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吴厚庆
    2003, 6(4): 4-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本世纪头20年的经济建设宏观布局中,要抓住现代化进程的重点,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繁荣农村经济;调整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均衡点,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磨合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对接点,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紧扣经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优化发展与改革的聚合点,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性弊端。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陈永正
    2003, 6(4): 1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教育现代化产生了“与时俱进”的劳动力价值形成方式:劳动力价值并不完全由生活资料价值决定,受教育者支出的隐含劳动形成劳动力的新价值。这就使得商品的新价值的形成过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知识化劳动力的培养过程中“隐含劳动”的支出先期凝结成劳动力价值,另一部分是这种知识化劳动力的使用过程中活劳动的支出当期凝结成商品的价值,这两部分活劳动的支出统一形成商品的全部新价值。商品价值形成的趋势是,商品价值的越来越大的部分在教育过程中形成。人力资本的实质就是这种隐含劳动的累积。人力资本增长就是劳动力价值增长。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振国
    2003, 3(4): 19-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认为,按贡献分配将劳动与其他非劳动要素统一于生产要素,将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统一于社会贡献,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统一于按贡献分配。这一原则体现了经济国际化、市场化等时代性,把握了按贡献分配规律的必然性,是我国分配理论与时俱进地创造性发展。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金全 王大勇
    2003, 6(4): 24-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实现的“软着陆”对应,我国经济增长开始进入“软扩张”阶段。经过近年来的扩张性宏观经济调控,积极经济政策的长期效应逐渐体现出来,形成了对经济增长持续和稳定的促进作用。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由总供给驱动向总需求驱动的转变,我国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明显增强,在保持较低风险水平的同时,将开始形成新的周期模式和第一轮增长型长波。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课题组
    2003, 6(4): 3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中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分析了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推动,其中消费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投资。目前积极财政政策暂时还难以退出,需要做的工作是转换模式,扩大内涵,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吕炜
    2003, 6(4): 37-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积极财政政策淡出是一个现实性极强、对策性极强的问题,目前已有的各类观点都可以找到其分属于不同学科的理论依据;但是仅仅局限于一般原理的分析并不能把握真实状况。在考虑我国制度背景的特殊性后,对上述问题判断的准确性才会明显提高。在由学科分析推进到制度分析后,积极财政政策淡出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对策综合和全局统筹。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郭永清 雷鹏飞
    2003, 6(4): 45-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新兴古典经济学思想的基本要义———分工理论为分析基础,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失业产生的根本原因,并蕴含明确的政策含义,即以推进分工来消除失业。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琪 王晔
    2003, 6(4): 5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全球化所形成的新的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格局为各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现实依据;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困惑和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限决定了中国参与全球化必须以“前景产业”为导向;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总体框架”明确了我国前景产业的发展方向,而且从当今和未来看,信息产业、环保产业、教育产业确实在全球化中前景广阔,潜力无限,能够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主导产业。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史东明
    2003, 6(4): 55-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跨国并购的展开,正在形成两条利用外资战线。一是跨国绿地投资前景继续看好,并向中西部地区延伸;二是跨国并购承担着改组改造国有企业的艰巨任务,刚刚拉开序幕。如何协调这两条战线,取得更好的利用外资效果,本文进行了相关分析与探讨。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姜凌
    2003, 6(4): 62-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认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国际本位货币性质的再认识和重新定位,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带有渐进性和过渡性。一方面,现行以美元为主体,包括欧元、日元等在内的多元化国际本位货币体制,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仍将有其存在的空间;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使脱离了对个别国家国别信用货币依赖的国际本位货币的运作早日成为现实,应是国际本位货币重新确立的发展方向。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罗丽艳
    2003, 6(4): 67-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系统框架结构的分析导出了该学科应实现的两个目标:维持系统平衡和实现系统效益最大化。围绕这两个目标讨论了该学科的研究内容,提出了应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大系统建设成为灵敏的自组织系统,引入“生态人”新观念,以系统效益最大化为新的价值判断标准,并应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论证了“生态人”价值判断标准的可行性。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郑江绥 何炼成
    2003, 6(4): 73-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指出应该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进行新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并探讨了选择企业作为新发展经济学微观层次上的研究对象的原因。其次,本文指出由于现代演化经济理论能够较好地以基于每个个体的演化模型来架起沟通微观经济行为(比如企业行为)和宏观经济规律(比如工业化)的桥梁,所以将企业放在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中进行考察是合适的,与新发展经济学在本质上是兼容的。最后,本文以晚清官督商办企业为例,用演化经济学的思想和概念对其产生和发展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不可能成为推动中国实现工业化的中坚力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田家官
    2003, 6(4): 80-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费用收益理论对劳动力流动的动机、条件、个人决策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认为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为了追求较高的收入,劳动力流动呈现由西部向东部、由农村向城市的基本态势。受流动成本和收益的制约,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相对更容易实现迁移。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殷孟波 贺国生
    2003, 6(4): 85-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这一全新的视角,分析了我国银行贷款集中给大企业的根源,认为展望理论计算出的展望值差异,是造成国有大银行贷款集中的根源,从众心理支配下的羊群效应则是我国中小银行也争相贷款给大企业的症结所在,而造成展望值差异和羊群效应的最关键因素在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贷款人非理性,因此,如何克服贷款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是解决贷款集中问题的关键。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晓林
    2003, 6(4): 91-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实证”和“规范”来区分经济学性质的做法由来已久,这种区分法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被淡化。本文考察了区分实证和规范的经济学的基本标准———“休谟铡刀”,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通过对经济理论的内生性要素和外部性因素的分析,论证了彻底“实证”或“规范”的经济学并不存在;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作为济世之学的经济学同时具有实证性和规范性的观点。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潘天群
    2003, 6(4): 99-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博弈参与人是理性的”是博弈论的公设,然而理性人假定存在许多博弈困境。囚徒困境与公共地悲剧反映的是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纽科姆难题(Newcombproblem)体现了理性人使用占优策略原则与最大期望效用原则时的两难;最后通牒博弈与蜈蚣博弈则表现了理性参与人选择过程是理性的而结果是非理性的,其中蜈蚣博弈悖论又称为逆向归纳法悖论;而投票悖论则反映了群体建立加总群体偏好的理性规则的限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会芳 冯根福
    2003, 6(4): 105-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总体并购活动的时间统计特征。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中国上市公司总体并购活动呈现随时间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但增长速度逐渐下降;与此同时,上述增长还伴随有随机波动。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清芬
    2003, 6(4): 111-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明确证券公司国际化战略的主要约束因素和有利条件,在当前的制度条件下设计国际化战略,是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制约因素、有利条件和一般框架,提出了当前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战略实施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航星
    2003, 6(4): 119-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曹子坚
    2003, 6(4): 121-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尚长风
    2003, 6(4): 123-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燕琼
    2003, 6(4): 124-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徐芳
    2003, 6(4): 125-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骆玲
    2003, 6(4): 127-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