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任保平
    2003, 6(3): 4-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以及中国传统的工业化道路相比较,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加深工业化仍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体现了中国21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新选择。在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过程中,要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新、科教兴国和以自主创新为主的科技战略创新,以及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创新。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黄范章
    2003, 6(3): 1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认为,公有制的因素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产生,必须靠无产阶级革命来创建的“原理”,不符合西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也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不合且有悖时代潮流。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必须破除旧教条,开拓新境界,应对该“原理”进行重新思考和审议。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沈立人
    2003, 6(3): 1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贯彻党的十六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精神,需要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及个人的分配关系,调节收入差距、规范分配秩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赵国良
    2003, 6(3):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讨论怎样把高新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适销对路的商品,转化为能够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产业。围绕这个中心,本文提出,从中国当前的国情出发,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切入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体及当前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障碍。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许经勇 张一力 张玲玲
    2003, 6(3): 2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目标相联系,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目标,也应当是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市场主体。但是,只要粮食购销企业的国有性质没有变,其生产经营目标就不是单纯为了利润最大化,还必须同时兼顾国家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从而使其仍然肩负着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主要力量的特殊作用。这是当前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关键与难点。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明龙
    2003, 6(3): 28-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公司制企业,为了减少经营者与所有者由于利益指向差别带来的效率损失,要求通过设计合理的年薪制,增强其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功能。具体方法是,形成专门针对经营者的年薪制,同时拉开它的等级差距,完善结构标准和比例标准,使其具有长期激励和约束作用。增强年薪制这种功能,还需有一个比较规范的职业经理市场等外部配套条件。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孙咏梅
    2003, 6(3): 3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实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根据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关系,以及这些不同生产要素在财富的生产中所作的贡献产生的一种分配形式。“要素所有权”是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它决定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是“按要素分配”原则存在的依据,“要素贡献”是按要素分配原则的最终决定因素。在按要素分配理论中,正确认识“要素所有权”与“要素贡献”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是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的关键所在。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郑志国
    2003, 6(3): 3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效用价值论存在四个矛盾,即商品价值需要精确计量与效用不可精确计量的矛盾,商品价值反映生产成本与效用不反映生产成本的矛盾,商品价值转移与效用不转移的矛盾,商品价值在生产交换中决定与效用在消费中决定的矛盾。效用价值论不是一种科学的价值理论。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韩纪江
    2003, 6(3): 44-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解决农民负担问题所需要遵循的“四化”原则:货币化原则提出不再征收公粮,而是由农民直接缴纳现金;法制化原则要求农民负担的收取由地方人大立法,制定地方性农村税费法规;公开化原则要求真正公开基层组织的所有收支项目;民主化原则要求农村基层建设采取民主化管理。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德元
    2003, 6(3): 49-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原有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已经崩溃,医疗保障制度缺失已成为农村不稳定因素之一。政府应承担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责任,目前宜采用改变农业税使用方向和发行彩票的办法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筹集资金,待时机成熟后,再相机开征社会保障税,以作长久之计。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蒋永穆 安雅娜
    2003, 6(3): 54-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国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几经变革,最终确立了集体所有、农户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发挥作用的结果。而我国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的演进及其创新仍要受到路径依赖的推动。本文依据路径依赖的理论,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演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模式及其基本框架。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卢荣善
    2003, 6(3): 6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展中国家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发展是21世纪世界农业和农业经济学六大前沿问题之一,我国也不例外。本文就提高我国农民收入,加速传统农业改造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明确核心问题的意义、怎样建成核心工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靳涛
    2003, 6(3): 66-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关于对“人类理性”的不同理解和认识,阐述了对理性主义的两种不同态度和思维方式;在详细考察了有关各方对于“人类理性”三次大的批判与辩护的争论基础上,对“人类理性”内涵的新突破和基于其上的经济学的新发展给予了详尽的探究和说明。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马骏
    2003, 6(3): 73-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公共预算原则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各国的预算实践越来越偏离传统的公共预算原则?如何评价这种偏离?传统的公共预算原则是否已经过时?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并呼吁重新思考和设计预算原则。作者指出:重新思考传统的预算原则,并针对目前预算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新的预算原则,重新设计预算过程,无论是对预算理论的发展还是对我国现阶段的预算改革来说,都显得非常紧迫。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屈锡华 杨继瑞 李晓涛
    2003, 6(3): 8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税收漏洞是促使税制完备与系统一致性的推动力。在不完备的税收制度与非一致性的税收环境中,纳税人与税收征管主体双方都必然存在对策筹划与行为抉择的战略空间。正是在这一对策均衡与非均衡的不断演绎过程中,税制才得以不断完善,从而达到系统一致性的理想境界。基于上述认识,本文着重在宏观层面上对税收漏洞问题进行行为解释与策略均衡分析,旨在从原理上构建一个税收征纳的博弈格局和对策框架。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国清
    2003, 6(3): 91-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税制的外延性和内涵性角度,对税制建设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作者指出:要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税制,必须总结历史经验,深化税制改革,在规范税制外延性建设的同时,注重走完善税制内涵,增强税收功能的道路,通过合理配置税制要素,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健全税收管理体制,实现税制的规范化。建立以内涵性建设为主的税制新格局,将是今后税制改革的方向。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再扬 杨少华
    2003, 6(3): 99-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战略联盟是最近十几年来出现的一种组织形式,而且有不断加速发展的趋势。在战略联盟不断涌现的同时,战略联盟又以很大的速度和频率在解体和消失。如何理解和解释战略联盟这种组织现象,10多年来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难题。对于战略联盟现象,学术界提出了多种理论框架,这些理论框架之间存在较大的分歧。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林
    2003, 6(3): 104-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方法、前提、定义和性质、制度起源与发展、制度变迁过程等几个方面归纳了凡勃伦的制度变迁理论,指出该理论的核心是将制度视为技术进步的阻力,制度变迁就是不断克服制度阻力的过程。从凡勃伦的制度变迁理论与新古典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的对比中,本文认为不存在前者替代后者的可能性,并粗略地提出了一个结合这两种理论的制度变迁分析思路。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魏成龙
    2003, 6(3): 111-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管理层收购作为股权投资者与经理层一起组成一个收购集团实施杠杆收购的一种企业产权交易与重组行为,不仅带动、推进了并购高潮,而且在企业机制、资本结构、金融活动等多方面产生了影响。本文实例分析了三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对中国优化产权结构和降低企业代理成本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管理层收购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应大力发展证券市场,高度重视投资银行家的作用;另一方面还需在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加强监管,防止在此过程中损害国家、集体和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发生。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邵农
    2003, 6(3): 117-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宫希魁
    2003, 6(3): 120-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杨永华
    2003, 6(3): 121-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永湘
    2003, 6(3): 12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段兴民 李涛
    2003, 6(3): 124-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郑亚莉
    2003, 6(3): 126-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苏武俊
    2003, 6(3): 127-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