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胡培兆
    1999, 6(3): 4-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给。我国市场上大量低水平的无效供给遏制了有效需求。只有优化供给,才能扩大内需。凯恩斯的需求理论与萨伊的供给理论虽然各执一端,互为反动,但实质上都是发展供给拉上需求的理论,只是具体说法不同而已。如果不发展供给,优化供给,扩大内需就没有多大希望。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检贵
    1999, 6(3): 1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当前的“过剩” 状况, 目前的调整结构与刺激需求措施尚有局限。应当把“过剩” 问题置于收入差距的现实背景中加以认识。治理“过剩” 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治理收入分配不公。为此, 作者提出了“点” 、“面” 结合的综合治理思路。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文启湘 石奇
    1999, 6(3): 16-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过剩”属低水平过剩。对此进行短期因素分析是合理的、必要的,但不全面、不深入。从根本上看它是经济发展中结构性、制度性矛盾演化的结果,特别要进行长期因素分析。政策设计是在制度建设中扩大国内需求。可从两个方面研究政策组合:一是推行积极的消费鼓励政策;二是推行积极的结构调整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于光远
    1999, 6(3): 2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峡工程的功能究竟是发电还是防洪,对类似影响子孙后代的重大问题,需要许多人从多学科的观点,客观冷静地思考、讨论和研究。三峡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除了靠整个国家以外,在很大程度上得靠地方,尤其是重庆想方设法运用其经济实力去帮助解决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陈东琪
    1999, 6(3): 27-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成熟的重要标志是有一个规则清晰、分工明显、纵横协调和运行有序的经济组织体系。在同一个时期,一个主权国家的国民只能有一个政府,不可以有两个以上的政府,这是没有选择的。但从纵向的时间意义上看,即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当然可以要求选择一个使国民利益最大化的政府。就像研究经济活动中的所有其它选择一样,研究政府规模的选择,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作者就中国与西方的政府规模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就中国政府职能的界定原则和分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辜胜阻 李正友
    1999, 6(3): 34-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引导和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是一个十分重大而又现实的课题。本文提出产权重组等10项措施,探讨进一步推进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益
    1999, 6(3): 39-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证券市场的特殊功能及其实践,证明对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具有积极作用。解决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存在重筹资、轻转制、违规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必须坚持“法制、监管、自律、规范”的八字方针,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以强化监管,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白永秀
    1999, 6(3): 43-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存在八个深层次问题,即改革行为的扭曲变形、国有企业解困的困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制约、现行农业经济体制的局限性、扩大内需措施的有限性、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贫富差距、投融资体制不完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文章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角度,对上述问题的表现、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乌家培
    1999, 6(3): 5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息革命将在强化管理功能、改变管理组织、完善管理方法、革新管理思想等方面发生根本变化。21世纪的管理和管理科学,其发展趋势是创新管理的发展、风险管理的兴起、信息管理的普及、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出现,并由硬管理为主转向软管理为主,同时知识管理日趋重要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钱伯海
    1999, 6(3): 55-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价值规律和按劳分配规律是两只看不见的手,前者是亚当·斯密提出的,受到广泛重视,后者则长期存在着扭曲和误解,需要加以说明。按劳分配规律是价值规律的基础,价值规律则是按劳分配规律的拓广和归宿。知识经济要求人们更加重视和更好发挥两只“看不见的手”的巨大作用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侯家驹
    1999, 6(3): 6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经济史必须关注经济因子,即经济制度的影响及制度成本。比较中外经济发展史,经济史的演进,亦受到政治制度的演变影响,这在一个大国尤其明显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崔世春
    1999, 6(3): 67-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权是出资者在企业法人存续期间享有的与其出资份额相应的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法人财产权是企业法人依法对企业资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由于企业法人财产权与产权的相互制衡关系, 使得两者相对于所有权来说都不是绝对的。从所有权转化为相互制约的各自相对独立的产权、法人财产权, 最后又回复为所有权,是向企业法人一次投资过程中的财产权利变化过程。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涂文涛 方行明
    1999, 6(3): 72-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知识资本化的结果使企业经济收入和从事知识创新者的收入倍增, 不同性质劳动之间的收入差距空前拉大。知识经济的这种社会分配收入特征, 要求人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起适合知识经济发展的经济环境和收入分配机制。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程恩富 张建伟
    1999, 6(3): 78-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的中国理论经济学研究空前活跃, 思潮纷呈, 但对中国转轨问题的解释又往往缺乏一以贯之的理论框架。因此, “范式危机” 的呼声很高。经济学理论的生命力依赖于其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解释力和预见力。从这个角度来说, 中国理论经济学中“苏联范式” 、“美国范式” 等都面临现实问题的巨大挑战。与其说“范式危机” 是某一理论范式的危机, 不如说中国经济学面临的是各种“教条主义” 经济理论范式的总危机。曾经令中国经济学人所顶礼膜拜的理论“图腾物” 不见了, 代之而起的是“百家争鸣”的局面。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厚凤 张春楠
    1999, 6(3): 83-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西方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价值观、发展观及其它经济范畴的批判, 指出现代经济学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局限性, 并提出了创立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必要性及其有关的基本理论问题。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润葵
    1999, 6(3): 87-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三个视角说明创建中国经济学的难度。首先, 由于知识结构残缺不全, 在讨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价值观定和操作控制手段等基础性重大问题时, 缺乏共同语言, 常常出现不应有的常识性纰缪;其次, 由于宏观经济目标及行为主体不明确, 宏观经济理论失去科学依据, 在当代, 没有科学的宏观经济理论, 也就谈不上科学的经济理论;再次, 由于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急于求成是没用的。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巫宁耕 史举
    1999, 6(3): 94-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世纪50 ~ 70 年代, 发展中国家在缓解贫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80 年代以来,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现象有恶化的趋势。虽然发展中国家在反贫困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面对即将到来的21 世纪, 人类仍将难和贫困说“再见”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消除贫困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就,但目前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林义
    1999, 6(3): 99-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90 年代以来东欧经济转轨国家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概况进行了介绍, 认为东欧经济转轨国家重视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与规则的建设, 对于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东欧经济转轨国家在基金管理限额、投资组合、监控等方面的经验, 对中国目前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作者还就如何选择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模式, 以及如何评价社会保险计划的私营化趋势等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穆光宗
    1999, 6(3): 105-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人口经济学框架中重新审视近年来苏南的现代化变迁, 通过对苏南鹿河、王秀、张桥等典型案例的分析, 揭示了人口问题的相对性和变异性。作者认为:“人口要下降,经济要增长” 的正确性是有限定条件的, 不能对其做绝对化理解。对于像苏南这样进入“ 超低生育” 阶段且同时面临“劳动力短缺” 问题的地区, 一个合适的口号或许应当是“人口要适度, 经济要发展” 。该文还从人口就业和阶层结构变化的视角对苏南人口现代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陈宗胜 陈胜
    1999, 6(3): 111-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型期我国农业市场化是指在市场能充分发挥效用的领域内, 实现从计划配置农业资源、分配农业剩余向市场配置和分配的转变过程。改革至今, 中国农业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这一转变? 为此, 本文在把我国农业市场化划分为微观层次上的农户市场化和宏观层次上的农业市场化的基础上,
    通过设计相关的测度指标, 对我国转型期农业市场化程度进行测度, 并对测度结果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黄少安
    1999, 6(3): 120-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顾海兵
    1999, 6(3): 121-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文贤
    1999, 6(3): 123-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徐德性
    1999, 6(3): 124-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聂辉华
    1999, 6(3): 124-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杨争光
    1999, 6(3): 126-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