有效率、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考虑产权明晰、激励、监督和信息等条件。根据这一要求,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改革应为;(1)企业产权界定;(2)企业组织制度设定;(3)企业领导制度的改革;(4)企业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 更多还原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傅红春
    1996, 2(3): 56-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股票市场是全世界最大、最先进、最具影响力的股票市场,而中国股票市场则是国际间最年轻、最幼稚、最有发展潜力的股票市场。本文作者依据美国著名股市专家吉·沃尔顿最新评定结果,介绍并分析了美国股票市场上表现最优秀的一百种股票的共同特征;每股净利润的增长率高;股票价格增长快;股息率不高;股息增长快;连续性好;股东特权有吸引力。并结合中国实际谈了几点看法;"评优"标准与程序应求"学术化"、"科研化";经济学理论要密切联系实际,要以包括股票市场活动在内的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检验传统的经济学原理;解决中国某些企业的短期行为,美国企业的股份化、股票化模式值得借鉴。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沪蓉经济研究》课题组
    1996, 2(3): 63-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加快长江流域和中西部经济发展,是党中央既定的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的战略方针。也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处于长江"龙头"的上海与"龙尾"的成都,如何在这一战略格局中选择最佳合作途径,率先联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报告就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中沪蓉经济合作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军
    1996, 2(3): 7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解释中国改革后经济的增长,不能不强调双轨定价安排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主导厂商──竞争性边界"分析模型,讨论双轨制下国有部门的生产反应模式,并考虑非国有部门的进入与竞争的效应,作者对于为什么在过渡时期中国的国有工业部门能够保持生产的增长作出了回答。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晓亮
    1996, 2(3): 81-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公有制经济同社会主义相容吗?传统观点认为社会主义与私有制经济水火难容,因而用传统观点回答必然是否定的。然而,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回答,则是肯定的。因为,我们是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并且,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看,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是绝对必要的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邦驰
    1996, 2(3): 88-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我国财政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需要解放思想,转变传统观念,勇于突破陈规,大胆创新理论。本文作者以市场经济为体制背景,就近年来为财政学界普遍关注的若干热点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吴有 昌
    1996, 2(3): 94-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目标分歧。而两者的目标整合,是通过董事会的监督、经理报酬合约的设计、外部市场(如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产品市场等)等一系列机制来实现的。尽管这一机制并不能完全有效地消除两者之间的、但能将其分歧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房汉廷
    1996, 2(3): 100-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对汇管理经验的总结和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历程的回顾,论述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体制及汇率制度对货币供给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高明华
    1996, 2(3): 110-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民待遇具有不同的类型和经济效应,应根据比较要素资源丰裕度、技术适用性和比较成本优势有区别地对外国直接投资采取国民待遇。具体就我国来说。应对要素资源丰裕型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实施优于国民的待遇;将沿海城市外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性优惠改为局部产业优惠;对基础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采取优于国民的待遇。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蒋少龙
    1996, 2(3): 118-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曾康霖
    1996, 2(3): 123-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善民
    1996, 2(3): 124-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