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诗白
    2005, 6(1): 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化品作为商品和商品性文化生产,是发达市场经济的大趋势和客观规律。与一般物质商品不同,用来进行市场交换的文化商品,既具有一般的商品使用价值的性质,又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是一个经济物品与社会意识的二重物。作为文化品的商品的有用性和使用价值,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体现和存在于其特定的产品体中。文化品的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要的性质和程度,以及文化品拥有的满足购买者需要的有用性和使用价值,决定于产品反映现实生活的紧密度和深度。多样性与变易性是文化品使用价值的基本特征,文化品的价值性具有下述特征:内在价值性;高价值性。文化生产劳动的高熟练、高强度的性质,决定了文化产品中抽象人类劳动含量高,这是文化产品具有高内在价值的根本原因。文化市场存在文化名品市值畸高现象,不应将文化名品市值畸高简单地归结为文化精神生产劳动的高熟练性,完全归之于由于高级文化劳动力的学习、培养费用昂贵。要分析文化品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市场机制。文化名品价格是有内在价值实体的垄断价格,文化生产垄断是商品性文化生产的特征。文化、艺术原产品则由于其不可复制性,它在占有者手中是独一无二的,在市场上长期保持着垄断性和以垄断价格出售。一旦社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通常会出现文化有效需求的快速增长,文化精品稀缺和产品市场价格大大超过内在价值,即“市值畸高”将成为文化市场的常规。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宋涛
    2005, 6(1): 17-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认为,国民经济只有相互协调才能快速发展。要培养使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人才;大力发展先进的机械设备创造业;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在市场表现为供求关系的平衡;要使国民经济始终保持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宏观调控。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林斐
    2005, 6(1): 2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本文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日渐凸现的不协调问题,提出应抓住若干关键环节,作为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着力点。据此,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在近中期内,我国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着力点及政策建议。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陈湘舸 解仁美
    2005, 6(1): 28-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源节约活动要取得预想的效果,需要双管齐下,在搞好生产领域资源节约的同时,还要搞好生活领域的节约,即提倡和推行节俭生活方式。这是因为生活消费直接消耗大量资源;同时,我国作为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资源小国”,也要求人们按照节俭原则生活。提倡和实行节俭生活方式,要采取建设节俭文化,制订生活消费计划,以及建立有关的团体与机构等措施。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顾海兵 周智高
    2005, 6(1): 3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运用经济周期分析方法、国外类比分析方法、经济态势分析方法及规范分析方法对我国“十一五”期间GDP的增长趋势进行了预测。作者认为,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的经济增长将保持一个中速稍微偏高一点的前高后低的速度。但是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运行的风险将有所加大,其中主要包括社会稳定风险、经济安全风险、政治风险等等,必须引起高度注意,否则将会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魏作磊 胡霞
    2005, 6(1): 37-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将不断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服务业比重和人均收入水平在经济发展的任一阶段都呈现高度正相关。本文的分析表明,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服务业比重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变动趋势。1990年以来我国服务业比重徘徊不前以及目前我国服务业比重相对偏低是我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正常现象,它并不能说明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低。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马蔚华
    2005, 6(1): 44-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资本的硬约束下,我国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资本困境,资本缺口巨大,资本补充能力受到很大限制。面对资本约束与资本困境的严峻挑战,我国商业银行需要更新传统的经营管理观念,强化风险资本意识,加快推进银行业务转型,优化银行盈利结构,提高管理的国际化水平。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卢映西
    2005, 6(1): 5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国外经验和理论根据等方面分析了保险资金入市问题,指出在产能过剩和企业利润下降的情况下,加上宏观调控的影响,股市风险将越来越大,保险资金入市并不是一个稳妥的办法。作者认为人类消费能力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并以此分析了产能过剩的深层原因,进而指出在现有的体制框架下保险资金入市无助于解决根本问题,保险业的出路在于回归传统主业。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单东
    2005, 6(1): 58-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民营经济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之说,认为狭义的民营经济指个私等非公有制经济;广义的则除了个私经济外,还包括非国有经济中的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概念并不模糊。之所以会认为它是个模糊概念,一是国务院对民营经济的概念至今尚未有一个科学、权威的界定;二是国家统计局也未建立起与民营经济概念相匹配的统计指标体系。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林海涛
