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冯志轩
    2012, 1(3): 5-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批判地回顾了新古典经济学对于国民收入中劳动报酬占比的讨论,认为新古典经济学在解释劳动报酬占比时存在问题和缺陷。之后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分析这一问题时的思路,给出了探讨劳动报酬占比的替代性的指标和方法,利用这一指标重新分析了中国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趋势,认为中国劳动报酬占比在2002年之前呈现上升趋势,2002年之后开始经历剧烈的下降;同时对比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的这一指标,认为中国的劳动报酬占比剧烈下降与国际整体环境相关。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周 毅 李京文
    2012, 1(3): 14-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早期"区位论"的启示:利用地区资源区位优势合理布局产业空间;中期阶段均衡与非均衡论启示:经济结构演进是发展主要动力;近期阶段区域创新体系的启示:区域网络管理结构及技术创新能力是国际竞争力的决胜王牌;当代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启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国情特殊性在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全球视野分析,中国区域经济是世界特殊类型问题区。
  • 理论经纬
    张晋武
    2012, 1(3): 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共财政的宗旨性特征是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理论问题之一。目前理论界对公共财政宗旨性特征的流行解释是将其集中归结为弥补市场失效,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本文认为,按照公共财政的逻辑和历史真谛,公共财政的宗旨应是谋求或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 理论经纬
    孙敬水 董立锋
    2012, 7(3): 27-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为研究对象,界定了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内涵和判断标准;从收入差距、经济增长、资源配置效率、社会稳定与公平几个方面构建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测度方法;利用统计数据,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进行测度。研究结果显示:1990—2010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从静态和动态角度看,各类适度性评价指数在1995、1996、2002、2005和2010等年份表现较差,而其他年份的适度性处于基本适度与适度之间。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原鹏飞 操 君
    2012, 1(3): 37-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行业投资外生性增加的角度,用CGE模型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力从多个层面进行了系统地考察和比较,结果发现,不但不同行业对相同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有着较大的区别,相同行业对不同变量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就GDP和就业而言,农林牧渔业、轻工业以及服务业等劳动或服务密集型行业投资外生增加对拉动GDP增长和带动就业增加的效应较大;对于总投资、总产出以及进出口,行业投资外生增加影响较大的几乎都是一些资本密集型行业,或者与其他行业关联度普遍较高的采矿、能源、重工业以及建筑业等行业,其中尤以建筑业的影响最大。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白 华
    2012, 1(3): 46-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有研究大多认为内部控制是制度,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之间存在交叉重叠的关系。这会导致多套管理制度并存于企业的混乱局面。事实上,内部控制不是制度,而是职能,是管理职能中的控制职能。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不存在谁包含谁的问题,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涵义相同,公司治理中体现了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思想。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具有内在一致性,可以统一于一套企业管理制度之中。
  • 体制改革
    李 猛
    2012, 1(3): 5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实证研究了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的经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县乡财政困境具有很大的惯性,其破解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在县级政府尚未完全脱离地级市管辖的情况下,单纯依靠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县乡财政困境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加剧了;在基层政府存在财政困境的情况下,压缩其经济建设支出,财政困境将进一步加剧;推行省直管县改革,县域经济增长及其波动的变化趋势具有不确定性;压缩财政供养人口,将促进县域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高 鹏 刘燕妮
    2012, 1(3): 59-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根据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个评价维度及22个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反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子,将加权总因子转换为可持续发展绩效,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聚类对我国31个省域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显示出四个不同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层次:华东主要省份农业可持续发展绩效较好,华中、华南及华北地区发展绩效次之,东北、西南部分省份排名第三,西北部分省份发展绩效较差。四类农业可持续发展层次的差异产生于农业系统内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各子系统协同耦合的差异。本文从四个子系统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区域间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差异的原因,并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 三农问题
    黄宝连 黄祖辉 顾益康 王丽娟
    2012, 1(3): 66-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围绕满足城镇化发展对土地的需要,各地掀起了新一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本文以产权理论为视角,讨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本质以及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凸显的产权矛盾,通过成都市试验区实践创新活动的分析,提出了以确权颁证为逻辑起点的成都路径图,指出我国当前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即确保农民土地权益,构建"还权赋能"的工作机制;拓展交易平台内涵,健全服务平台的运行机制;完善土地法规,建立统一的土地市场。
  • 三农问题
    史亚荣 何泽荣
    2012, 1(3): 74-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受行政体制、内部治理状况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既带来机遇,也形成挑战。推进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既要立足改善我国农村金融的"旧"生态,也要着眼于构建适应城乡一体化需要的"新"生态。既要消除旧弊,也要积极适应形势要求,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 资本市场
  • 资本市场
    孙 晶 李涵硕
    2012, 1(3): 80-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融集聚使集聚区内部的金融产业和相关产业联系更加紧密。金融发展通过作用于产业结构变动的内在机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水平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引入区位熵从银行、证券、保险三个方面分析了31个省市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然后利用2003—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借助时刻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度,发现金融集聚对我国东、中、西部的产业结构升级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银行业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贡献度明显大于证券、保险业。
  • 比较与借鉴
  • 比较与借鉴
    林跃勤
    2012, 1(3): 87-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是国家之间竞争发展的一种由来已久的现象,而后发国家赶超的动力在于经济更快增长。但是后发国家的赶超发展并非是直线式的高速发展,赶超成功案例并不多见的事实凸显赶超式增长本身充满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增长方式及时有效的转换尤显其必然性和重要性。作为20世纪的赶超国家,前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凭借独特的计划经济增长模式一度取得了高速增长,完成了从一个欧洲落后农奴国家到工业发达超级大国的"惊险一跃"。但它为何没有走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陷阱呢?本文试图回顾与分析前苏联经济增长变化轨迹、增长方式根本性软肋及其与赶超失利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总结后发国家持续赶超的应循之道,以便为快速赶超中面临诸多可持续发展难题的中国提供有益的启迪。
  • 比较与借鉴
    孙晓华 秦 川
    2012, 1(3): 95-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影响着上下游企业之间物质、信息和能量的流动,对于协调与处理产业链上的纵向关系,推动产业升级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对产业共生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了考察,以美国、欧洲和日本汽车产业为例比较分析了三种共生关系的特征,讨论了不同共生关系下的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即科层式治理适用于寄生共生关系,领导-市场型治理符合偏利共生关系,模块-关系型治理则有利于互惠共生关系。进而,根据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的选择思路。
  • 新观察
  • 新观察
    龙朝阳
    2012, 1(3): 103-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