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文溥
    1998, 5(4): 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集体主义为理论逻辑前提,实践证明它是不能成立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前提实质上是个人占有主义的物质利益论,它也难以解释众多经济事实。以个人效用最大物质利益最大化假定,导致了新古典以济学理论逻辑的重大矛盾。发展以社会主义市声经济为现实背景的现代经济学,需要建立新的理论逻辑前提:个人发展主义的利益结构认。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袁葵荪
    1998, 5(4): 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经济学关于政府经济作用的研究,基本上建立在对市场是否失败的争论之上。这种研究既未能确证政府干预以济的必要性。也未能对政府以济政策的建立提供令人满意的指导。本文试图运用一种新近提出的经济分析方法,说明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内,本文对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政府经济政策的基本性质作了初步探讨,并在这一新的基础上揭示了由“市场失败论”等体现出来的现代经济学框架的基本缺陷。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周振华
    1998, 5(4): 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这次经济结构调整与以往的调整有本质的区别,是结构升级型的战略性调整,有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本文从经济结构中的双重关系、结构的系统性原则和结构的动态性征等理论前提出发,结合我国当前结构调整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制度性调整与经济性调整并举、局部性调整与整体性调整直协调、过渡性调整与目标性调整相结合的思路。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国生
    1998, 6(4): 27-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当前国有企业股份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解决“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有效率的法人治理结构。只有将企业股本结构的优化作为改制的重点,才能推动有效率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形成,摆脱行政过度干预与“内部人控制”并存在的困境。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郭跃进
    1998, 5(4): 33-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现代市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信息不对称和监管经营上的“搭便车”行为,往往使得以个人分散持股为主的公司缺乏效率。因而在国有企业的产权向公民个人转移之后,建立“出资人─基金─公司”型产权结构势在必行。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陈孝兵
    1998, 1(4): 38-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失业人员的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失业既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与发展企业改革以及社会稳定的影响是显面易见的。党和国家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各级地方政府了都制订并实施了各种解决再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其中,有些举措已经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但从整体来看,社会就业的压力仍然巨大,仅仅依靠政府强制力的推动,不可能从根本上缓减社会就业的压力。应该说,再就业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工程,其中,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与劳动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将是引导劳动力的合理流向、完善社会就业体制的重要环节。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杜 辉
    1998, 5(4): 45-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亚此次金融动荡根源于经济成长转型期的“断层危机”,这种“断层危机”是工业化升级转型的必然产物,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中国在未来10年内,也将面临产业的全面升级,也将会遇到转型障碍。为此,必须:(1)回补基础结构;(2)推动整体升级;(3)把握需求结构变动趋势,重新构造产业布局;(4)寻求体制转轨与产业升级的平稳过渡。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文雪冬
    1998, 5(4): 5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者认为,货币供给乘数理论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其中有许多疑点问题值得谨慎地提出来加以再思考。(1)把同一贷款不断转存所产生的存款都算作贷币供给,实质上是把同一笔存款和贷款同时重复算作了贷供给;(2)由于银行支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贷币流通速度,贷币供给乘数其实是一个贷币流通速度问题;(3)由于并汪存在贷币供给乘数,故调整存款准备率对贷币供给的影响远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猛烈。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光杰 马金良
    1998, 5(4): 57-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证券市场作为经济轨过程中的新兴市场,是在国家特有的金融体制、金融调控方式和管理模式下发育并成长起来的,具备一系列与之存在逻辑联系性联系的制度特征。本文从这一角度探讨我国证券市场发育的逻辑轨迹及其趋势。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元龙
    1998, 5(4): 63-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有企业重组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也使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新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如何改革,以促进国有企业重组?对此,文章进行了探讨了提出了若干对策思路。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达昌 王宁 王映松
    1998, 5(4): 69-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整体性是国家财政固有的根本我特性之一,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深入研究我国财政的整体性,对于正确处理各级财政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缓解各级财政困难,实现整个国家财政振兴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坚持、维护国家财政的整体性,我国财政改革才能取得全面成功。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国清
    1998, 5(4): 76-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关于两种权力的学说对社会主义财政分配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作者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探讨两种权力学说的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就财政及其两种属性的分配,所有制实现形式与财政分配形式的规范及财政职能等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丁力
    1998, 5(4): 83-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术界对“农业”和“产业化”都有过比较深入的讨论但对“经营”两字研究不多。本文从探讨经营入手,着重分析经营与农业,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基础、组织及体制等诸方面的关系,从而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地位及政策等从理论上加深理解。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周立群 李清泉
    1998, 5(4): 91-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制造业的一体化,电信系统的革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世界信息化体系的形成,导致了资源配置的组织形式的演变。一些既不同于市场也不同于企业的新组织形式在国际竞争中得以发展起来,这些“象似企业的市场”或“象似市场的企业”,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作“第三种组织形式”。目前,对新组织形态的科学概括还在探讨中。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家强
    1998, 5(4): 97-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人城市化的基本动力、约束机制及适度进程进行了研究,认为必须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中国未来人口城市化的发展;中国人口城市化的区域选择必须做到均衡与非均衡的统一,并坚持适度增长这一中国人口城市化的基本规律。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陈永忠
    1998, 5(4): 104-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现实生产力,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我国许多科技成果没有或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是因为缺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本文在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经济和市场条件进行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提了促进其转化的对策建议。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雷宏振
    1998, 5(4): 11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 敬
    1998, 5(4): 114-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培刚
    1998, 5(4): 116-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沈海山
    1998, 5(4): 121-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道南
    1998, 5(4): 124-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