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卢映西
    2005, 6(5): 4-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稀缺性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而这个假设又以消费欲望无限为前提。然而自古以来的经济实践一再表明:人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常常比生产能力更为稀缺。一旦认识到经济学面临的真问题是生产过剩而不是资源稀缺,我们就有可能创建一种新的理论,从而更准确地解释经济现象和更有效地解决经济问题。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章华 金雪军
    2005, 6(5): 1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是制度演化分析的两种范式,本文在分别对新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在制度演化方面的现有研究做出概要性的述评的基础上,对两者做了详细的比较。在制度研究方面,尽管两种范式从前提假设、研究方法、分析框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为了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制度演化,本文提出发展一个包括两者在内的“新范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双喜 朱必祥
    2005, 6(5): 18-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分析的人性假定对立和研究对象的差异出发,比较分析了西方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人与制度的关系、制度演化的动力、目标和过程方式等方面的区别,其基本结论是:应正确认识两个理论体系的适用范围。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杨民
    2005, 6(5): 24-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经济研究中,数学化有很大的优点,也很有必要,但应该有个度;从根本上说,复杂且不稳定的社会规律(因果关系)很难甚至不可能用方程精确地表示出来;从技术上看,数学化(特别是计量化)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局限性;片面数学化的原因既是机械世界观和科学主义的结果,又是学术路径依赖的结果;国内经济学数学化产生的问题较多,包括随意变量替代、随意建模、随意解释因果关系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汪海波
    2005, 6(5): 29-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特点是经济快速、平稳、持续发展,这在建国以后还是第一次,表明中国在21世纪初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面临着千载难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抓住战略机遇期需要采取的基本措施是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卫东 杨雪锋
    2005, 6(5): 38-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虚拟交换前置,探索资源节约型经济流程实现的基础与可能。通过信息资源对自然资源的替代,减少生产环节之前和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无谓消耗,避免大规模生产条件下盲目竞争导致的产品过剩问题,实现微观领域的产销平衡和宏观领域的总供需平衡。要达到这一点,必须转变经济流程,即通过信息资源替代物质资源,使交换在生产之前发生;而经济流程转变的关键在于信任的治理和对机会主义的控制。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庄芮
    2005, 6(5): 45-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入世”以来,我国钢材、铁矿等重要原材料进口增势明显,其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倍受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钢材以及铁、锰、铜、铬、氧化铝等重要金属矿产的进口现状,并探讨了这一现状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相关结论包括:1.目前我国钢材进口增长主要集中于高端产品,进口主因是国内供应存在结构性矛盾,由于进口钢材主要是在品种结构上,而不是在数量上补充我国市场,因而总体不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其负效应可能集中于钢铁企业本身。2.我国铁、锰、铜、铬、氧化铝等重要金属矿产日益依赖进口,因为这些大都属于国内中长期“不能保证”甚至是“资源短缺”的矿产,这些矿产的进口实际上保障了我国经济安全。但与此同时,它也增加了我国经济安全的潜在风险,因此,其影响可谓“稳中有忧”。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郑英隆
    2005, 6(5): 52-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民工能力弱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信息能力弱势。当下农民工在劳动力价格、社会保障、公共产品享用、文化娱乐消费上表现出来的弱势很大程度上与其弱信息能力有关。本文考察了中国农民工的弱信息能力的涵义、特征和表现,探讨了农民工运用信息内容、信息方法和信息条件解决问题的信息能力。中国农民工的弱信息能力表现在劳动力市场、文化生活、新技术接受等不同的层面上。弱信息能力的成因可从不对称理论得到解释。文章最后提出了增强农民工信息能力的长短战略结合的理论思考,特别是准产业工人地位和市场结构交换能力。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曹宗平
    2005, 6(5): 6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镇化作为农民职业转换、身份转变和社会价值观转型的有效的动态载体,其健康发展成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正处在加速推进期,传统的征地制度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反而逐渐显现出其日渐强化的梗阻效应,蜕变成我国城镇化发展中最大的障碍因素。本文旨在廓清我国征地制度的变迁轨迹,探析传统征地制度中存在的固有缺失,为寻求相应的制度变迁路径提供一种思路。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凤
    2005, 6(5): 66-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借用国民收入核算理论,认为农民“农业收入增长问题”与“农业产业的经济增长问题”实质相同,因而借鉴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来分析农民收入增长问题。通过对农民收入函数的分析,得出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是单位农产品增加值、农产品总量和农业人口三项,并进一步从这三个方面来考察我国农民收入低下的原因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初玉岗
