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徐桂华 杨燕青
    1998, 5(1): 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目前的转型经济研究中,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范式逐渐成为不可替代的主流参照体系。在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当中,我们发现其中蕴含着某些已久违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元素,细细一想,这并不奇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许多内容研究的正是制度、制度结构及其作用机制。因此,在具有可比性的基础上,本文从制度结构、制度的经济学考察和方法论几个方面,对新制度经济学(含交易费用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了初步的比较研究。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崇仪
    1998, 5(1): 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逆转的趋势,其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为研究全球化经济中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加快发展,必须建立“全球经济学”学科,这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丁为民
    1998, 5(1): 16-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制度经济学家虽然揭示了若干有助于认识资本主义企业本质和规律的经济特征,但由于产权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的缺陷,他们不可能科学地说明资本主义企业的起源、本质和经济意义;只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才能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深刻、系统和一致的说明。马克思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在不对称的所有制关系的基础上说明劳动力成为商品。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董长瑞
    1998, 5(1): 24-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五等分比差法和基尼系数法是研究收入差异的公认方法,但在它们能否成为两极分化研究方法的问题上,理论界却产生了分歧。问题的焦点是,五等分比差法和基尼系数法能否反映两极分化的基本规定性,尤其是两极分化质的规定性?本文认为,两极分化包括质的规定性、量的规定性和发展趋势的规定性,五等分比差法和基尼系数法不仅能反映两极分化量的规定性和发展趋势的规定性,而且也能反映出两极分化质的规定性,是研究两极分化的有效方法。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洪名勇
    1998, 5(1): 29-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包括土地产权制度及其变迁理论、土地产权权能理论、土地产权结合与分离理论、土地产权商品化及土地产权配置市场化理论。上述理论对指导我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深远现实意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海亭 周春
    1998, 5(1): 35-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价格不应仅仅“既反映价值,又反映供求”,更不应仅仅是简单的成本加成公式。传统价格的弊端是既忽视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又忽视消费者福利和社会公平。价格是多维力量的合力,因而应能反映多维因素的作用和要求。本文从被传统价格观念忽视的诸多方面,论述了价格应具有经济效率、消费者剩余、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平多个标准,并将其运用于可持续经济增长、经济运行方式转换和经济发展的质量方面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若干见解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维达
    1998, 5(1): 42-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有企业改革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实施国有企业战略改组。不能只在资产增量上争投资项目,而不在企业资产存量上做文章。改革的核心,是打破国有国营的旧体制,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明晰国有产权主体,理顺国家和企业的产权关系。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高勇 马佳
    1998, 5(1): 48-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以资产存量调整和重组为切入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努力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资本运营效益。股份经济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形式。大力推进股份制改组,着力资本运营,实施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和扩张,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选择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陈秀山
    1998, 5(1): 54-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政府失灵”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作者提出:(1)矫正“政府失灵”,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2)矫正“政府失灵”,必须严格划定政府活动的范围,采取合理、适度的干预方式;(3)矫正“政府失灵”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政府机构效率;(4)矫正“政府失灵”,必须加强社会的监督与约束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培刚 宋德勇
    1998, 5(1): 6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峡两岸的经贸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较快发展阶段、高速发展阶段、投资主导阶段。大陆工业化发展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地区差距扩大,国有企业低效率,农业生产出现徘徊。目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两岸经贸关系,促进大陆工业化向更高阶级发展。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周 学
    1998, 5(1): 67-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消费需求不足是经济增长的桎梏。如何扩大消费需求不足?作者认为,必须在认识和把握消费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寻找新的需求管理方法,在动态上实现需求与供给的总量和结构平衡。我国目前存在着严重的消费需求不足,这已成为我国走向富裕社会的巨大障碍。为此,必须适当扩大农民和城市居民(包括贫困地区人民、城乡生活困难者)的需求能力,为主导消费品生产及为其服务的生产资料生产开辟广阔的市场,以促进经济发展和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綦好东
    1998, 5(1): 75-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产权的功能为视角,对新中国成立至土地家庭承包制普遍化的80年代初这一历史时期形成的个体农户制、初级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土地承包制四种产权组织形式的土地产权结构构造特征及功能表现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运元
    1998, 5(1): 84-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余绪缨
    1998, 5(1): 86-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刚性管理为基本内容的泰罗制,促成了由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化,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新纪元。但刚性管理强调“以规章制度为本”,是一种机械的、非人性化的管理,其结果是不能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悖于“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这一初衷。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这一命题,并对柔性管理的本质、产生与发展的客观环境,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表现以及柔性管理的思想文化渊源等方面作了全面、深入的探究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陈尔瑞
    1998, 5(1): 93-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梁文森
    1998, 5(1): 96-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顾秉维
    1998, 5(1): 99-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熊胜绪
    1998, 5(1): 102-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夏业良
    1998, 5(1): 104-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蒋少龙
    1998, 5(1): 106-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课题组
    1998, 5(1): 110-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行政经费支出既要控制,又要保证,二者不可偏废。当前,在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握好行政经费支出控制的“度”,寻求二者的最佳结合点,确定行政经费支出的合理数量和增长幅度。为此,本文在对影响行政经费支出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通过构建行政经费合理增长预测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成勋
    1998, 5(1): 119-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小怡
    1998, 5(1): 12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丁堡骏
    1998, 5(1): 124-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