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诗白
    2007, 5(4): 5-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是市场经济中产品的两种形式。公共产品生产与提供是对市场失灵的校正,也是对市场制度缺陷的一种弥补。在当前,大力加强公共产品生产,使之与私人产品生产并行发展,体现了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模式的构建。公共产品大发展是出现于20世纪的新事物。科学评析、扬弃西方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公共产品新理论是十分必要的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苏振华 邹方斌
    2007, 5(4): 1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讨论了合理的实证经济学方法的假设、程序与步骤,及其在解释与认识经济社会现象、提供知识方面的重大意义。在肯定实证经济学方法的适用性的同时,本文强调,经济学毕竟不同于自然科学,由于经济研究的对象是人,而不是客观的物,实证经济方法有其局限性,将自然科学的思维方法不加反思地引入经济学会造成实证经济学方法的滥用。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林其屏
    2007, 5(4): 2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是中国经济学建设与发展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从而使21世纪的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学必须坚持四大走向:走向规范、走向实际、走向开放、走向世界。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朱琪 陈乐优
    2007, 5(4): 26-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认知神经科学是一门阐明心理活动的脑基础,以揭示心理与脑的关系的科学。近年来,它与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使得神经经济学、神经管理学等交叉学科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随之不断发展壮大。神经经济学与神经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给传统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出现了不少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发展。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邹卫星 房林
    2007, 5(4): 3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表现特征、可持续性和潜在增长率估算三方面的理论综述,进一步论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理论尚需改进的空间。 
  • 发展战略研究
    王守坤 常云昆 梁文凤
    2007, 5(4): 38-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准的综合性指标。将GDP年度序列数据中的周期趋势分离出来,不仅是一个统计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研究经济运行规律的方法问题。按定基指数调整后的真实GDP年度序列在去除时间趋势之后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波动,这种周期波动与我国转型阶段制度供给的阶段性高度吻合,制度供给是经济系统运行周期波动的内生性因素。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何大安
    2007, 5(4): 46-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流通产业的组织结构是产业经济学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人们或是根据产业组织学理论从商品流通企业的市场关系对其进行分析,或是从流通产业内部的资源配置结构及关联对其展开考察,或是在"结构、行为、绩效"框架下对其进行研究。其实,产业的组织结构涉及的层面很复杂,它与自然垄断之间有可能存在的关联尚未引起学者们应有的关注。本文认为,依据产业经济学对自然垄断的理解或定义,流通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与自然垄断之间存在着关联,这种关联可以通过流通产业运行的内部性和外部性予以揭示,对这种关联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流通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中蕴含着自然垄断的趋势。
  • 理论经纬
    王朝明 刘明国
    2007, 5(4): 53-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从凯恩斯的《通论》出版以来,宏观经济学就逐渐成为一个比较系统而相对独立的学科,后人将凯恩斯的短期经济增长模型进一步长期化为外生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纵观主流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构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市场能够自动实现均衡,但是,正是这个假设将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引入了歧途。对于原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新凯恩斯主义、哈罗德-多马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而言,它都是一个难以回避的硬伤。
  • 理论经纬
    张魁伟 许可
    2007, 5(4): 59-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的类型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的积累、复制和流动,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的信任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交易费用降低机制,并分析了社会资本对于产业集群的资源配置绩效和创新绩效以及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运行机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
  • 理论经纬
    杨勇华
    2007, 5(4): 65-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几乎所有的演化经济学家都承认,马克思的确是位有着丰富演化思想的经济学家,而这一点在其有关技术变迁的理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马克思在关于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关于技术的本质、关于技术进步的累积过程和选择过程,以及关于技术消失的考察中都广泛地应用了生物学隐喻研究方法,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演化经济思想和洞见,这也为后人继续研究和发展一种技术变迁的演化理论指明了方向。 
  • 理论经纬
    霍丽 惠宁
    2007, 5(4): 7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集群是一种减少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通过打破既有的制度结构,选择运行费用较低的制度模式,以实现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正式制度的供给主体政府通过强制性制度创新和诱致性制度创新促使产业集群形成,非正式制度则是通过信任文化背景下的网络关系孕育着产业集群。为了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而提升区域产业的竞争能力,必须强化制度供给弥补制度需求,形成稳定的制度结构,使集群与制度相互促进,不断发展
  • 理论经纬
    曹永琴 李泽祥
    2007, 5(4): 76-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有文献主要从三个层面来解释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形成机理:第一个层面是心理层面,主观预期的非对称调节是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二个层面是传导机制层面,价格粘性是导致非对称性产生的关键因素;第三个层面是市场环境层面,传导渠道和经济结构的非对称是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根源。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潘锦云 杨国才
    2007, 5(4): 83-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远未完成历史使命,新农村建设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本文从中国现代化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来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三者统一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是互动而非对立关系,并提出加强三者互动关系的建议。
  • 三农问题
    宋德勇 姚洪斌 郭涛
    2007, 5(4): 88-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吸收内生增长理论的思想,将两部门的技术进步同时内生化,本文提出了一个工业和农业相互依存的二元经济内生增长模型,并以此对目前争议颇多的"工业反哺农业"的时机和政策问题,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加快资本积累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此工业反哺农业是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 
  • 三农问题
    王冰
    2007, 5(4): 97-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实际上开始了一个利用自身内部资源引导农村社会转型的过程,其主导模式是农村的工业化和依附于工业化的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一阶段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最大特征,是它未能融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良性循环。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成功最终将可能取决于经济结构转换条件下农民的市民化。 
  • 三农问题
    于金富
    2007, 5(4): 103-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农业、农村、农民落后状况的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制度性的缺陷及是农村社会生产方式的落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农村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目标,应当是改造小生产方式、构建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 探索改革
  • 探索改革
    郑风田 冯伟
    2007, 5(4): 108-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矿难频发,产权不清被认为是根本原因。基于这种认识,山西省部分地区启动了煤矿产权改革试点。本文在对改革试点评述的基础上,认为当前的产权改革不但解决不了矿难问题,反而有使国有矿产进一步流失并使非法所得合理化的趋势,需要谨慎对待这一改革。 
  • 探索改革
    俞立平
    2007, 5(4): 114-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指标体系及DEA方法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创新绩效,结果发现不同行业间创新水平相差很大,新产品比重与研发投入强度呈较高的正相关关系,不能单纯采用指标体系来衡量创新水平。我国制造业创新的技术效率总体偏低,纯技术效率小于规模效率,反映出我国制造业创新体系中创新水平及制度与管理存在问题。 
  • 新观察
  • 新观察
    郑景骥 温琦
    2007, 5(4): 121-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新观察
    周肇光
    2007, 5(4): 123-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