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卢江 杨继国
    2011, 12(7): 5-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股份公司和合作工厂是向新的生产方式过渡的两种主要形式,这是从经济角度思考得出的结论。实际上,马克思主义过渡理论内容丰富,从广义政治经济学角度来看,过渡理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过渡并非严格按照社会意识形态顺次的,可能出现“跨越式”过渡。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私有制在一定范围内还是会必然存在的。从广义政治经济学角度重新思考过渡理论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阶段定位有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价值。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李刚
    2011, 12(7): 1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包容性增长”作为一种新的增长理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亚里士多德、经院哲学、重农主义到亚当·斯密,以及现代人们对传统经济增长观的认识与反思,都为“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学源基础。而收入差距过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以及增长价值观的紊乱等构成了“包容性增长”提出的现实背景。“包容性增长”的内涵是多元的,其理论框架除了注重通过“共同参与”消除或缓解贫困外,还应包括通过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重构经济增长价值观等内容。倡导“包容性增长”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平等发展、代际间公平发展以及消除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其他经济社会问题等目标。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钟祖昌
    2011, 12(7): 2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我国29 个省份制造业19 个二位数行业2005—2008 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效应对产业国际化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与行业特性、区域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 从总体样本来看,专业化经济对产业国际化具有显著正影响; 而竞争效应和多样化集聚效应对产业国际化具有负效应。不同行业的影响方向、大小及机理与行业特性高度相关; 专业化集聚对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化的正效应要大于劳动密集和中低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集聚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劳动拥挤效应”。
  • 理论经纬
    沈尤佳
    2011, 12(7): 29-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概述了西方女性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理论贡献和方法论创新,详细介绍了西方女性主义经济学2010 年度在教育、市场化的付酬工作、家内无酬的照料劳动的微观研究领域,以及技术进步及工业化、城市化、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公共财政政策的宏观研究领域取得的前沿成果。
  • 理论经纬
    孙晶 许崇正
    2011, 12(7): 37-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 空间经济学家在空间经济一体化发展领域不断放松假设条件和探索新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经验验证和实证研究,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同时也富含许多政策含义,但是大多只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得出结论。本文尝试利用引力模型结构,通过对“经济质量”和“经济距离”内涵的界定,构建一个基于空间经济视角下的“经济引力”模型。同时,本文以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上海为重心,运用该模型对长三角部分城市的“经济引力”进行定量测度,为各城市的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视角,同时也为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尹忠明 胡剑波
    2011, 12(7): 45-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是人类不可持续活动的直接后果。为有效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效应,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为核心内涵,以实现与碳排放脱钩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型贸易政策工具———碳标签应时而生。但是,当碳标签普遍应用于国际贸易商品中时,就有可能被某些国家滥用来设置贸易壁垒,致使碳标签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有力工具,从而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同为贸易大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的中国造成严峻影响,进而引发贸易摩擦。
  • 发展战略研究
    陈琳
    2011, 12(7): 54-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 CHNS) ,实证检验了生育保险制度对中国女性工资、工作连续性和儿童照料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保险政策在我国当前显著加强了对女性的工资歧视,但也有在长期通过提高女性工作概率和人力资本积累的连续性而改善女性就业的可能; 同时,生育保险政策也带来了儿童非父母照料的显著增加和母乳喂养的不显著下降,而这二者可能对儿童发展不利。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刘承礼
    2011, 12(7): 6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取文献述评的形式梳理了分权、财政分权与财政联邦制的一般理论,并结合当代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实践,对“中国式财政分权”的称谓和特征进行了解析。对于能否用中国式财政分权来解释从财政包干制时期的财力分散走向分税制时期的财力集中的现实,本文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予以了阐述,指出虽然当代中国践行的是分权化的财政体制改革,但是政治集权体制下的财政分权却塑造了地方财政自治权和中央财政控制权同向增加的特色。
  • 体制改革
    梁东黎
    2011, 12(7): 70-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初次分配环节,包括私人部门内资本报酬和劳动报酬的分配以及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配; 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配的基础是通过私人部门生产的一部分价值即净流出的生产税对政府部门生产公共服务的耗费进行补偿。在再分配环节,在初次分配基础上形成的分配格局完全取决于所得税在部门之间的净转移。从1992 年至2007 年,我国分配格局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住户部门在初次分配中收入占比大幅度下降,在再分配中则进一步下降。提高住户部门的收入占比,需要限制资本要素的非生产性强势地位并弱化政府部门的投资职能。
  • 体制改革
    江依妮
    2011, 12(7): 78-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前中国的财政分权背景下,中国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划分呈现出地方化的特点,支出责任自上而下地下沉到地方政府。县级政府承担了大量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包括教育、医疗等外溢性较大的职能,但是其政府自身却没有相应的财政收入能力保障这些职能的实现。中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地方化、收不抵支的直接后果就是,地方政府基本职能实现必将对财政转移支付、预算外收入等外部资金的依赖。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王新
    2011, 12(7): 85-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乡镇企业吸收了1 / 3 农村劳动力,城市打工- 农村定居的农民工又占很大比重,使得中国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着显著的结构特征。本文的解释是: ( 1) 除刘易斯的推力和拉力外,农村劳动力选择何种转移模式,以及能否实现城市化目标,还取决于劳动力转移的边际收入是否大于边际成本; ( 2) 在当前,乡镇企业转移、城市打工的候鸟式转移以及城市化这三种不同的模式共存,反映了不同的边际收入与支出的动态均衡关系; 民工荒实际上是转移者对收- 支非均衡的现实反映。因此,应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收- 支均衡关系对城市化政策进行调整。
  • 比较与借鉴
  • 比较与借鉴
    杜美妮 刘怡
    2011, 12(7): 93-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逆周期财政工具积累财政宽余,是政府在经济周期中避免周期性财政赤字的有效办法,美国州政府在此方面拥有相对成熟的制度安排,我国如何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本文重点研究了美国州政府最主要的逆周期财政工具,即预算稳定基金的运行情况。并在分析我国现状的基础上,对两国逆周期工具在基金来源、储蓄规则、提取规则和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就如何借鉴美国经验完善我国的逆周期财政工具提出了建议。
  • 新观察
  • 新观察
    程艳
    2011, 12(7): 102-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