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严建军
    1999, 5(6): 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只要1/3 的城乡居民互相交换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就可以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定势,重构我国经济存量板块,凸现一个总量为城乡增长率总差额乘以15 的需求空间。以城乡居民换位来创造需求空间,可以发挥大城市在市场配置资源中的主导作用,以消费需求带动投资需求,消除新老增长点之间出现的“结构转换缺口”,有效地调整供需结构,扩大国内需求,确保国内经济持续有效增长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窦祥胜
    1999, 3(6): 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的特殊背景下,重在需求的扩大内需政策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经济泡沫和经济效果不佳等方面的矛盾;对此,必须从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等方面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消除。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胡淑珍
    1999, 3(6): 13-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不畅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迟滞有关。扩大国内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必须突出重点,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率,发展住房、汽车、信息产业和消费信贷。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萍 刘灿
    1999, 5(6): 18-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企要减亏、扭亏、增效,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减员。然而,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分割在劳动用工形式和内容上的差异,以及在工资形成和福利保障方面的差异,却构成了一道减员、退出的“高门槛”。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分割,直接影响了国有企业劳动者就业市场化和隐性失业显性化的改革进程。本文对劳动力市场体制性分割运行、国企减员难、职工退出难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所隐含的政策建议是全面开放劳动力市场。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罗昌宏
    1999, 5(6): 2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目前企业界和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的说法,进行了中外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并不高,与美日德三国基本相当;揭示中国工业企业非经营性资产比例过大、生产能力利用率太低、流动资产流动性太差,是导致中国工业企业偿债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建议改进企业资产负债率的计算方法,使其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负债状况。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凤林
    1999, 5(6): 27-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是我国国企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其深层原因是委托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委托人机会主义行为的根源则在于所有者缺位。所以,单纯通过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或者完善外部市场环境,并不能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根本的途径只能是变革国有制本身。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吕炜
    1999, 5(6): 33-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本市场对产权结构具有极大的整合作用。通过资本经营调整产权关系,重组产业资本,改变企业生存状态,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探讨资本市场对产权关系的整合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国有企业多元化形态生成的催化作用。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秦池江
    1999, 5(6): 4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货原理”从货币数量本身去寻找影响价格的原因,是肤浅的;如果以此来控制货币,无法真正克服经济危机。综观20年中国经济波动及其治理过程,完全归结于货币因素未必符合事实。货币数量说难以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深层次原因。我国金融业除了普遍存在一般性的风险以外,还具有其突出的制度性特征。目前化解金融风险的思路,偏重于债权债务的财务处理,对经济金融制度创新不足,病根未除,有可能重蹈覆辙。在化解国内金融风险中,央行和财政部都有责任充当最终贷款人,而且财政的作用优于央行,财政政策优于货币政策。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陶士贵
    1999, 5(6): 46-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储蓄存款实名制在西方发达国家是较为普遍的做法。中国实行储蓄实名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推行中也应注意其条件是否成熟。目前有许多工作要做,如加大宣传力度,取得大众的广泛支持;进一步完善银行网络建设,健全存款查询系统;尽快改革现金管理制度;规范银行与税务部门的合作;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坚持先试点后推行的原则。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陈永正
    1999, 5(6): 5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与虚拟资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简单地把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归结为虚拟资本在理论上是不能成立的。当代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是完成国际融合的全球货币资本,不是虚拟资本而是国际短期资本的恶的流动引发金融风暴。因此,如何有效限制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是防范金融危机,改革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和加强国际金融监管的中心任务之一。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盖尔·约翰逊
    1999, 5(6): 56-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中国目前正承受着巨大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压力,将农业劳动力降到10 % 以下是政府在未来30 年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一项重要措施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使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机会;同时,还应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以及社会、文化设施的投资。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桂起权
    1999, 5(6): 64-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笔者从科学哲学观点看待经济学方法论,认为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是评价经济学理论的一种可以通用的概念框架。文中具体分析了马克思经济学纲领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纲领,分析了这两个典型纲领极为不同的硬核及其对建构经济理论的启发与调节作用,认为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层次的经济规律性研究。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宋养琰
    1999, 5(6): 70-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家“群星殒落”,其中既有自身因素,也有制度因素。减少和克服这种现象的继续发生,企业家应自觉、自信、自律、自强;要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所需要的企业家制度,从而使企业家队伍真正成长起来。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周民良
    1999, 5(6): 76-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地产业结构演变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内地产业结构变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对策性建议:(1) 更多地注意运用产业组织政策促进结构调整;(2) 鼓励国内外企业向内地投资;(3) 重视内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内地技术改造力度;(4) 积极推进内地城市化进程;(5) 大力发展内地的交通运输、旅游、教育文化等第三产业,同时,对内地政府机构进行深入改革。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许毅
    1999, 5(6): 83-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财政理论,必须明确财政学的地位;研究财政理论,必须首先研究国内外的政治经济问题;研究财政理论,必须明确国家职能与财政职能的关系;研究财政理论,必须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理论与西方财政理论的区别。基于上述观点,作者认为:在目前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研究好财政学理论,就必须准确把握财政学在整个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理论基础,站在社会再生产角度,以社会总产品为分配对象,以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为标准,充分考虑国民经济的总体而不能局限于某个局部。这是我们研究财政学基础理论的前提。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国清
    1999, 5(6): 91-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财政本来就是公共的,但其公共性又是发展的,在不同政治经济条件下和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实现形式和存在范围是不完全相同的。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公共性才真正取得独立、成熟、规范、完全的存在形式———公共财政,亦即市场经济财政。因此,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体系,乃势所必然。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杨继瑞 彭旭东 费淳璐 杨明洪
    1999, 5(6): 98-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现高科技产业化已成为一种客观趋势,高科技产业化的区配条件是“一高配三高”。本文在着重分析高科技产业化要素配置机理的基础上,认为要实现高科技产业化,需要在教育制度、人事制度、企业制度、金融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陈永忠
    1999, 5(6): 104-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特有的体制性障碍、市场性障碍和观念性障碍,严重地阻碍着资本营运市场化。本文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相结合的产权市场体系,确立产权市场的法律地位,加强监管,建立产权监督管理委员会,新上市公司实行普通股全额上市等几个方面,提出当前推进和加速上市公司资本营运市场化的对策。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杭行
    1999, 5(6): 110-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股市自身体制存在巨大缺陷,且市场参与主体行为不规范,故应加快市场建设,逐步解决公有股上市、开展股票指数期货、期权交易业务等,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尹庆双 杨锦英
    1999, 5(6): 115-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永禄 何永芳
    1999, 5(6): 117-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林致远
    1999, 5(6): 118-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周友梅
    1999, 5(6): 120-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国平 慕继
    1999, 5(6): 121-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顺 康书生
    1999, 5(6): 12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