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鲍步云
    2007, 5(3):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王亚南提出“中国经济学”的初衷和《中国经济原论》论著的思想,以及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来看,“中国经济学”在现阶段具有特定的固有涵义,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借鉴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应用中国学者的理论经济学创新,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这一特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宋胜洲
    2007, 5(3): 9-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相对于以理性为基础、以单向因果与独立作用形成的静态均衡为核心的主流经济学范式而言,20世纪80年代逐渐兴盛起来的演化经济学,则是建立在以知识为基础的、以循环因果和协同互动为特征的一个总体演化范式:基于有限知识的更优目标和创新策略的微观适应行为;基于知识分工的差异结构和合作秩序的中观功能结构;基于知识积累的经济发展的宏观动态过程。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景玉琴
    2007, 5(3): 17-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研究方法的支撑。应当结合经济学前沿领域及边缘领域研究方法的新进展,遵循假设前提相关性、理论内恰性、对现象具有解释力与预测力等方法论原则进行理论创新,尤其应结合实际实现中国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郭蓉 王平
    2007, 5(3): 22-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价值观念、行为标准的经济理性,是在突破了作为方法论的经济理性的心理学假设层面的基础上,将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而成为一种实践理性。本文分析了实践理性语境下的经济理性的确立历程,即经济理性是随资本主义的诞生而确立的,是在自然经济、商品经济走向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而确立的,是资本主义科学理性在经济领域的展开与呈现。实践语境下的经济理性具有计算主义和统计化倾向、个人物质利益至上主义、工具化倾向三大主要特征。经济理性的内在特征将不可避免地使社会陷入现代性的困境,为突破经济理性的思维界限,摆脱经济理性的困境,经济和谐为当下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发展理路。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金清 李徐
    2007, 5(3): 29-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列举了现代经济学中与数学应用有关的一些基本“数学困惑”,对导致“困惑”的根源以及为解惑而涉及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对日趋数学化的现代经济学的本质和作用、数学的特点缺乏正确认识,是导致经济学中“数学困惑”的根源。同时,本文还对如何理解数学在经济学中的精确性、定量与定性方法以及数学与统计学的关系等问题中存在的“困惑”、现代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困惑”,进行了解析和回答。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郭镇方
    2007, 5(3): 38-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投资率高与消费率低并存的现象,消费率偏低是由贫富过于悬殊、社会保障缺位,社会阶层对实际收入的预期心理和消费习俗,勤劳、节俭、低调、小富即安的民族文化心理等因素造成的。因此,不能把消费总量的降低看成是投资总量增加的结果。在不改变投资总量的前提下,也同样可以增加消费总量,从而提高GDP中消费的份额,改变GDP中投资率与消费率的比例。 
  • 发展战略研究
    薛国琴
    2007, 5(3): 44-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滞后于工业化发展。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如何选择城市化模式的争论较多,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城市化就是农村劳动力往大城市转移;另一种观点则建议通过城镇化来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规模、快速引进外资,促使工业化水平大幅度上升,工业化发展在我国具有后发优势。同时,我国的城市化与外资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表明,组团式的大城市模式,是遵循城市化发展规律,发挥我国后发优势的一种适宜的城市化模式。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王晓林
    2007, 5(3): 5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证了市场经济作为一个自发生成的开放系统,其本源是非设计性的,其发展趋势是难以完全预测和驾驭的;作为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其本性不是像经典力学的封闭型热力学系统那样“自动趋于均衡”,其常态是非均衡的、变动不居的;作为一个属人的复杂系统,其运行不能不受到具有迥然相异之意志、欲望和需求的人们的各种行为的干扰,也不能不受到它运行于其中自然环境、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因素的制约,其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一般意义上的复杂性,又具有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特殊意义上的复杂性。中国的理论经济学研究应当正视这个基本事实。 
  • 理论经纬
    张倩肖
    2007, 5(3): 6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使用我国2000—2003年201个四位码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借助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国内市场竞争程度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重要变量。国内市场较高的竞争程度抑制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地企业产生负技术外溢效应,促进正技术外溢效应的产生。这也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相同数量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和存在对不同国家、地区或行业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 
  • 理论经纬
    郭金喜
