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崔向阳 崇燕
    2014, 11(12): 5-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的很多思想接近于现代价值链理论,包括价值增殖链,生产过程的非独立化和片面化国际分工对外贸易以及民族国家的作用等本文归纳了价值链分工的基本特点形成条件和动力机制; 使用马克思的国际价值规律和国际生产价格规律理论研究了价值链的利润来源,即工序内竞争和工序间竞争形成的三种国际超额利润; 总结了构建国家价值链的四种基本形式,即产业资本驱动型商业资本驱动型金融资本驱动型和生产要素驱动型; 提出了构建国家价值链的政策建议,包括: 双重嵌入双手并举双链协同四轮驱动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周 冰
    2014, 11(12): 14-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系列过渡性制度安排逐次替代是体制平滑转型的推动机制因为过渡性制度安排能够获得适应性效率,从而为后续的改革持续地提供动力虽然过渡性制度安排的边际效率递减,但是只要后续改革能够及时推出,整个改革过程的经济效率就会呈现一条波动上升的曲线,推动体制的平滑转型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李怡乐 孟 捷
    2014, 11(12): 2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劳动力商品化程度取决于资本积累体制中与雇佣关系和劳动力再生产相关的各类制度安排,去商品化的制度赋予了工人抵御市场风险和展开议价行为的能力,可以预期,此类制度安排是有利于劳动报酬份额提升的本文选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商品化程度的代表性影响指标,构造了劳动力商品化程度的综合变动指数,并与劳动者报酬份额的变化进行比照,考察了二者在大约三十年间的变动趋势和对应关系通过回归分析,验证了劳动力商品化程度与劳动者报酬间( GDP 中的劳动份额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资份额) 的负相关性。
  • 理论经纬
    马红旗 王 韧
    2014, 11(12): 33-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学术界对人力资本形成理论的认识主要有两个阶段; 一是个体的决策和努力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主要强调供给因素; 二是经济载体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主要从干中学展开论述,开始强调需求因素本文认为: 仅从供给层面讨论的人力资本实属潜在人力资本,潜在人力资本必须在容纳竞争激励机制的体制环境下与经济载体相结合才能形成真实人力资本;干中学思想开始从需求角度认识真实人力资本,但因缺乏制度分析,又遇到种种挑战与质疑据此,论文对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对人力资本形成的认识进行了总结并回顾了这一理论面临的挑战,最终对人力资本的形成理论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看法


  • 理论经纬
    钱 津
    2014, 11(12): 42-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陈豹隐教授在民国时期对于财政学的研究,思想丰富且深刻。他清楚地区别了财政经济与其他经济的不同,这对于今日中国做好财政工作,稳定国家经济,发挥经济大国作用,鲜明地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他的关于预算未议定与不成立问题的研究和阐述,凸显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意义,留下了当今财政学理论研究必须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他对财政收入即公共收入做出了公经济收入与私经济收入的明确区分,是十分重要的,既是当前财政改革需要的思想认识基础,也是当代学习财政学知识必不可少的内容。更可贵的是,陈豹隐教授对于财政学的研究是建立在对于财政思想史研究的基础之上,他在这方面的论述颇有见地,非常值得今日的研究者学习,更应受到后学者们的敬仰。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杨志远 裴长洪 吴婷
    2014, 11(12): 48-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逐步形成了由外需带动的高增长高顺差的外向型增长模式,而服务业却出现了高增长高逆差的新增长模式,这与传统贸易理论提出的服务业与服务贸易高度相关的结论相悖,也与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增长模式完全不同。我国服务业近年来的高速增长与服务贸易之间的相关性为什么没有体现在外向型的增长模式上呢?本文在Grossman-Helpman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技术外溢参数,以此分析了服务资本要素跨国流动对服务业增长模式的动态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服务资本跨国流动通过作用于服务市场开放度和服务资本外溢性来影响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相关性,进而改变服务业增长模式。上述结论意味着服务产业政策与服务贸易政策的协调对于服务业可持续增长十分重要。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肖金萍 胡培兆
    2014, 11(12): 6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行城镇非正规自雇者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内在负向激励机制,便携性差,与自雇者收入差距大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其根源在于放宽缴费基数和缴费率限制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非正规自雇者。完善自雇者养老保险制度,应基于统筹发展理念,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强制和资金吸引并用的原则,在保持现有基本模式的基础上,降低进入门槛,加强缴费和养老金受益之间的联系,按自雇者收入的高低,分类实施养老保险制度。 
  • 体制改革
    刘伟 冯涛
    2014, 11(12): 68-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要素的合理配置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人力资本纳入经典钱纳里模型进行扩展,首次研究了1994—2011年间中国服务业增长过程中的要素再配置效应。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主要源自要素尤其是资本的驱动,要素再配置的"结构红利"几乎不存在。资源错配导致了要素再配置效应的低下,而造成我国资源错配的本质原因在于政府主导的具有金融垄断性质的投融资体制以及用工机制扭曲和供求失衡的劳动力市场。提高要素再配置效应,释放"结构红利",关键在于不断突破制约我国要素市场发展的制度藩篱,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 资本市场
  • 资本市场
    何 靖 杨胜刚
    2014, 11(12): 79-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版Basel III"的实施重新确立了普通股在资本监管中的主导地位。本文着眼于银行的权益资本融资,通过我国152家商业银行2001—2012年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银行核心资本调整行为的特征及股权结构对其产生的影响,寻求未来资本监管机制的对策。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目标核心资本比率,当现实核心资本比率偏离目标水平时,向上调整的速度总是低于向下调整的速度,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民营控股或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会进一步强化这种非对称性,而中央政府控股或地方政府控股的股权结构则会弱化该特征。最后,本文从政府控制和银行内部治理的视角为监管当局在Basel III的框架下分阶段、分内容、分个体地实施差异化资本监管提出了政策建议。
  • 资本市场
    刘新争
    2014, 11(12): 92-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与承接是推动我国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资本要素在一国内部的空间流动与配置,是实现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的重要途径。由市场主导的资本流动决定了资本自西向东的空间布局,而地方政府的竞争机制、资本市场一体化程度、区域市场自由度、资本利润率的区域差异等因素进一步巩固了资本流动的这一特征,导致资本流动与产业转移大背景下劳动力要素自东向西的相反回流趋向。资本流动和劳动要素流动在空间上的错置,严重削弱了产业转移的经济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在中西部劳动力工资上行压力、资本投入缺乏效率、承接地政府之间的竞争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进一步被强化。要想提高产业转移效率,实现区域均衡增长,必须改善资本要素的空间布局。 
  • 新观察
  • 新观察
    李 定 赵旭亮
    2014, 11(12): 99-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总目录
  • 总目录
    2014, 11(12): 101-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