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洪联英 邹蕤羽 罗能生
    2014, 11(10): 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快速推进,但如何优化配置公共财产所有权边界问题,一直是一项非常困难而复杂的现实课题。本文以一个政府、服务企业的公共产权配置为基准模型,利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不完全合同和权力理论来揭示混合经济中公共产权配置的实质及其机制。本文超越西方产权理论以私有产权为基准的分析理路,提出一个混合经济条件下公共产权配置的理论分析框架,指出其有效配置应该是客体效用评价、主体专用性投资、主体权力收益三个关键维度的择优匹配过程。利用这一分析框架,论文对自然垄断行业、非营利性组织两类典型公共产权边界的配置进行应用分析,验证了理论框架的有效性并得出一些启发性的结论。本文的研究为当前我国混合经济态势下如何优化配置公共财产的所有权边界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理论依据。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张敏
    2014, 11(10): 17-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服务外包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以"outsourcing"为关键词,检索SSCI数据库中1990年至2013年间所有服务外包理论研究文献并按被引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列,选择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30篇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服务外包的理论研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三大研究领域,但其理论研究体系同质化程度明显而集中趋势不够,整个理论体系不够稳定和成熟,正处于一个学科知识线性积累的成长阶段。为此,要加强服务外包的基础性研究,重视社会背景研究,拓宽服务外包理论研究的技术背景。
  • 理论经纬
    何宗樾 徐滇庆
    2014, 11(10): 26-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36个国家2010年的横截面数据实证分析表明:个人所得税与基尼系数存在着相关关系,即个人所得税越高,社会公平程度越高。并利用美国、英国、韩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俄罗斯等典型转型国家的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动态面板模型,稳健性检验表明:无论是转型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都是调节收入差距的重要杠杆。在中国经济改革中虽然实行了利改税,但是税收负担依然落在企业头上,个人所得税的比重依然微不足道,因此缺少了调节贫富差距的杠杆,导致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方福前 孙文凯
    2014, 11(10): 35-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问题上不存在一个一致的结论,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的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究竟如何需要进行具体分析。本文在不同理论框架下讨论政府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和社会总消费的关系,尤其注重在长期稳态增长路径上考察政府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我们发现,在不同模型框架下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不同的。我们用2007—2012年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验证了这些影响。结果发现,我国政府消费性支出与居民消费率和总消费率之间存在负向影响关系,说明了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和社会总消费有一定的挤出效应。这个结论更符合政府支出不进入生产函数的动态一般均衡理论的预测。
  • 发展战略研究
    周克清 马 骁
    2014, 11(10): 45-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国家治理要求重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及政府间的关系,其对法治、民主和社会公正的追求正是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目标,二者在价值追求上具有天然的同一性。但我国的财政实践与现代国家治理和现代财政制度的共同价值追求尚有较大距离,故而亟需按照现代国家治理的价值导向,推动现代财政制度建设。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沈坤荣 余红艳
    2014, 11(10): 5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扭曲的税制结构是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重要内因之一。随着经济结构转型的推进以及原有制度红利的消失,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增长模式逐步进入从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阶段的转变时期,税制结构的优化将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中国税收现实的研究发现:中国亟须通过增加制度供给,改善与调整扭曲的税制结构,建立统一税制,改善治税理念,重新获得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注入新动力。
  • 体制改革
    袁 博 刘凤朝
    2014, 11(10): 6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选取1995—2012年城镇化率、外商直接投资(FDI)、单位研发投入授权的专利数等指标,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和城镇化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三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创新对城镇化的作用不同,二者呈现差异性。脉冲响应的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城镇化的发展一直处于正向带动作用,技术创新对城镇化的冲击响应存在短期滞后效应。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技术创新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效果不明显。最后,本文就技术创新及外商直接投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资本市场
  • 资本市场
    邓 翔 蒋坤宏
    2014, 11(10): 67-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货币政策和资本监管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体系,有必要讨论二者在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上的配合问题,而这个问题在后危机时代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信贷模型分析了货币政策和资本监管协同作用的微观基础,并用1998—2012年我国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我国严格执行资本监管之后,对信贷的扩张确实有制约作用,而且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有显著影响;资本越充足的银行信贷规模扩张越快,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要求(8%)的商业银行即使在扩张性货币政策下也放缓信贷增速。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和资本监管联合操作的微观机制是存在的,在逆周期调控和控制金融风险上应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
  • 资本市场
    兰 草 李 锴
    2014, 11(10): 77-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效的碳金融交易体系,将有效地促进碳成本向碳收益转化、提升能源链转型的资金融通效率、完善气候风险管理和转移功能,促进中国碳金融体系与世界接轨,推进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完善创新。本文基于金融效率理论和评价指标,对碳金融交易体系效率进行界定并构建了碳金融交易体系效率评价指标。利用1997—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对中国碳金融交易体系效率进行了量化评估,发现无论从储蓄动员能力指标还是碳金融资本配置效率结果均指出现阶段中国碳金融交易体系缺乏宏观效率。
  • 比较与借鉴
  • 比较与借鉴
    赵德昭
    2014, 11(10): 86-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外商直接投资和城市化对我国劳动力市场转型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外资产业在东部沿海的产业集聚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共同推动了"民工潮"现象的出现,外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民工荒"的产生,而现阶段快速城市化及由此导致的农民工转型已成为"农村空心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政府可利用外资产业梯度转移的战略机遇加快解决区域劳动力市场的不均衡性,并积极推动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形成有利于城乡统筹的制度安排,最终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均衡发展。
  •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
    王柏杰
    2014, 11(10): 94-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方政府行为对债务积累起着关键作用。地方政府不但是地方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而且它更是一个组织,符合"经济人"假设。在垂直集中的选拔制度、以GDP作为主要指标的考核制度与中国特色的财政联邦制度等多重约束下,我国地方政府有着增加投资的巨大激励,并有典型的"利己主义"即腐败和"道德困境"即深信中央政府会"兜底"的特征,结果造成了地方债务高垒。构建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改变单纯以GDP为主要指标的考核制度及实施举债追责制是控制地方债务风险的解决办法。
  • 新观察
  • 新观察
    余 珮 张 搏
    2014, 11(10): 103-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