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文贤
    2011, 12(5): 5-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奉为“经济学的圣经”; 马克思的《资本论》则是“工人阶级的圣经”。《现代财富论》的作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紧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创新的特点,探讨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的财富生产模式。其理论创新和学术贡献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1. 确立了全面的社会财富观; 2. 论述了现代财富结构的多样性; 3. 发现了现代社会财富的新源泉; 4. 丰富和发展了内含扩大再生产理论; 5. 提出了现代知识生产的科学命题。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灿 李萍 吴垠
    2011, 12(5): 1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的新趋势以及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创新所面临的时代背景; 20 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的新发展从学科竞争的角度构成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严峻挑战。这使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创新必须以全新的素材、视角、思维方式和分析范式来有力地回应上述各种因素的挑战。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创新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包括理论内核的构建、研究方法的拓展、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创造性发展,旨在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分析方法,形成一种自我吸收、不断创新和全面开放的理论体系。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洪钟 杨攻研
    2011, 12(5): 2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失衡及其调整逐渐成为世界主要国家争论与战略博弈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内涵与性质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全球失衡的国内调整与国家间调整,认为寻求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平衡和主要相关国家之间调整成本分担的平衡是决定全球经济能否实现再平衡的关键。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尹碧波
    2011, 12(5): 28-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本文在肯定和批判已有的从微观边际生产力视角出发的实物有效就业研究的前提下,提出从宏观的、长期的层面研究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推动作用,提出并经验检验了货币有效就业假说。分析表明: 中国经济中确实存在高增长与低就业的并存,原因是现有的就业增长是低工资水平的就业增长,不能够扩大有效需求而自动产生对就业的需求,解决的途径应该是,将就业增长纳入宏观有效需求的问题当中,用适当工资水平的就业增长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进而扩大有效需求,增加就业。
  • 理论经纬
    成定平
    2011, 12(5): 36-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动态投入产出技术和中国2007 年42 部门投入产出表数据,以单位产出所能诱发出的消费和出口额度为依据,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结果发现: 要通过改善产业结构来扩大消费和出口,应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发展服务业,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保障资源类产品的供给。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卢现祥 李晓敏
    2011, 12(5): 42-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家和制度之间存在双边的因果关系: 一方面,制度框架决定企业家活动。制度决定了企业家是选择寻利还是选择寻租,这种决定对一国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国转型时期制度的不完全导致了企业家大量的寻租行为,这是制约中国技术创新和持久发展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家能够通过公开倡导等四种方法对他们面临的制度环境作出反应,企业家活动反过来又影响制度的产生和演化。制度与企业家活动的双边因果关系告诉我们,容忍和保护制度企业家并习惯于将制度企业家的个别创新努力一般化的社会,将能够更多地分享制度创新所带来的经济增长。
  • 资本市场
  • 资本市场
    顾书桂
    2011, 12(5): 5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认为,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是土地产品价格上涨推动的通货膨胀,是土地产品价值上升的结果,是土地产品价值实现的要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下,尽管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的价格传导机制是不同的,其基本内容都是剩余产品在初次分配中向土地所有者的倾斜。因此,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的治理,核心不在于消灭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本身,而在于缓解收入分配带来的社会阵痛。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在投机资本的影响下往往呈现复合式发展的特征。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研究的新视角,为政府宏观调控应对土地产品价格上涨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 资本市场
    王柏杰 何炼成 郭立宏
    2011, 12(5): 57-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习惯形成( habit formation) 的消费函数,并将财富划分为房地产财富和非房地产财富,利用我国2003—2010 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考察了房地产财富的短期和长期消费效应。实证表明: 我国房地产财富的总体短期消费效应为0. 11,长期消费效应则为0. 29,消费的习惯形成系数则为- 0. 97; 但从地区效应来看,房价较高的省市并未体现出较高的消费效应。
  • 资本市场
    叶茜茜
    2011, 12(5): 66-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考察近30 年来温州民间金融利率波动的典型案例,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影响民间金融利率波动的因素。实证表明,民间利率的高低受到供给成本和需求特征的影响,并充分体现市场主体对正规金融信贷调控的回应。随着金融生态层次化发展和民间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具有较强市场性的利率已逐步形成。民间金融利率能够按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发挥调节作用,比正规金融的利率机制更为有效,但也具有一些负面效应。针对民间金融利率上述现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黎贵才 卢荻
    2011, 12(5): 74-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20 世纪80 年代和90 年代初期,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以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为特征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以及以一系列大规模生产工业的膨胀为特征的日益显现的动态规模效益;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伴随资本深化的工业企业的动态规模效益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从资本深化增长模式的可行性内生制约因素看,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是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的关键; 从资本深化增长模式的可行性外生环境制约因素看,资源和能源约束最终将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要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不仅有赖于增长模式的转变,还有赖于全社会对消费模式的调节,以及政治文化条件的转变。
  • 发展战略研究
    刘嘉汉 罗蓉
    2011, 12(5): 82-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结合地方实践,通过对传统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比较分析,提出以发展权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解决当前城镇化中诸多问题的正确选择和关键所在。
  •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
    周波
    2011, 12(5): 89-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知识能否交易是知识经济理论的核心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本文将二十多年来散见于国外重要文献的观点加以集中和梳理,将知识不能交易的观点归纳为传统范式,将知识能够交易的观点归纳为知识交易范式,对称而系统地述评两种范式的学术主张。两种范式之间的论争为我们揭示了知识问题的复杂性。事实上,两种范式各有适用面。未来的知识理论应当给予知识交易范式更多关注,知识交易范式的发展必定将人类关于“知识”的知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 新观察
  • 新观察
    丁霞 颜鹏飞
    2011, 12(5): 97-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新观察
    张开
    2011, 12(5): 99-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新观察
    郑建国
    2011, 12(5): 102-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