    2005, 6(5): 72-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试图揭示马克思关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论述的真实涵义以及在当前国有经济改革中贯彻这些涵义的现实意义。作者认为,马克思所要强调的是在公有制经济中以民主管理权和利益分享权等形式体现的个人所有权。这不仅是公有制性质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公有制企业效率的内在要求。传统国有经济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个人产权的疏忽。改革的根本方向就在于落实个人产权,实行国有经济的公众治理。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许经勇 马原
    2005, 6(5): 79-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房地产价格形成的基础具有其他商品所没有的特殊性。面对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态势,为了既不伤害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又能有效满足广大城市居民对住宅的需求,应当把宏观调控的切入点放在直接调控房地产供求。稳定房地产价格的关键在于实现有效供求平衡。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曾品固 卢荻
    2005, 6(5): 85-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动态规模效益是中国国有工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效率提升的关键。以维尔敦定律为基础的对动态规模效益的传统检测,不能很好区分需求拉动生产率提升的长期和短期效果。本文提出一个劳动生产率和产量之间的纠偏模型。运用这一模型对国企和非国企的对比分析显示,国有企业缺乏应对市场环境变动的灵活性,导致短期效率损失,而从长期来看,国有企业的“固定化”体制,却更能配合稳定增长的宏观需求,产生动态规模效益。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闽榕
    2005, 6(5): 91-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导致社会信用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市场经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来寻找。“中国人自古不讲信用”的看法是对历史的严重歪曲。马克思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资本对利益的追逐必然要导致市场的信用失范,从而揭示了市场经济与信用缺失问题之间的必然联系。人的市场行为的基本动机是谋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诚信和失信都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人在市场重复博弈过程中谋求物质利益的行为选择,只要有市场就会发生失信现象,这是古今中外任何市场都无法避免的。市场经济产生着失信的因素,但它并不必然导致社会信用的普遍和严重失范。在完善市场经济假设基础上形成的西方信用经济理论,其理论上的误区是显而易见的,以此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出现实践上的误导。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文忻 杜凤莲
    2005, 6(5): 98-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布朗分解方法和国家统计局2003年的再就业专项调查数据,对中国城镇再就业者的性别分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就业人口中存在着性别的职业分割和工资的性别差异,政策含义是:在再就业市场上,政府应该保障女性享有平等的职业获得权和同工同酬权。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姜新旺 贺正楚
    2005, 6(5): 105-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物元模型、可拓数学方法与关联函数理论,以及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理论,建立了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通过计算其综合关联度,将多指标的评价归结为单目标决策,给出定量的数值评定结果,利用综合关联度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直观全面地衡量了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状态并选择湖南省宁远县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实例。研究表明,该评价方法结构合理,实际意义明确,评价结果较为直观明确地反映了宁远县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这表明该评价方法对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评价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红
    2005, 6(5): 111-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银行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对于一个国家的银行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学术界却讨论得较少,近几年来对此问题的跨国实证研究也提供了不同的结论。本文通过对中国银行业1986—2003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研究了中国的银行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银行较高的集中度对经济增长有负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并不明显。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袁文平
    2005, 6(5): 117-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徐芳 王波
    2005, 6(5): 121-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曾武佳
    2005, 6(5): 123-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