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诗白
    2013, 12(6):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逄锦聚
    2013, 12(6): 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会军
    2013, 12(6):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方健
    2013, 12(6): 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沈斐
    2013, 12(6): 1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马克思的误解与诋毁,大多源自对《资本论》方法的不理解。“资本内在否定性”是马克思辩证法在《资本论》中的具体表达,它自身内含“发展”的特质,即: 其逻辑展开(研究方法)与历史表达(叙述方法) 在实践中相互印证而达成发展中的一致; 其生命力和前进力源自现实经济生活中不断生成的矛盾张力。作为方法论的资本内在否定性,是《资本论》方法在当代的应用与发展: 它以现实与理论的双重批判为研究目的、以特定的资本积累结构为研究对象、以中间层次的分析为研究方法,旨在为世界经济提供一种唯物史观的演化论认识,为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奠定方法论基础。在这一研究视域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不可估量的世界历史意义。
  • 理论经纬
    王开科
    2013, 12(6): 2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有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的视角,阐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般化发展过程的演进策略,并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阶段性进行了划分,指出了不同产业类型发展中的资源配置重点。在具体发展路径选择上,文章以资源配置满足产业发展的差别化需要为准则,提出: 当前阶段我国应实施“阶梯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策略,以优化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的相互作用为切入点,兼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吸收外来技术、开展原始技术创新三类活动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同时,要重点关注引进技术吸收过程中的再创新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过程中的技术跨越,实现不同“阶梯”层级间的有效衔接。
  • 理论经纬
    蒋緒 裴平 方先明
    2013, 12(6): 3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开放条件下,一国经济周期是否具有国际趋同性,对于该国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影响。为检验中国经济周期是否具有国际趋同性,本文构建了周期自回归模型,并选取中国、美国、英国和日本1996 年1 季度至2012 年1 季度的GDP 数据,以及1996 年1 月至2012 年5 月的CPI 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主要结论是: 无论是GDP 增长率还是CPI 增长率的变动趋势所表征的中国经济周期,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并不相同,既不像美国和日本那样变换频率较高,状态转换频繁,也不像英国那样变换频率较低,状态转换缓慢,中国经济周期不具有国际趋同性。这一研究结论能够为中国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经济政策和推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重要依据。
  • 理论经纬
    马国旺
    2013, 12(6): 4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后凯恩斯货币经济学中的代表性观点,本文重新阐述了信用货币、银行存款和存款准备金的本质及其在货币运行机制中的作用,指出信用货币是银行贷款创造的存款,银行贷款是货币增长的主要源泉; 讨论了利率、流动性偏好、风险评估和信贷配给等因素在信用货币创造和回流两条路径中的作用,突出信用货币循环的内生性; 分析了短期与长期货币供给曲线的特征及其内在关系。这是一种不同于主流经济学的货币运行机制,它从逻辑上否定了货币乘数理论和可贷资金说。本文依据我国经验验证了上述假说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五个方面阐述该假说的理论与政策启示。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高强 刘同山 孔祥智
    2013, 12(6): 48-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家庭农场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农业微观经济组织。随着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加快推进,家庭农场将会成为现代农业经营的重要模式选择。本文对家庭农场的定义、特征及类型进行了梳理与归纳,运用制度变迁相关理论,辨析了劳动力市场制度、土地流转制度与社会化服务制度与家庭农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其产生的诱因条件、制度安排与影响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家庭农场制度是对我国家庭经营制度的继承和完善,既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 三农问题
    吕晓兰 姚先国
    2013, 12(6): 57-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使用2008 年执行的CHIP 数据的城市移民部分,考察了不同类型职业流动及其收入效应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职业流动具有不同的收入效应; 相同的职业流动行为,收入效应的性别差异显著。工作原因、家庭原因两类主动流动均显著提高了男性农民工的后续收入水平; 虽然女性农民工具有更高的工作原因主动流动倾向,但其从中获得的收入回报明显弱于男性,家庭原因主动流动反而降低了其后续收入水平; 单位原因被动流动显著降低了男性农民工的后续收入水平,但对女性农民工影响不显著。从在职搜寻工作行为视角考察农民工职业流动动机,同样发现了显著的性别差异。因此,为实现农民工适度流动和稳定就业,除重视其共同诉求外,也不能忽视其性别差异的异质性因素。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胡晨光
    2013, 12(6): 69-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集聚经济圈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但其高速增长和产业集聚具有什么样的空间特征,国内外鲜有人研究。本文认为,集聚经济圈发展形成过程中的产业集聚是其经济高速增长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明显的点轴增长特征。在不平衡增长的理论视角下,本文基于集聚经济圈内部次区域城市比较优势变化,以及城市增长相互联系、影响,结合增长收敛的分析框架,解构了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点轴增长内在机理和收敛特征。研究不仅解构了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点轴增长空间特征的“黑箱”,而且从经验上证实了“不存在绝对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收敛研究仅具统计意义”的理论观点,丰富了增长收敛的理论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何龙斌
    2013, 12(6): 78-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2000—2011 年国内污染密集型产业相关工业产品产量面板数据的研究,揭示国内东、中、西及东北四大区域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路径。从全国整体来看,西部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净转入区。转入的主要是资源和能源类产业,无产业转出。东北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净转出区。除水泥外,所有污染密集型产业均向区外转移。东、中部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选择性转移区。东部地区一方面转入钢铁等产业,一方面转出化工等产业; 而中部地区一方面转入部分化工产业,一方面转出能源产业等。建议从国家层面对西部污染产业转移以及东北工业振兴予以高度重视,并从承接地的环境承载力、工业区位因素以及污染排放控制技术三方面统筹国内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
  • 资本市场
  • 资本市场
    邓菊秋 龚秀国
    2013, 12(6): 87-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密切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美元汇率战略调整的具体实际,从理论与实证角度探讨了2009 年以来美元汇率战略对我国央行货币供应量的国际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美元战略性贬值对我国央行外汇资产与外汇占款具有十分显著的、反方向的作用效果,人民币汇率也有非常显著但同方向的作用效果。文章最后建议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以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李普亮 贾卫丽
    2013, 12(6): 94-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税收持续快速增长与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并存的现实引发了人们对税收负担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关注。本文的分析表明,税收负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十分复杂,理论上前者并不必然会对后者产生挤出效应。基于1998—2011 年省际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检验发现,税收收入增长不仅没有抑制居民消费增加,反而对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挤入效应。这一似乎违背直觉的结论表明,税收收入快速增长本身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实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进而推动税收收入与居民消费的协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