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胡培兆
    2006, 6(2): 5-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市场经济不再是单一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或单一的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而是“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两手并用互动的市场经济。就是那只“看不见的手”现在能见度也大为提高,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应当放弃把供给管理属市场、需求管理属国家的这种已不合时宜的形而上学的理念,同时注重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在双重管理中发挥市场和国家的双重作用。中国对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派理论只能采用同一态度:批判与借鉴,没有必要有倾向性的热一派冷一派,以免让人误以为中国是要崇尚这派那派而增加盲目性。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胡伟清
    2006, 6(2): 1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学是否“滥用”数学,不应以“量”来衡量,而应该采取卡尔多-希克斯效率的概念,即用了数学是不是比不用数学更好。经济学研究应该有三个层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政策研究。不同层次的研究对数学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其中基础研究对数学的要求最高。不能因为经济现象的复杂性、部分经济学家不用数学同样取得成功来否定经济学数学化,经济学数学化会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同时,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也应该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格局。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杨东升
    2006, 6(2): 17-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认为,经济学理论与社会经济现实之间严格来讲是不一致的,这种不一致性产生的可能途径有三个:(1)理论模型的假设条件与社会经济现实的真实约束条件不一致;(2)理论模型本身与由社会经济现实所决定的潜在的真实模型不一致;(3)理论模型的内部逻辑不一致。作者进一步论证(2)是引起经济学理论与社会经济现实之间的脱节,以及经济政策失灵的深层原因,并且由于(2)难以从根本上克服,因此在社会经济实践中对于经济学理论不应抱以迷信的态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高嵩
    2006, 6(2): 26-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不同学者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特别是关于他的阶级分析方法和有机整体论方法论归属问题的不同看法。了解学者们的不同观点对于进一步明确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论归属,确定马克思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进而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龚霁茸 费方域
    2006, 6(2): 32-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系统介绍了相关的经济学实验和实验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经济学实验表明经济人也有对公平的偏好,即便减少自身的物质利益,对等情况下的经济人一般也会力图达到一个对等的结果。经济人对公平的偏好,与他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关系,不同社会的人群,对公平的理念表现出不同。这种公平偏好,实验经济学家试图从利益均分和互惠(正面和负面)两方面来解释。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马彦丽 林坚
    2006, 6(2): 4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集体行动的逻辑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几个问题,认为:集体行动的悖论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农民收入差距扩大客观上有利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合作原则修订的根本动因是追求集团利益的实现,它并不必然改变合作社的本质;政府支持可以拓宽合作社的生存边界,因此往往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叶祥松
    2006, 6(2): 46-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因素是资源行政性配置量中的权力市场化、市场体系的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滞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中的分配不公及利益失衡等体制性因素。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继续深化行政性垄断部门的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和完善分配制度等体制改革,从根本上革除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性因素,不能因为改革过程中由于改革不完善而出现的经济社会的不和谐而废止改革。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田慧蓝 陈雪梅
    2006, 6(2): 5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集群理论成为近20年来最受关注的理论之一。本文对集群概念和集群理论提出了七个疑问,指出了集群概念和集群理论存在一定的混乱性,从而对把发展集群作为地方经济发展良方的做法提出质疑。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晓斌
    2006, 6(2): 57-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定量分析双边投资条约(BITs)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研究课题。本文详细介绍了研究的进展情况,区分出两种不同的研究途径———研究BITs数量与FDI整体流入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BITs对缔约者之间双边FDI活动的影响,评论了它们各自得到的结果,并探讨了其中蕴含的政策涵义———为吸引更多的外资,完善内部制度要比缔结BITs更为重要。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杨永华
    2006, 6(2): 64-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全国的房价出现了轻微的上涨趋势;房价收入比出现了较快的回落,逐渐接近国际公认的3-6倍;房价与房价收入比的地区差异极大,不能把长三角地区房地产可能有泡沫的现象夸大为全国所有地区存在泡沫。认为存在房价上涨过快和投资规模过大两个特点的看法,不符合市场经济理论。提高人民的购房能力,除了压低房价外,还要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景玉琴
    2006, 6(2): 70-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产业国内环境评价、产业竞争力评价、产业控制力评价三个方面,政府规制环境、市场环境、绩效、结构、产业受控状况、国别集中度等六大影响因素,借助于政府行政能力、产业软环境、金融环境、生产要素环境、市场需求、产业绩效、产业构、外资产业控制、外资国别集中度等九个影响因子,建立起新的产业安全评估模型,尽可能全面地考察产业安全状况。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赵时亮 陈通
    2006, 6(2): 77-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共产品如何供给的问题,是福利经济学、财政学等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激励制度才能促进私人供给公共产品的积极性,长期以来悬而未决。近期出现的开放源代码软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案例。开放源代码软件倡导自由和开放的精神,完全打破了以往的商业惯例。开放源代码软件符合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对开放源代码软件特殊供给方式的研究,能使我们在探讨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方面开拓更广的视野。同时对开放源代码软件生产过程的研究,还揭示出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正在逐步形成。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玉明
    2006, 6(2): 84-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债务水平表达了企业经营的信息,投资者利用这种信息可以评估企业的质量。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债务首先成为红利的有效替代形式,具有减少企业自由现金流的作用,从而对管理者起到市场监督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其次,当企业出现债务违约时,就要进入破产程序,且由债权人决定是否清算或重组,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企业管理者将债务保持在最优水平;再者,债务期限结构的匹配模型,使得企业管理者将债务的期限结构保持在科学合理的状态,从而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缪仕国 马军伟
    2006, 6(2): 90-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1978-2002年我国公共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文中作者建立了生产函数模型估计了公共资本的产出效应,并在此基础上采用Engle-ganger两步法和Johanson检验法估计了公共资本和产出之间的协整关系。结果发现我国公共资本的产出弹性在0.4左右,公共资本与GDP 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徐德信
    2006, 6(2): 97-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流企业理论可以解释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问题,但是却无法说明委托人对代理人贡献的侵害。国有经济中的创业经理为什么能容忍对自己的损害?替代这种损害的是什么?本文提出“集团委托”分析框架,认为创业经理面对委托人团体成员的搭便车与利益差别$ 主动地进行多任务委托考核,集团委托中的主动代理成为创业经理容忍损害的被动替代。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朝明 董晖 韩斌
    2006, 6(2): 104-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从产业、资源和城市化的角度论证了成渝经济区作为西部增长极的条件;然后应用钻石结构理论分析了成渝经济区的战略目标定位和战略实施步骤。本文采用“三原则”(短板、开放和同轨)方法来揭示区域战略实施步骤在理论上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徐璋勇
    2006, 6(2): 109-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在实践中表现得愈来愈明显,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操作时必然将虚拟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作为一个因素予以考虑。本文分析了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效果等各个层面冲击效应的具体表现与原因;并通过引入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因素,建立改进的IS-LM 模型,对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导致货币政策效果减弱的原因给出了理论解释。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陈栋生
    2006, 6(2): 116-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彤
    2006, 6(2): 118-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永成
    2006, 6(2): 121-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金昌 黄劲松
    2006, 6(2): 125-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