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赵农
    2000, 2(5): 4-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迄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制度性退出壁垒 ,当总需求降低时 ,低效率企业无法及时从市场中退出 ,致使市场的赢利性不能得到恢复 ,这构成了我国通货紧缩的微观基础。在这种微观基础下 ,民间经济部门的引致投资和自发性投资受到抑制。因此 ,忽视通货紧缩的微观基础而完全依赖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做法是不能持续的。在适度提高总需求的条件下 ,通过低效率企业的退出自动恢复市场的赢利性 ,应当是一种两全的选择。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宗新
    2000, 2(5): 12-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分析 ,指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金融抑制严重、资本市场欠发达、制度创新能力弱是制约西部金融成长的主要因素 ;认为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体系、进行有效资本动员、发展资本市场与强化制度创新是推动西部经济发展的金融策略选择。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章玉钧
    2000, 2(5): 18-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化严重滞后是西部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 ,西部大开发中要对加快城市化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以大开发促进城市化 ,以城市化推动大开发。基于上述认识 ,作者就西部地区如何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杜智刚
    2000, 2(5): 23-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德国在东部 1 0年建设中所采取的一系列财政、货币和就业政策 ,以及这些政策的效果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与我国西部开发具有相似性。本文从中推断我国西部开发可能造成的宏观影响 ,尤其是不利的影响 ,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魏长征
    2000, 2(5): 29-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这是振兴中华的伟大壮举。然而 ,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解和认识 ,目前社会上还存在一些片面化的认识误区 ,这直接影响到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贯彻落实 ,为此笔者在本文中就有关认识误区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荣兆梓
    2000, 2(5): 33-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既不是截然分开、毫无联系的两个封闭体系 ,也不是绝对对立、经纬分明的两个独立板块 ,二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复杂联系 ,并且存在着一个相当宽阔的中间地带。由于对此缺少清醒认识 ,面对市场经济中高度多样化的产权安排 ,一些人否认公、私产权的本质区别 ,将二者混为一谈 ;另一些人则因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而经常地陷入困惑与迷茫之中。本文讨论了现代市场经济中公、私产权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谱系 ,希望能够为克服上述认识误区有所帮助。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黄 乾
    2000, 2(5): 38-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力资本产权是市场交易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等一系列权利的总称 ,是制约人们行使这些权利的规则 ,本质上是人们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人力资本产权是一组权利束 ,包括人力资本所有权、支配权、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等。人力资本产权具有排他性、可分解性和可交易性等属性。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 ,人力资本所有权既可以属于人力资本载体 ,也可以属于其他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旦制度确定了人力资本所有权属于人力资本载体 ,那么在人力资本产权交易过程中 ,人力资本所有权就无法转移 ,交易和转移的只是人力资本的支配权和使用权。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吴立波
    2000, 2(5): 46-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虚拟经济的概念、本质论述了它对实体经济的反作用以及在资本主义历史上的地位等重大理论问题 ,认为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增长临近极限状态时资本挽救危亡的最后一跃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何德旭
    2000, 2(5): 52-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认为 ,我国目前真正满足上市条件的金融企业并不多。针对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不同的经营特点 ,当务之急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特别是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为金融企业上市创造基本的制度条件 ;同时要加快证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冯根福 吴林江 刘世彦
    2000, 2(5): 59-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从MM不相关定理诞生以来 ,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尽管西方许多学者对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形成的因素作了许多理论阐述 ,但由于现实经济的复杂性及各国经济的特殊性 ,因而实证检验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本文首先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作一些理论上的说明 ,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资本结构形成可能的影响因素加以实证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股权结构是企业资本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而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作用却相对较弱。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胡 颖
    2000, 2(5): 67-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保险资金在证券市场投资风险的一般性和目前保险公司存在的投资风险 ,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监管措施。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何泽荣
    2000, 2(5): 72-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全球化不仅是市场规模的量的扩大和积累 ,更是各国经济的质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也必然带来金融全球化。仅仅从全球金融市场联为一体的角度 ,或者从国内金融机构走向国际、按国际惯例开展业务的角度来认识金融全球化是不全面的 ,金融全球化至少应包括货币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和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国际化。经济、金融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但其间又充满着激烈的矛盾和斗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叶 航
    2000, 2(5): 79-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的道德行为 ,必须抛弃经济理性的假设 ,构建一个广义效用函数。在此基础上 ,人类行为模式内在的统一性和互动性 ,使我们有可能在一个与传统视角完全不同的层面上对道德范畴、经济范畴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的再认识。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龚伟华
    2000, 2(5): 84-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人”假定 ,作为西方经济学的最基本假定 ,自斯密提出以来 ,学术界对此褒贬不一 ,其分歧焦点在于“经济人”是否有其存在的现实依据。事实上 ,“经济人”假定本质上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家的化身。“经济人”的本性无非是资本本性的外在表现。这正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之为人的社会性的高度抽象。而且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资本外延的扩大 ,“经济人”假定的内含和外延随之变化 ,具有发展的不平衡性。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金玉国
    2000, 2(5): 90-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测度研究在 90年代取得了不少成果 ,本文对这些成果在研究角度、测算标准、测算指标体系、汇总方法和最终测算结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比较。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卫红
    2000, 2(5): 96-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府替代在东亚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对金融市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东亚金融市场发展初期 ,大量的政府替代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的发育 ;而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 ,则与东亚金融市场政府替代的过快弱化有较大的关系。因此 ,东亚金融市场发展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在金融市场发展初期 ,大量的政府替代有益于市场的发展 ;在政府替代从强化向弱化的转变进程中 ,必须注意速度与方式的适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袁星侯
    2000, 2(5): 103-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之后 ,围绕着公共财政与财政的公共性问题 ,人们展开了激烈争论。这场争论至今仍在进行之中 ,本文对其中一些较具代表性的观点作了综述和评析。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课题组
    2000, 2(5): 109-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南、西南地区财政部门充分利用财政杠杆 ,在支持和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该地区财政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和引导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赵昂 赵行
    2000, 2(5): 115-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报告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认为培育壮大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及跨国经营的“航母”型企业 ,应是四川企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并由此提出若干政策建设。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笠农
    2000, 2(5): 121-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曹德骏
    2000, 2(5): 12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孙晓刚
    2000, 2(5): 124-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建伟
    2000, 2(5): 125-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晓慧
    2000, 2(5): 126-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甫春
    2000, 2(5): 128-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