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范从来 张中锦
    2014, 11(9): 5-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收入分配一直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早期的功能性收入分配主要考察不同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的分配份额,后来劳动份额稳定性的广泛接受推动了规模性收入分配研究的繁荣,它主要探讨个体收入差距。由于功能性收入分配和规模性收入分配均蕴含着丰富的收入结构思想,此后形成了功能性与规模性收入结构研究并重的局面。基于功能性与规模性收入结构在理论和实证上的内在联系,本文展望了二者相融合的研究趋向,并指出在功能性与规模性收入结构优化的研究中应特别关注贫困、体现公平和重视包容性增长。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志国 刘吉恒
    2014, 11(9): 14-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3年我国所发生的"钱荒"实质上是一次轻微的货币危机。这种危机不能仅仅以流动性不足或流动性管理不善来解释。根据马克思的资本周转理论,当一个社会大量投资于一些周期较长的行业,由于持续追加货币资本而没有资本回流必然发生货币危机。铁路等周期较长的行业的投资带来了货币市场、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压力。为防范危机,应当按社会的客观需要确定合适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同时,通过管理和创新,缩短周转期间,抑制产能过剩。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王文 孙早 牛泽东
    2014, 11(9): 2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本质上是一个将经济资源从低效率部门转移到高效率部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顺利实现取决于一个运转良好的市场与一个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体系之间的兼容性。本文以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规模以上(微观)企业层面数据为样本所做的经验研究结果显示:(1)当产业政策促进了行业竞争时,行业内的企业资源错配程度则显著降低;(2)产业政策的覆盖面越广,则越有利于降低行业内企业资源错配程度。本文的引申含义是,一个有效的产业政策必须满足"确保目标产业的适度竞争性"与"产业政策的惠及对象(企业)足够广泛"两个基本条件。
  • 理论经纬
    穆怀中 陈 曦
    2014, 11(9): 33-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老年人口比重以及养老保险合意替代率等要素构建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模型,并以此作为判断城乡养老保险水平是否协调的根本依据,进一步采用养老保险宏、微观适度水平下限水平构建了城乡养老保险"适度系数"和"梯度协调系数",分析了城乡养老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文章对城乡养老保险"梯度协调系数"及其对社会福利改进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潘锦云 姜凌 丁羊林
    2014, 11(9): 4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良性发展的城镇化促进工业化转型升级,有助于实现城镇和产业融合发展,但我国城镇化在理论认识上存在"去工业化"等误区,在实践中存在伪城镇化等现象。我国城镇化畸形发展带来的诸多弊端,不仅成为制约工业化升级发展的因素,也已经成为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障碍。只有把握好中级水平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关系,处理好产城融合发展新理念对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协调好城镇化和工业化在新"四化"中的作用,才会在同步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中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 发展战略研究
    程玉鸿 程灵云
    2014, 11(9): 5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传统城市竞争力研究基础上,从城市竞合视角解析了城市竞争力的双重来源,即城市的内生竞争力与外生竞争力,进而构建了新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以大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实证案例,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城市竞争力评价,通过对1997年和2012年两个时点的比较分析,验证了城市竞争力源泉的双重性,分析了内、外生竞争力对城市竞争力的贡献差异及其变动成因。
  • 发展战略研究
    肖 挺 刘 华
    2014, 11(9): 58-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势必影响到环境污染的问题。本文通过将产业结构调整分设为产业结构均衡以及产业结构优化两类指标,以1998—2012年期间数据为样本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均衡化对于工业硫排放有着明显的限制作用,但产业结构优化除了对东部地区人均排放量有所抑制之外,基本呈现的是加剧节能减排问题的严重性。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潘素昆 袁 然
    2014, 11(9): 69-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同投资动机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促进产业升级的机理不同。市场寻求型OFDI可以扩大国际贸易、转移传统产业;资源寻求型OFDI能够打破资源短缺对新兴产业发展的限制;技术寻求型OFDI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研发资金。本文选取2003—2012年间58个样本国家的相关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三种类型的OFDI均为我国产业升级的原因,但存在滞后性;技术寻求型OFDI对我国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其次是市场寻求型和资源寻求型OFDI。为了促进产业升级,应重点发展技术寻求型OFDI,鼓励扩大资源寻求型OFDI,积极引导市场寻求型OFDI。
  • 资本市场
  • 资本市场
    马锦生
    2014, 11(9): 77-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陶普罗斯基(Toporowski)对金融危机发生机制的分析界定为结构性危机分析法,其通过金融体系结构变化与实体经济结构变化的辩证关系来阐释金融危机的发生机制。本文在陶普罗斯基(Toporowski)分析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金融化的内涵,拓展了对资本市场膨胀与崩溃原因的分析,突出强调了资本市场膨胀在适应宏观经济失衡的同时加剧了宏观经济的失衡。指出适应宏观经济失衡的债务经济运行机制的崩溃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 比较与借鉴
  • 比较与借鉴
    于 震 徐晓妹
    2014, 11(9): 87-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次贷危机"为分界线,采用SVAR模型对中美两国的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间的联动性进行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危机前,中国金融市场对美国各子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美国金融市场对中国股市、货币市场的影响较弱。危机后,中美金融市场间的联动性增强但存在一定非对称性。中国金融市场对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相较危机前略有增强,相比之下,美国金融市场对中国的影响则更加显著。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步伐加快、中美两国实体经济联系密切、投资者投资理念更加成熟以及信息传递便捷等因素,是使得两国金融市场联动性增强的主要原因。
  • 比较与借鉴
    魏作磊 陈丽娴
    2014, 3(9): 96-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物化消耗水平是衡量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运用1995-2011年间投入产出表进行的国际比较分析,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物化消耗比重明显偏高,这是制约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必须改变当前我国服务业高物化消耗现状,增加知识、技术、信息等服务性中间投入。
  • 新观察
  • 新观察
    王永龙
    2014, 11(9): 103-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