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方健 蒋海曦
    2010, 11(7): 5-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陈豹隐是中国著名的老一辈经济学家,他一生的学术研究对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传播、继承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商品、商品生产、价值、价值规律方面的研究具有独特价值并给我们以重要启示。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陈其林 韩晓婷
    2010, 11(7): 13-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有关准公共产品性质问题研究的深入或突破,是认识和缓解教育、医疗改革现实困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准公共产品是介于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兼具部分公共产品和部分私人产品性质的某类产品。以产品消费的匀质性或非匀质性为依据,可将准公共产品划分为维持型如社会的公共设施、发展型如教育、经营型如医疗等三种类别。这种划分是有助于我们探讨不同类别的准公共产品最有效的供给方式。
  • 理论经纬
    何志星
    2010, 11(7): 22-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后发优势理论指出,后发展国家可通过低成本地发展发达国家的技术和模仿其制度,从而实现其发展。然而,后发优势理论并未给出后发展国家持续发展的路径。"弯道超车"就是后发展国家赶超发达国家路径的体现。后发优势理论是发挥相对优势的战略,而非超越战略,要实现超越就必须发挥政府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职能,发挥政策的影响。在经济发展转折时期,国家以有效政策建立在新经济的内生比较优势,并实现结构调整,进而实现超越式发展。
  • 理论经纬
    童光辉
    2010, 11(7): 28-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的公共财政体系理应具备公共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学界却在如何理解财政的公共性问题上莫衷一是,通过分析和比较之后可以发现,不同观点的分歧与其背后的国家观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而且貌似冲突和抵牾的国家观,其实代表了不同层次的理论抽象。一方面,我们需要根据被研究的问题进行取舍;另一方面,整个财政学理论体系不应该也不可能只建立在某一特定层次的国家观之上。而公共性之所以是财政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是因为国家作为一个行动主体的行为目标和模式使然,所以当我们从理论层面把握公共性的概念和实质之时,不能只局限于市场经济国家,需要放宽研究视野,至少必须正视中国以往的历史经验和基本规律。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王佳菲
    2010, 5(7): 35-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劳动者报酬长期徘徊在偏低水平,将抬高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设备的临界点,妨碍行业内和行业间的有序竞争,从而使微观主体难以走出"低技术陷阱"。这一消极效应是造成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的症结所在。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以提高劳动者报酬为杠杆、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的政策机遇期,为此需要适时上调工资指导线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尽快"激活"并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增加基本保障方面的投入并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 体制改革
    安 苑 王 珺
    2010, 11(7): 4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使用非参数逐点估计方法分析了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平均而言,财政分权促进了地方政府重视经济建设支出而忽视科教文卫支出的偏向;而通过将这一支出偏向效应拓展至动态发现,在财政分权度从低到高变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个跳跃点,在此点以下,分权显著地促进了支出偏向,而当分权度达到此点以上时,分权的支出偏向效应则大大减弱。进一步分析随着时间演进分权对支出偏向的影响发现,高分权度地区的支出偏向趋于缓和,而低分权度地区的支出偏向却持续恶化。如果将财政支出模式变化作为增长模式转变的一种表现,这种分化意味着区域间长期增长潜力的差距趋于扩大。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胡晨光 程惠芳 杜群阳
    2010, 11(7): 5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中心——外围意义上集聚经济圈的视角研究了集聚经济圈集群产业的形成因素与结构,转型动力与结构等因素,认为集聚经济圈的产业集聚是构成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其竞争力来源于经济圈内部多元化富有活力集群产业的支撑。与强调单一集群竞争引起资源稀缺或者制度锁定、路径依赖等因素导致集群产业衰退的理论不同,认为全球化背景下集聚经济圈内部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演化和多元化集群产业的集聚竞争是促进低层次集群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向外扩散与集聚经济圈集群产业结构转型的主要原因。
  • 发展战略研究
    邓可斌 丁 重
    2010, 11(7): 6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企业明显缺乏创造性破坏。本文基于适宜技术和政府干预两类不同的内生技术创新与增长理论进行剖析,指出其成因可能在于:(1)企业选择引进或改进现有技术要优于进行创造性破坏活动;(2)创新行为由大企业主导,创造性破坏动力不足。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按规模分组检验以上成因。发现大企业主导技术创新,且大企业明显缺乏创造性破坏动力;而中小规模企业体现出创造性破坏动力但缺乏有效创新投入。因此中国创造性破坏缺乏成因并不在于企业追求使用适宜技术,而主要在于创新资源垄断,抑制了创新动机。
  • 发展战略研究
    昌忠泽
    2010, 11(7): 69-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贷扩张、土地财政以及住房预售制度是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三大根源。中国房地产泡沫隐藏着巨大的双重风险:一方面导致财政风险加剧,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导致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从长期来看,房地产业不应该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来发展。金融危机和房地产泡沫双重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适时做出调整:加大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制度,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关系;将控制资产价格膨胀纳入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开征物业税和住宅空置税,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李 鹏
    2010, 11(7): 77-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疆农牧民主要从事传统农牧业,富余农牧民劳动转移的规模小,收入低,原因在于新疆工业化与城镇化非均衡进展,工业经济结构超前性与就业结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进程。新疆应当调整经济结构,实行就业优先的工业化路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以提高城镇化水平,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农牧民劳动力转移数量和收入水平。
  • 资本市场
  • 资本市场
    范从来
    2010, 11(7): 83-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理论上的多目标定位与实践中的单一目标使货币政策目标在理论与实践上存在着很大的偏差,这反映出货币政策当局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存在着公告目标和实际目标之间的偏离。无论哪一种情形都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在对货币政策目标理论回顾的基础上,首先考察了实践中货币政策目标由多目标向单一目标收敛的现象,指出了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重新定位问题。本文认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不应该包括经济增长目标,但是中国失业问题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应该涵盖充分就业的目标。
  • 比较与借鉴
  • 比较与借鉴
    乔晓楠 马世珍
    2010, 11(7): 90-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后京都时代的来临使得南北经济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构造了一个两国两阶段博弈模型,探讨新时期国际产业竞争的机制与特点。由于南方国家对于北方国家的市场依赖以及全球气候所具有的公共品属性,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产业竞争中需要面对环境剥削和贸易壁垒双重压力。为此,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扩大内需、发展低碳经济以及积极地推动国际合作等策略加以应对,进而适应新变化,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
    赖丹馨 费方域
    2010, 1(7): 97-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私合作制(PPP)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将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同时交由PPP联合体来统一负责,它具有责任整合、风险转移、及不完全缔约等三个特征。本文对PPP的效率进行全面考察,发现PPP能够将市场机制有效引入公共领域,并使得民营部门的管理及金融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但其中适当的合约及规制设计是PPP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关键,其重点在于收益和风险在公共和民营部门之间的适当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