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诗白
    2013, 4(12):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顾海良
    2013, 10(12):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洪银兴
    2013, 10(12):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逄锦聚
    2013, 10(12): 9-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伟
    2013, 10(12): 1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林岗
    2013, 10(12): 1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赵德武
    2013, 10(12): 1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宗益
    2013, 10(12): 14-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灿
    2013, 10(12): 14-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丁任重
    2013, 10(12): 1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宇
    2013, 9(12): 17-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经济学家》编辑部
    2013, 10(12): 18-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于光远先生是中国老一辈经济学家,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逝世,是中国学界的巨大损失。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不少专家学者在中国民生研究院、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举办的于光远追思会上寄托哀思,抒发承志,现将他们的发言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黄桂田 孙露晞
    2013, 10(12): 27-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英国在1761—1960 年间200 年的经济增长因素分解研究发现,决定和影响英国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在继投资扩张之后,创新或技术进步并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支撑要素。实际情况是技术因素和资本扩张因素不是具有强烈的阶段互补性,就是呈阶段性的更替。这与以索洛模型为代表的现代经济增长模型诠释的决定长期经济增长因素的假说和现在正普遍流行的观念存在差异。中国在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既要重视创新和技术进步,也不能简单抛弃资本积累。
  • 理论经纬
    陈佳美
    2013, 10(12): 36-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组织创新是组织保持活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组织创新行为通过经济增长的效率、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三个维度驱动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由于组织创新是一个打破旧的组织系统、建立新的组织系统的过程,在旧系统被新系统替代的过程中必然经历一个无序状态,组织创新无序状态制约着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本文在对组织创新驱动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组织创新无序状态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约束分析,并提出组织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实现路径。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张晓 玫罗鹏
    2013, 10(12): 4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1991—2011 年的中长期信贷/GDP 面板数据,运用IV - 2SLS 方法考察了商业银行中长期信贷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 中长期信贷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U 型影响; 而这种影响是由地区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共同作用造成; 中长期信贷对规模效率影响的门槛值小于中长期信贷对技术进步影响的门槛值。本文的政策启示是为了增强银行信贷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应该加大中长期信贷在信贷总额中的比重,提高对民营企业信贷资金投放比例,利用中长期信贷资金缓解民营企业的投资约束,引进并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进而达到自我创新能力的提高。
  • 发展战略研究
    杜书云 万宇艳
    2013, 10(12): 5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工业结构低碳化的视角,本文依托2000—2011 年我国工业12 个主要碳排放行业的截面数据,建立我国工业各行业碳排放的面板协整模型。模型分析结果揭示了我国工业各行业的碳排放量、实际工业总产值和碳效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度量了我国工业各行业的碳排放特征,为我国制定长期碳减排战略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提供了依据。
  • 发展战略研究
    张广辉 魏建
    2013, 10(12): 57-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界定了土地红利的基本概念,进一步对土地红利三个分配主体所获土地红利份额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认为当前的土地红利分配为“重工业化、轻城镇化”格局,改革的方向应为“工业化、城镇化并重”方式。进一步认为长期内通过工业化吸收农民工作进增加收入的补偿方式要好于短期内给予农民一次性较高补偿的方式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林毓铭
    2013, 10(12): 65-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 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国家发改委将“研究制定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列为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然而,25 年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并不顺利,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走向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路径还异常艰难。理顺体制,完善机制,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各项综合配套改革多管齐下是迈向成功的关键。
  • 资本市场
  • 资本市场
    李恒 吴维库
    2013, 10(12): 7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运用战略群组( Strategic group) 方法,确立了战略群组划分关键性变量,通过聚类分析将行业内具有相同战略特征的银行进行了群组划分,并运用聚类和包络分析对2005—2012 年期间我国银行战略群组并购效率进行测算。发现银行战略群组并购绩效与并购对象区域、关联背景、并购方式等存在差异性影响,并且不同战略群组间并购绩效指数显著不同。最后本文讨论了我国银行战略群组分析工具与并购策略选择、并购绩效影响,对我国银行并购战略投资实践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朱方明 屈恩义 王弘
    2013, 10(12): 84-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课题组通过深入四川省通江县、南江县、巴中市山区农村,进行居民家庭调查,采用统计方法对山区贫困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山区的贫困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收入水平低的问题,还是山区农民和社区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整体反映,是山区居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对封闭落后的综合反映。因此,单纯依赖转移支付的补贴政策和孤立的扶贫项目分散推进政策可能是缺乏效率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三化联动、协调发展,是我国山区反贫困的根本出路。
  • 比较与借鉴
  • 比较与借鉴
    王庆
    2013, 10(12): 93-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今世界,财政风险加剧对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究其原因,是宣扬个体自由的现代经济理论把欲望与人性等同起来,使无限欲望与有限资源矛盾升级难解,只好转而依赖公财政寻求解决之道,并在历次危机中因干预有效而强化了对公的依赖,终造成公私间的失衡。实际上,财政不仅具有经济属性,干预和推动经济增长以实现私人利益; 财政还具有伦理属性,规范和构建和谐关系以实现公共利益。面对当前公共危机的频发,我们应深刻认识到财政所具有的二元属性,并通过公共伦理重塑、财政考量指标体系构筑、现代公民培育和预算建设等措施,努力尝试实践生产与伦理并重的二元财政,从而回复公与私的动态均衡,为解决公共危机、实现和谐奠定基础。
  • 总目录
  • 总目录
    2013, 10(12): 101-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