    2007, 5(3): 66-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产业集群作为一个由路径依赖性质主导同时又不断受到外部冲击影响的复杂系统,其升级并非单纯源于集群自身的主动建构,在多数情况下,主要是外部冲击使然。本文以复杂开放系统中路径依赖与蝴蝶效应的耦合为基础,构建了“(蝴蝶效应一)路径依赖-蝴蝶效应-路径转换与新路径依赖……”的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模型。案例分析表明,这与传统产业集群的实际升级过程较为吻合。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石磊 高帆
    2007, 5(3): 7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的经济基础和逻辑起点,农业发展主要表现为农业增产基础上的农民增收。由于增产和增收、宏观战略和微观目标不一致,在理论和经验上表现出多重困境:主体形成困境、结构调整困境、谈判能力困境和生产效率困境,农业发展的基础不稳定也不牢靠。基于此,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变为以家庭专业承包责任制为基本特征的组织创新将至关重要,这个组织演化过程是对农业发展多重困境的一个系统的、积极的回应。 
  • 探索改革
  • 探索改革
    何圣东
    2007, 5(3): 8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政府产业管制的行为属性的分析和研究,学术界通常是从理性的角度看待问题的。其实,从有些方面来观察政府的产业管制行为,政府管制行为中经常蕴涵着非理性的倾向。本文拟在对政府非理性行为及其属性作出解说的基础上,分析政府非理性行为倾向的形成机理,并在一定程度上联系政府产业管制的现实选择来说明这种非理性行为倾向对政策制定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对政府管制自然垄断产业提出一些可供探讨的观点。认识政府行为的非理性倾向,无疑对于理解政策的行为底蕴有着重要意义。
  • 探索改革
    杨成钢
    2007, 5(3): 87-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失业属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影响并非始终如一、永不变化,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阶段和不同的人口历史阶段,其重心是不同的,其总的变化趋势和转变方向应当是从数量性失业向质量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转变,是从“人口压迫生产力”向“生产力压迫人口”进行转变。这样判断的理由在于:这种转变的趋势和方向与人口转变和技术进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势和方向一致。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郝云宏 曲亮
    2007, 5(3): 93-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立足于经济转型期的特殊情境,从产业中间型组织的产生入手,分析了这类组织存在的合理性,进而论证了产业中间型组织在产业规制过程中发挥缓冲效用和枢纽效用的内在机理。通过对现有产业中间型组织差异的分析,揭示了这一组织演化发展的路径,指出产业中间型组织随着产业成熟度的提升会呈现出不同的职能并最终蜕变为行业服务型组织。本文结合浙江省探矿权市场规制中的矿产资源储备中心的作用,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现实的探讨。 
  • 探索改革
  • 探索改革
    陈广汉 蓝宝江
    2007, 5(3): 101-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国内三种专利的申请量来衡量技术创新能力,并分析我国各省区1998—2005年技术创新的情况。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各省区专利申请量大多有良好增长态势,但专利申请与授权量中“外观设计”仍占绝大多数比重,“发明”占的数量比重最小,这一比重也在迅速提高。文章还聚焦于专利申请数量位居前茅的省区如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在发明的申请量上的变化情况,发现广东省发明专利申请量稳步上升,并逐步超越其他省市。通过对1998—2004年各省市综列数据(paneldata)进行计量分析,表明各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作为竞争程度的衡量)对发明申请数都有正面影响,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的影响非常显著,这为一些省份研发支出多而发明专利申请量较少提供了一种解释。 
  • 探索改革
    赵楠 李静
    2007, 5(3): 107-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服务外包包括信息技术外包和商务流程外包两种业务模式。信息技术外包模式下的服务外包业务由于过于集中在软件外包上,造成业务结构单一、增长空间受限,而商务流程外包的业务特点则与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资源优势具有较强的合意性。因此,中国发展服务外包应该选择商务流程外包模式。
  • 比较与借鉴
  • 比较与借鉴
    张志文 白钦先
    2007, 5(3): 111-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债券市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长期以来被世界各国的研究所忽视。本文首次同时引入银行、债券和股票市场这三个重要的金融部门,在控制了投资、进口、出口和消费支出等重要的实质经济变量以及虚拟变量———东亚金融危机的情况下,采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在韩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发现,公司债券和股票市场发展、银行信用规模扩张对韩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出口、投资、总消费支出也是其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然而进口和东亚金融危机却具有负面影响。文章认为韩国属于典型的“经济增长拉动型”金融发展模式。 
  • 比较与借鉴
    刘继国 李江帆
    2007, 5(3): 119-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世界上越来越多制造业企业通过提供服务来增加其核心产品的价值,有些制造业企业甚至不再卖物品而是卖物品的功能或服务。一些制造业企业正在转变为某种意义上的服务企业,服务化成为当今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之一。针对这种现象,国外学术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对服务化的概念、服务化的演变阶段、服务化的动力与障碍、服务化的环境效应等问题进行综述,并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对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意义。
  • 书评
  • 书评
    孙咏梅
    2007, 5(3): 127-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