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孙自铎
    2000, 1(2): 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过剩经济有两大特点 :一是与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长线与短线、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失调不同 ,它已经是产品的全面过剩 ;二是与马克思所论述的经济过剩既有区别又有共同点。文章指出 ,出现过剩经济的原因是由于占人口多数的自给型很浓的农村经济与占人口少数的城市发达的商品生产之间的矛盾所致。在上述判断的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走出过剩经济的基本思路。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 晖
    2000, 1(2): 9-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居民储蓄心态坚挺 ,消费意识淡薄 ,除了其本身的规律外 ,缺乏对居民储蓄具体化、系统化、立体化的分析 ,引起政策和舆论导向的偏差是强化居民储蓄动机的重要因素。现阶段 ,居民储蓄行为背后是保守而沉重的个人负担动机 ,安全、预防、未来消费等储蓄动机的强化抑制了居民的当期消费。要想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 ,必须弱化储蓄动机 ,而弱化储蓄动机必须增加收入 ,特别是增加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收入 ,切实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 ,提高他们的收入预期和信心 ,同时 ,减少居民的未来支出负担 ,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 ,增加政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魏后凯
    2000, 1(2): 14-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要把富民强区作为根本目标 ,从主要依靠国家推动转变为主要依靠市场机制 ;从资源导向型战略逐步转为市场导向型战略 ;从注重地区比较优势转变为培育企业竞争优势 ;从投资项目布局逐步转向实行投资诱导政策 ;并充分发挥制度创新的作用。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琢
    2000, 1(2): 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企职工的经济行为没有个人利益的制衡 ,这是国有企业生产关系的主要矛盾 ,也是国企活力不旺、动力不强、效益不高的产权魔结。怎样解开国企产权魔结 ?根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光辉思想 ,结合我国国企的实际情况 ,在全民所有制机体上重建不完全的个人所有权 ,承认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参与企业利润分配 ,构建全民所有 (国有 )同职工个人所有相结合的国企双层产权制度 ,就是解开国企产权魔结的钥匙。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郝云宏
    2000, 1(2): 25-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家是作为法人代表直接经营企业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命运的经营者。以企业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为基础 ,企业家激励有自激励与外在激励之别。经营业绩的相对性和报酬形式的多样性 ,使得个人收益与经营业绩挂钩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局限性 ,也使得企业家激励在本质上成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制度建设 ,而不是纯粹的报酬形式的理论演绎。说到底 ,企业家激励是投资人与经营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博弈过程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董有德
    2000, 1(2): 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认为 ,消除过度进入和重复建设是我国当前产业组织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而并购政策是一种易推行的较好办法。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柳经纬
    2000, 1(2): 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不同企业制度的产权安排的特点 ,指出公司制的企业产权安排具有科学性 ,它可以使企业获得财产权而成为真正的企业产权主体。本文还对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革中存在的关于企业产权改革思路和具体操作的偏差提出了建议。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可侠
    2000, 1(2): 4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兼并重组建立国有大公司、大集团 ,是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体制所形成的利益格局及其所造成的企业包袱 ,加大了成功实现这一途径的难度。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依托国有大企业实现集团化战略 ,以及从中观和微观上建立具有现代特征的企业集团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谌新民
    2000, 1(2):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就业总量、就业结构、人才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必将对劳动力市场的有序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主要表现为劳动力市场规范化管理和劳动监察的难度加大 ,劳动关系的处理更为复杂。因此 ,迫切需要建立起一个规范化、法制化的劳动力市场以解决入世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程大为
    2000, 1(2): 5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经济信息化的条件下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正在逐渐加大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处于被动地位 ,导致WTO中的不平衡问题。考察WTO内部结构 ,发展中国家在WTO中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WTO中的平等权利目前只是法律形式上的平等而非事实上的平等。要解决WTO中的不平衡问题 ,关键是要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作者以此为出发点 ,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童有好
    2000, 1(2): 5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教育产业化是在我国当前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提出的 ,过分强调教育产业化 ,从社会公平来看 ,可能会拉大收入差距 ;从教育产业本身来看 ,可能会导致一哄而上 ,粗放发展 ;从短期拉动经济的力度来看 ,作用有限。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胡乃武 彭俊明
