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经济学家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期刊获奖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13年, 第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3-02-05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理论经纬
发展战略研究
资本市场
体制改革
比较与借鉴
新观察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学术源起、实践探索与理论反思
范从来 杨继军
2013, 12(2): 5-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回顾了现代化的学术源起,并给出了一般性的涵义,结合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探索,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独特意涵,即中国的现代化是开放的、分区域分阶段进行的、是内生和外源的统一、是以经济现代化为先导、渐次拓展的全面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走的是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促成了我们对现代化中诸多问题的反思,这就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的边界如何确定? 区域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特殊性何在? 经济增长的动力、模式如何变化? 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如何“脱钩”? 如何摆脱“贫困化增长”的困境?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国民收入十年倍增规划
刘承礼
2013, 11(2): 15-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在2010—202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文章从政治经济体制、自我调适与学习能力、内需潜力方面探讨了完成这一倍增规划的可能性,并从经济发展方式、环境、人口和收入不平等角度剖析了制约国民收入倍增的因素。文章认为,尽管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存在制度和存量上的潜力,但仍需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改革方面作出努力,以确保国民收入在数量倍增的同时实现质量的改善。
理论经纬
Select
理论经纬
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史著作中的恩格斯及其经济思想
王志林 余冰
2013, 12(2): 24-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了解西方经济思想史著作对于恩格斯及其经济思想的评价,有利于我们完整地把握恩格斯经济思想及其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认识到恩格斯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本文依次从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史著作中的恩格斯其人、恩格斯的思想来源、恩格斯在经济学领域对于马克思及其思想的影响和恩格斯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地位和贡献等几个方面介绍西方经济学者对于恩格斯及其经济思想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进而窥视恩格斯在整个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我们对于恩格斯及其经济思想在马克思经济学乃至整个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
Select
理论经纬
为什么大工业没有割断农业生产中的家庭纽带—— — 马克思农业资本主义理论的解读及发展
陈纪平
2013, 11(2): 33-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本雇佣劳动方式在工业中快速实现的原因在于,工业容易从时间与空间上进行逻辑化组合。畜牧业具有类似工业的技术特性,因此顺利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种植业则因为农作物生长对季节与土地的高度依赖性,其家庭生产组织模式未被“资本雇佣劳动”方式所替代。马克思的经典论述显然注意到了两个农业部门的差别,指出畜牧业是农业资本主义的先导,种植业生产组织将逐步由家庭农场过渡到资本主义农场。
发展战略研究
Select
发展战略研究
生态补偿的理论标准与测算方法探讨
李国平 李潇 萧代基
2013, 12(2): 42-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态补偿的理论标准是测算生态补偿的实际标准和选择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方法的重要依据。本文探讨了生态补偿的理论标准,界定了我国生态补偿的概念,从正负外部性内部化的两个层面梳理了现有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依据和测算方法,初步讨论了基于理论标准的生态补偿的测算方法。
Select
发展战略研究
行为基础观、行为转型与战略创业主导的中国集群升级
吴义爽
2013, 12(2): 5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集群升级“结构主义”分析的局限,本文试图以企业行为为中心来探求中国集群的升级机理。文章首先基于行动者主体性对集群组织的本质进行了“元分析”,并在一般意义上提出了集群演进动力学的“行为基础观”。据此,文章讨论了中国集群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演进过程,认为生存型创业行为主导下的集群无法走出低端循环的演进路径,而企业从生存型创业向战略创业的行为转型构成了中国集群升级的微观支撑。进一步,文章分析了战略创业主导下中国集群升级的价值网解构与跃迁机理。文章基于行为基础观在超越结构主义分析的基础上,为中国集群升级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考。
资本市场
Select
资本市场
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与演化的动力模式研究
闫彦明 何丽 田田
2013, 12(2): 58-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金融中心发展模式,其中对发展模式产生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在于政府、市场这两类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各种发展模式相应地体现出政府、市场各异的协同方式。本文探讨了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与演化的机理,从金融中心能级、主导驱动力两个维度,对各金融中心模式的特点、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重点分析了伦敦金融城“业界自治”管理模式的举措与经验,提出了我国各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政策建议。
Select
资本市场
养老金制度融资方式转轨的理论思辨
龙朝阳 申曙光
2013, 12(2): 66-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养老金制度向基金制模式转轨能否改善制度收益率? 能否提升制度自身的可持续性? 这两个关键问题厘清与否关乎养老金改革的成败。纳入运营风险、转轨成本与管理费用考量,基金制模式不具备收益率与可持续性的优越性。就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而言,面对规模巨大的“空账”与无法做实的“实账”的严峻现实,在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方针的基础上,实行“分阶段做实”更可取,现阶段建立缴费确定型的现收现付制不失为一项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改革。
体制改革
Select
体制改革
中国式内需的“三维”困境及治理
胡志平
2013, 12(2): 75-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式内需存在“三重”失衡: 宏观上投资与消费失衡,中观上政府与居民消费失衡,微观上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失衡。“三重”失衡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三维”的逻辑结果,即内生于政治绩效之维、财政经济之维和社会公平之维的“三个偏向”: 投资偏向、政府偏向和城市偏向的结果; 因而要实现扩大内需的政策必须是进行“三维”联动机制建构,在短期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动力支撑点、中期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作为制度匹配点而长期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关键基础点。
Select
体制改革
进入管制与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基于行业面板的实证研究
刘丹鹭
2013, 12(2): 84-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我国服务业管制政策对行业生产率的影响。运用一个基于服务产品的垄断- 竞争模型,本文分析了管制对生产率的作用机制: 管制强化了垄断,不利于高效率企业的进入和在位企业的创新。经过对2003—2010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发现,当放松管制体现为国有以及集体企业垄断力量的下降时,它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正面关系; 当放松管制体现为私营以及外资企业实际进入和市场自由化时,它与生产率增长存在负面或不相关的关系。以上结果可能是我国服务业垄断性过强、市场化程度不够的表现。
比较与借鉴
Select
比较与借鉴
从英国第一次经济危机到欧债危机:一致性的理论诠释
向国成 曾祥炎
2013, 12(2): 93-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1825 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至今,经济危机理论林立,但并没有形成对不同表现形式的经济危机都能进行合理解释的逻辑一致的理论框架。文章主张“回到马克思”,在其建立的“分工—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运动—生产与消费失衡”的逻辑链条上,结合财产权、财政权、货币权的宏观影响,对各种经济危机给出逻辑一致性的理论诠释。马克思认为,分工产生了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运动,使生产与消费在时间、空间、主体上的脱节与失衡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他着重分析了对抗性的分配制度( 财产权) 如何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从而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本文认为在分工高度发展,进而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运动演化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并存的经济形态下,财产权、财政权、货币权的偏袒性政策以及它们的组合,会增强生产与消费失衡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并演绎出多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经济危机。
新观察
Select
新观察
大学场域资本的结构、位置与关系
金元平
2013, 12(2): 102-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