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诗白
    1997, 2(5): 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谷书堂
    1997, 2(5): 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赵国良
    1997, 2(5):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袁恩桢
    1997, 2(5):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黄范章
    1997, 2(5):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杨建文
    1997, 2(5): 1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洪银兴
    1997, 2(5):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赵晓雷
    1997, 2(5): 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丁任重
    1997, 2(5): 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战
    1997, 2(5):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裕国
    1997, 2(5): 26-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新奎
    1997, 2(5): 28-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潘洪萱
    1997, 2(5): 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杨成长
    1997, 2(5): 32-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制度经济学是对古典制度经济学的复归。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则是古典制度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从古典制度经济学到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体现了经济学演历史的内在逻辑性。但是, 马克思制度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存在着根本分歧:前者以揭示经济制度的本质为目的, 后者以为市场经济运行服务为目的。这种根本分歧的存在, 决定了我们不应将二者的理论基点、研究方法混为一谈。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冯根福
    1997, 2(5): 39-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就国内外学术界认识分歧甚大的现代公司法人所有权安排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对有关股东是现代公司的唯一所有者和公司有“双重所有者” 的观点提出了异议, 认为现代公司的所有者只有一个, 即公司法人;本文认为, 现代公司法人与包括股东在内的公司生产要素投资者之间的关系, 是一种系统的“整体性” 与其构成“因素” 的关系;在上述分析基础上, 作者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现代公司法人所有权安排的特征、原则和框架。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夏兴园
    1997, 2(5): 5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下经济分为非法经济、未申报经济、未统计经济三种类型。我国地下经济产生的原因, 除了地下经济主体对“隐蔽利润最大化” 的谋求以外, 还有历史的遗毒、现实的影响,以及法律、法规的滞后性等。地下经济的运行, 受制于暴利吸纳机制、制度寻隙机制以及隐蔽惯性机制等。深入研究地下经济产生的原因及其运行特征, 对治理地下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单东 翁华建
    1997, 2(5): 55-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营经济是一个与市场经济运行相匹配的经济范畴, 发展民营经济要破除经济成份论, 重新界定权利边界。本文从民营经济的发展, 探讨了民营经济对新体制下宏观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 并提出了完善和强化民营经济运行的市场规范和游戏规则等建设性建议。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严瑞珍 孔祥智 程淑兰 马九杰
    1997, 2(5): 63-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农民的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研究并揭示其规律性并采取相应的举措, 是理性化政府行为的客观基础。笼统地把农民行为都说成是理性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因此, 政府必须把自己行为统一到农民理性行为目标的轨道上来, 防止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 要对农民的非理性行为加以诱导、规范和限制, 实现两种行为目标的统一。这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固有特征和特殊规律性。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赵昌文 杨新元 刘基荣
    1997, 2(5): 7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 创新的根源既在于原有制度内部力量的积累, 又在于新的有利的经济机会的产生。农业产业化的制度内涵主要包括:(1)延长产业链, 强化农业产业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2)政府性安排与自愿安排同时存在于制度创新的过程中;(3)制度创新内含了组织创新的成分。农业产业化制度创新不可能完全依靠自然的秩序形成, 政府应在坚持制度变迁“内在逻辑” 的基础上, 营造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制度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良好制度环境。于是, 制订有效的农业产业化政策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曲如晓
    1997, 2(5): 77-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商品进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以进口额与GDP 的比率表示的经济开放度也越来越高, 甚至比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都高, 国内许多学者为了降低开放度, 因此对指标中的各种数字进行修正。笔者认为,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各种指标的高估或低估, 主要是因为出口率只是反映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而不能作为衡量经济开放度的确切指标。应该用全面反映一国对外经济联系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有关项目来计算对外开放度。文章通过对我国和美国近几年的商品进出口、服务进出口和长期资本输出和输入额的分析, 运用新指标计算了中美两国的经济开放度, 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美国的开放度明显高于我国, 充分论证了新指标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汪涛
    1997, 2(5): 84-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日本企业为什么能在全球甚至美国市场上取得成功? 本文作者指出, 这就在于日本企业具有浓厚的分享色彩。其独特的产权安排和公司治理结构动摇了西方主流的企业契约理论, 使人们洞见了支薪制的内在缺陷和分享制能引发更高经济效率的事实及理论解释, 对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魏龙
    1997, 2(5): 90-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开放的经济社会里, 伴随一国经济增长的是其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要素和外部世界的改变。结构差异性既是各国经济增长实绩产生差异的原因, 也是其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方式效果迥异的主要原因。外国直接投资具有双重行为特征, 对东道国会产生多种影响。这是一国制订利用外资政策的出发点。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受制于经济增长中的结构差异性, 必须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相配合。理性对待外资,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灿 胡小平 刘家强
    1997, 2(5): 98-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二滩水电站在建设过程中,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依托, 大胆引进现代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建管结合, 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度, 走资本营运、资本扩张和集约型发展之路。“二滩经验” 为我国投资体制改革和大型基建投资项目建设提供了一套新的经验。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朱晓峰
    1997, 2(5): 105-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苑鹏
    1997, 2(5): 109-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邵昱 朱胜良 刘灿
    1997, 2(5): 112-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友仁
    1997, 2(5): 118-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