    2000, 1(2): 59-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提出“中国当前的金融是非均衡的”判断并对其进行了论述 ,然后在追溯资产调控的理论渊源的基础上 ,提出如何在中国宏观金融非均衡的条件下进行资产调控 ,包括调控指标、方法与手段选择 ,最后简要给出该条件下的资产调控操作。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祝 峰
    2000, 1(2): 64-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科的成立与否 ,取决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又决定于学科的任务。中国经济学要承担的任务决定了它有独特的研究对象 ,因此中国经济学有其独立存在的必要性 ,并且也相应地决定了中国经济学构建的主要方向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检贵
    2000, 1(2): 69-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两极分化可以区分为静态意义上的两极分化和动态意义上的两极分化 ,两极分化在本质上代表一种收入或财富差别程度极大的分配状况。只要收入 (或财富 )差距确已达到了非常大的程度 ,即使没有出现“穷人越穷 ,富人越富” ,也完全有理由说社会上存在两极分化。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朝明
    2000, 1(2): 74-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新变化 ,针对我国城镇出现的新贫困人口现象 ,提出了新贫困人口的界定 ,剖析了新贫困人口生成背景和特征。作者根据近年来城市扶贫的现状 ,指出其不足 ,提出了构建城市反贫困战略系统的设想。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 卓
    2000, 1(2): 80-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世界贫困人数呈上升趋势的国际背景下 ,中国的扶贫成就令世人瞩目。但是 ,由于贫困本身的复杂性和社会发展在不同阶段所具有的历史规律性 ,中国现阶段的贫困状况十分复杂 ,表现在四个方面 :1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共存 ;2 农村贫困与城市贫困共存 ;3 区域贫困与个体贫困共存 ;4 阶层性贫困开始形成。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蔡荣鑫
    2000, 1(2): 85-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回顾了国外贫困理论的发展 ,主要对贫困的定义、贫困线的确定、贫困测量方法、扶贫战略与资源分配 ,以及反贫困效果的测量方法等进行述评 ,在此基础上 ,讨论了上述理论对我国反贫困实践的借鉴作用。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朱柏铭
    2000, 1(2): 91-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正处于财政学革命的时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 ,我国财政学也正经历着从研究对象到理论体系再到研究方法的大变革 ,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传统财政学正逐渐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财政学所取代 ;而创新出一个公认的科学的财政学理论体系 ,将是完成这场财政学革命的重要标志。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课题组
    2000, 1(2): 98-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深化我国增值税改革 ,必须将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 ,并将增值税课税范围扩大到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基于这一观点 ,该文对上述两方面改革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并就如何解决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若干对策性建议。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黄险峰
    2000, 1(2): 103-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 ,政治经济周期理论得到了迅速发展 ,已成为一个相当活跃的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这一理论的几个基本模型 ,即机会主义模型、党派模型、理性机会主义模型、和理性党派模型。并对这些模型的优缺点、政策含义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姜 评
    2000, 1(2): 108-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日本、美国和西欧等国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政策的比较研究 ,认为其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 ,具有可资借鉴之处。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赵昌文 郝勇
    2000, 1(2): 114-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营重建 (又译为“再造”)作为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方法已风靡全球 ,它要解决的是“怎么造”的问题 ,属方式创新的范畴 ,而企业满足市场需求、创造价值最终是通过其产品或服务实现的 ,方式创新只有在确立了“造什么”即产品创新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本文通过对日美企业实践的对比分析证明了此论点 ,阐明了经营重建对中国企业的重要启示作用。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陈永生
    2000, 1(2): 118-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利益多元化格局下 ,股市中利益各方可分为政策制定者和政策接受者。前者竭力把自身的利益体现在法律、政策和制度中 ;后者在可能影响政策制定的情况下 ,使其利益尽可能得到维护 ,并在政策既定的情况下 ,采取适当的方式谋求利益最大化。这些行为方式并不能导致资金资源的有效配置 ,因而股市需要有一个超脱各方利益的机制对这些行为进行协调。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殷 波
    2000, 1(2): 124-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朱仁友
    2000, 1(2): 124-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黄 勤
    2000, 1(2): 125-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晓峰
    2000, 1(2): 126-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树辉
    2000, 1(2): 127-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