    2005, 6(1): 6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2000-2003年我国上市公司MBO的实证研究,从财富效应和公司绩效两个方面检验其实际效果。并做出相应的理论解释:一方面,管理层收购具有其内在的缺陷;另一方面,我国现阶段从制度环境、市场机制到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都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将管理层收购作为解决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提高企业效率等问题的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小平
    2005, 3(1): 68-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中,确立科学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和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者激励机制是两项基础性工作。本文引入EVA(经济增加值)概念,认为基于EVA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更能真实地反映国有资产的经营业绩;根据EVA思想设计经营者激励机制,对解决国有资产委托—代理问题更有实质性意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胡培兆
    2005, 6(1): 74-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坚持、发展、理解和运用中都有可能有意无意地造成异化现象,使马克思主义受到贬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历来是你可信也可不信的,但信与不信必须尊重它的原义及其所体现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能有异化言行。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肖卫平
    2005, 6(1): 79-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契约论”把企业本质理解为只是一种契约的认识存在逻辑解释的局限性。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这一理论的创始者科斯误解了企业取代的对象。企业取代的真正对象其实不是市场而是单干经济。因此,企业本质是一种包含有要素市场交易合约的特殊团队生产。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傅允生
    2005, 6(1): 84-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专业化产业区是以企业集群为基础的地方产业集聚现象。其生成主要缘于地域资源禀赋,即地方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互动关系与协同效应,是专业化产业区生成的初始条件与主导因素。由于各地地域资源禀赋特点不同,专业化产业区的生成条件与发展路径因此各具特色。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许崇正
    2005, 6(1): 91-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认为,中国农村市场经济缺位,制约了农村深层次矛盾的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出路,关键在于加快发展和谐有序的市场经济,当务之急是必须下决心改革现行农村的经济、政治、行政体制。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陈孝兵
    2005, 6(1): 97-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定的劳动组织形式是由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传统意义上的小生产囿于奴隶制和封建制的侵润而形成了封闭型的农业自然经济,但与此同时,农民和手工业者作为小生产的人格体现者,在社会分工中的影响以及同大生产的抗争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事实上,在社会分工日益广泛和精细化的前提下,无论在当代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中小生产和中小企业都表现出了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只有当竞争性的市场规则创新出来之后,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才会要求冲破小生产的界限,走向更高效率的生产方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苏
    2005, 6(1): 103-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全球化规则实质上是一系列合作条款,由各国政府和跨国企业共同制订,它在本质上可以是“良性”的:在不平等是一种必然结果时,这些条款合乎每一方的利益;一系列良性条款的执行有可能改变各方讨价还价能力的对比,使得下一轮合作条款的执行有利于结果更为平等。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为政府制定最优公共政策提供了激励,另一方面促进了在制定公共政策时企业和政府的讨价还价。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赵楠
    2005, 6(1): 109-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优化组织结构是跨国公司进行跨国并购的主要动因。通过并购,跨国公司可以建立全球网络组织,弥补自身结构不足,形成综合组织优势、垄断同业市场等,所以以优化组织结构为目的的并购应成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旋律。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朱舜
    2005, 6(1): 113-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缺失中观经济理论。中观经济介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之间,有其显著特点和运行规律。现代经济学学科体系应包括中观经济理论,但它不是前苏联范式的“三板块”结构,也不是我国一些学者提出的综观经济和宇观经济结构,而是与经济实践相一致的科学体系。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悦
    2005, 6(1): 117-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本刊记者
    2005, 6(1): 117-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何嗣江 张丹
    2005, 6(1): 118-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虹
    2005, 6(1): 119-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平 李亮
    2005, 6(1): 12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程均丽
    2005, 6(1): 123-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