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马宇
    2002, 2(5): 4-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世界经济前景黯淡、全球化浪潮中贸易投资自由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WTO的国际国内背景下,2001年以来我国吸收外商投资已经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随着国内市场准入的扩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调整,今后外商投资还将在产业结构、投资规模、投资方式和区域分布等方面出现新的趋势。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雨时
    2002, 2(5): 1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认为,2002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若世界经济贸易局势不发生超乎预期的逆转和我国外贸管理体制改革近期内取得进展,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在2002年下半年将显著提高。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元京
    2002, 2(5): 2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尝试从不同收入阶层出发,把最终消费品划分为三大类产品群,并且以三大类消费品群的转化与替代规律为主线,提出扩大内需与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在于三类消费品群的转化。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单东
    2002, 2(5): 2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经济是由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有机组合的复合体。面对新经济浪潮的冲击,我国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必须尽快转变观念,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发展自身。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金全 刘志强
    2002, 2(5): 3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增长经历了总供给驱动、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驱动、总需求驱动等三个基本阶段。加入WTO之时正是我国经济开放程度、资本流动程度、社会需求程度和市场体制等诸多因素发生阶段性变迁的时期,加入WTO将增加买方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迫使产业结构调整重新定向和定位。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未加改变,经济增长的主体位置更加牢固,只要坚持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规模,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升级过程中,未来中国经济仍然能够保持持续10年以上的快速增长。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耿明斋 邓淑斌
    2002, 2(5): 38-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原因在于:农业的弱质性决定农民增收的艰难性;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存在弊端;以及农业资源约束加剧、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尤其是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使得农民相对收入逐年下滑。因此本文提出,改善农民收入状况要有新思路。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揭筱纹 李平
    2002, 2(5): 45-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如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风险、高信息传递、中小企业对大企业的依赖行为、融资问题、小而全的发展模式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以及制度环境对中小企业的影响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宝元
    2002, 2(5): 5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发展战略及中长期规划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运作规则不仅适用于物质生产领域,而且适用于精神生产领域和人类自身生产领域。从理论合理性和实际操作性考虑,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战略视界和内容体系应依据马克思再生产原理,在现代三域社会再生产体系框架内按全新的思路来确定。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杨晓维
    2002, 2(5): 56-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一个分工的社会生产体系中,人们之间发生的交易关系实际上具有两类性质:一是整合不同的个别活动,使社会成员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实现社会生产的协作;二是实现个别社会成员获取生产成果的分配性交易。相应地,存在规范、协调这两种不同交易关系的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已有的制度变迁理论,并未有意识地展开分析经济制度的这两种不同的功能,因而不能说明两者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们在经济制度的均衡和变迁中的作用。在马克思和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基础上,本文试图通过对交易关系和经济制度的上述细分,说明制度均衡与失衡,不仅依存于决定制度的其他外部条件,还决定于经济制度内部生产制度与分配制度的相互关系。只有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相互兼容,经济制度的均衡才有现实性。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巍 韩冰
    2002, 2(5): 6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传统经济学基本假设之一的报酬递减假设,与越来越多的经济部门中呈现的报酬递增现象相背离。报酬递增在现实和理论中一直都存在着,但却没有被纳入主流经济学的框架,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学方法论存在问题。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无法提供报酬递增理论的生存土壤,从而使得报酬递增这一鲜活的经济现实在主流经济理论中找不到恰当的解释。随着经济学方法论的完善,报酬递增理论将会以真实、完整的面目示人。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孙国峰
    2002, 2(5): 68-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度的起源肇始于互利的需求,而自利之间的斗争则推动了制度的变迁。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必然的规律,即替纯粹自利服务的国家权利向体现互利的公共权利的回归。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段庆林
    2002, 2(5): 72-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我国农户经济类型的特征、经营行为、分化趋势及其影响,并探讨了农村分工经济的现状。认为我国农村家庭经济的专业化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各类农户的资产专用性增加,经营行为的分化对农业生产具有负面影响,必须继续保持纯农业户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分化,发展劳务经济。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彭代彦
    2002, 2(5): 79-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指出,乡镇道路和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在降低农业生产支出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因此,应增加这方面的投资。但与通常的看法不同,农业科研和技术服务却增加了农业生产支出,降低了农民收入,原因可能在于农业技术服务的收费太高。因此有必要降低农业技术服务的收费标准,以降低农业生产支出,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支撑着这三项农村基础设施的是农业和农民,财政支出对其没有显著贡献。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灿 刘家强
    2002, 2(5): 83-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化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西部城市化应该选择区域城市化的道路,其基本策略有网络状城市群体系,带状城市体系以及点状城市中心等。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加速西部城市化的进程,需要进行制度和思路创新,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让农民企业家和中小企业家成为城镇建设的创业者,通过相应的配套社会政策改革进行科学的管理。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陈孝兵
    2002, 2(5): 89-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斯蒙第既是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结束者,又是小资产阶级经济浪漫主义的创始者,这使他在政治经济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从斯密那里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传统,并且发展了它,但后来却成为古典学派的诘难者。西斯蒙第提出消费先于生产的理念及其价值论主张,强调资本主义的危机和对立的不可避免性,表明了政治经济学对自身的怀疑,从而开启了资产阶级经济浪漫主义的先河。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时光
    2002, 2(5): 97-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经济”引起了资源配置机制的深刻变革,“新金融”就是这场变革的结果,是现代金融体制的创新。“新金融”是以资本市场为核心、一体化市场为载体、混业经营为方式、电子网络为手段、金融工程为技术的现代金融体制,它具有资源证券化、运行市场化、市场一体化、经营混业化、手段信息化、技术工程化的特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新经济”的实质就是高新技术与“新金融”的有机结合、交互作用和协调发展。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平 张慧萍
    2002, 2(5): 103-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近十年来美国银行业的并购活动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证上对并购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X—效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在银行业存在适度规模经济范围的同时,由于和银行自身管理能力的变化使得规模经济不断扩展,从而引发了追求效率改善的银行并购浪潮;此外,范围经济和X—效率也对银行效率的改善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国清
    2002, 2(5): 110-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税收与政府收费是有区别的,应以此来审视“清费立税”的改革思路;考察税负水平的高低,除税率之外,还必须结合计税依据和减免税加以判定;非法行为不因征税而合法,在《税收征管法》内明确这一相关条款,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起征点和免征额不允混淆,在弄清二者联系的基础上,又把握二者的区别,有助于我们对税收制度和政策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蒋少龙
    2002, 2(5): 115-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陈豹隐是我国翻译《资本论》的第一人,他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面造诣很深,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陈豹隐坚持和捍卫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主张实行计划生育,并较早地提出社会主义还存在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独创性见解,是一位不该遗忘的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长江
    2002, 2(5): 12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吴江
    2002, 2(5): 123-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周运源
    2002, 2(5): 124-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朱和平 王韬
    2002, 2(5): 125-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麻乐平
    2002, 1(5): 127-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