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瑞明
    2011, 1(12): 5-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过三十余年的经济改革,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这条"巨龙"也正在逐渐回归到她在世界经济中应有的位置。这种经济改革是如何成功的?本文认为,承接于特定的历史经济背景,中国经济中三类主要的行为主体(中央、地方、民众)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了事实上的互动式的协调分工,各自对既有的约束条件进行突破,并在互动演进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了新的规则,这些规则所确立的激励与约束极大地调动了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实现了从事必躬亲到各司其职的职能转换。正是在这些过程中,中国经济逐渐得到发展并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我们同时强调,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也必须认清体制的不足,积极应对新的挑战。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皮建才
    2011, 3(12): 15-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囚徒困境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式分权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在考察的过程中,我们考虑了两种离散策略,一种策略是区域间完全没有协调,另一种策略是区域间完全协调。基本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适应问题、协调问题和政治晋升问题会使得地区之间的博弈变成了囚徒困境博弈,区域间完全没有协调的策略会成为占优策略。探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必须从如何打破囚徒困境入手,让每个地区都选择完全协调策略成为一个纳什均衡。在打破囚徒困境的大思路下,我们对比分析了四种协调机制,并指出了这些协调机制的具体内涵和作用机制。
  • 理论经纬
    王明琳 徐萌娜
    2011, 3(12): 23-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资源配置的视角来研究家庭中普遍存在的利他行为,由于利他行为本身并无法“自动”实现家庭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机制来消除利他行为带来的负面效应。本文在分析利他行为治理机制“两难困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了信息不对称以及自我控制水平对治理机制效率的影响,研究认为不存在一种适用于所有状态的“完美”治理机制,应根据不同的情境引入相机选择的动态治理机制,以最大程度发挥利他行为配置资源的正面效应。本文最后在分析家庭利他行为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对当前民营家族制企业的治理机制也提出了相应启示。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李玲 陶锋
    2011, 3(12): 32-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污染密集型产业与能源、环境密切相关,只有充分考虑能源环境因素才能正确度量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运用SBM 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 生产率指标,测度了2004—2008 年中国工业部门中19 个污染密集型产业,考虑了4 种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影响污染密集型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 考虑了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 规模效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明显大于技术进步和纯技术效率; 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规模结构和环境规制程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具有推动作用。
  • 发展战略研究
    潘锦云 汪时珍 李晏墅
    2011, 3(12): 4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运用1978—2009 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化肥施用量、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农业贷款额、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8 岁以上农民上网人数等数据,检验了新旧农业生产要素对改造传统农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农用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有效灌溉面积等农业生产要素对农业现代化影响有限,更多地体现在农业机械化上; 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中农业贷款、农业保险和现代农业信息与因变量(农业总产值) 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依次减弱。农业机械总动力对改造传统农业的作用最显著,依然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主导力量。虽然解释变量农业贷款和农业保险通过了回归方程的检验,但影响程度还是很有限的。因此,中国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应依靠现代服务业提供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
  • 发展战略研究
    蒋海曦 严可
    2011, 3(12): 48-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金融危机使人们的心理预期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变动。如果假定所有从事预期活动的行为主体都是“理性的人”并假定在某一特定经济时期,国家出台的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稳定,则影响房价变化的心理预期是主要因素。通过对房价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综合心理预期的确是影响房地产价格的重要敏感因素,其影响效率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表现更为强烈。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刘建华 付宇 周璐瑶 徐东辉
    2011, 3(12): 57-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所有制的观点,重新审视我国国有企业的性质,可以看到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改革与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的正向相关性,进而为“有进有退”正名。“进”与“退”以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为背景,是指国有经济在命脉领域的“进”与“退”; 进退的主体是国有企业; 进退的结果是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以及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 进退的机制是市场机制或价值规律的作用机制。不能用“国进民退”或“民进国退”来解释“有进有退”。
  • 体制改革
    曹莉萍 诸大建 易华
    2011, 3(12): 63-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低碳服务产业中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和角色立场,理顺其中的逻辑关系,构建出既包括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夹心式垂直结构,又包括水平方向上通过多主体协调治理来实现主体利益与产业利益均衡的低碳服务产业网络治理结构。基于这一网络治理结构,按照网络结构深度将低碳服务产业中多种机制划分为五类,并阐释这五类机制在低碳服务业网络治理中的作用。最后,针对低碳服务产业的治理结构与机制,提出基于治理导向的低碳服务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李中建
    2011, 3(12): 70-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农民工政策经历了从限制到松动,从控制盲目流动到规范流动,进而发展到鼓励流动和倡导融入城市的过程。在农民工群体内部分化、人口年龄结构和城乡结构变动、公平与效率矛盾演化、农民工自身素质制约和政策空间狭窄的情况下,要通过政策措施有效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实现体面就业、城市安居、共享城市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工的稳定迁移和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 三农问题
    梁巧 黄祖辉
    2011, 3(12): 77-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国内外主流的合作社研究文献,区分了合作社研究的四种理论与分析框架,即新古典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博弈理论,分别阐述了在这四个理论框架下合作社研究的主要特点、内容及结论。并指出: 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另一方面,在分析如何合理安排合作社的内部治理,探析合作社对农户、对市场的作用时,有必要通过不同的理论框架和多个角度来开展对合作社的研究。
  • 资本市场
  • 资本市场
    靳涛 褚敏
    2011, 3(12): 86-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中国各省区1995—2008 年的面板数据和通过建立空间面板计量模型, 比较分析FDI 与政府R&D 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与溢出效应。结果发现,FDI 对本地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大于政府R&D 投入产生的效应,而政府R&D 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大; 各区域的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了对FDI 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但该能力与政府R&D 结合的经济效益不明显。沿海地区FDI 的竞争负效应显著,对邻近地区会产生挤出效应。
  • 比较与借鉴
  • 比较与借鉴
    姜凌 卢建平
    2011, 3(12): 94-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展服务外包可以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低价的各种生产性服务,使其能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制造业实现从低端向高端的升级; 还能拓展现代服务业的种类和规模,扩大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壮大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实现我国第三产业从传统向现代的升级。但同时需防止我国企业被跨国公司锁定在产业价值链的低端、消减我国企业创新动力与各地为抢夺外包项目而展开的恶性竞争等负面效应。
  • 总目录
  • 总目录
    2011, 3(12): 101-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