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叶晓佳 孙敬水
    2015, 6(2): 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界定了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协调性的内涵,构建了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协调性的测度方法,对1990—2012 年中国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之间的静态协调性和动态协调性进行统计测度。研究结论表明:中国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得到改善,经济效率持续提升,社会稳定程度缓慢下降,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从静态协调度来看,中国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三系统之间总体上处于基本协调状态,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处于非常协调状态,分配公平与社会稳定之间处于比较协调状态,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之间处于基本协调状态;从动态协调度看,中国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三系统之间总体上处于基本协调状态,从发展趋势看,各系统动态协调度均表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舒杏 霍伟东 王佳
    2015, 6(2): 16-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出口持续时间研究对保障出口贸易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UN Comtrade 数据库1998—2010 年产品层面的微观数据,客观估计了我国对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出口持续时间。结果发现,我国产品出口持续时间普遍较短,均值不到4 年,且贸易关系失败的概率具有明显的负时间依存性。我们进一步利用离散时间生存模型考察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引力变量对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与其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一致,同时,国家风险、贸易固定成本、汇率的波动、签订人民币互换协议、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初始贸易额以及产品多元化均会对出口持续时间产生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应积极推进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逐步扩大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人民币互换协议的签订、深度挖掘贸易双方互补的潜力,并在维持和深化现有贸易关系的前提下有效实施多元化战略。
  • 体制改革
    胡晨光 虞晓芬 杜群阳
    2015, 6(2): 27-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并论证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具有超垄断特性的理论假说,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房地产市场超垄断特性等因素对中国房地产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省(市)2005-2012 年房地产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1)中国房地产市场具有超垄断特性,房产品既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必需品,又是富有需求收入弹性的奢侈品;(2)虽然中国房地产市场具有超垄断特性,但房产品价格和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不会提高房地产企业总资产收益率,市场对房产品过度投资或者投机引起的房地产企业生产和管理成本的上升可能构成抵消企业因上述因素而获益的影响因素。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宋明顺 张霞 易荣华 朱婷婷
    2015, 6(2): 35-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宏观质量是反映经济发展满足社会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程度的指标。本文从竞争质量、民生质量、生态质量三个维度共选取8 个指标测度宏观质量指数,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并提出了国际标杆比对法。对我国2005—2010 年宏观质量的测评结果表明,与标杆国家水平比对,我国宏观质量呈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但仍处在重增长、轻民生和生态环保的粗放式发展状态。测评和比对的结果与我国及标杆国家2005—2010 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相吻合,说明本文构建的宏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水平判断方法比较客观、科学和具有可操作性。
  • 发展战略研究
    成定平
    2015, 6(2): 44-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投资过分倾向于第二产业是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通过调控投资结构能够加快服务业发展。本文利用1997—2011 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增加地方财政支出、对服务业减税等财政政策能显著改善投资结构,推动服务业发展;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产能过剩与产能不足的结构特征,使得实际贷款利率具有杠杆作用,能够诱导资金流向服务业;出口增长对服务业产生倒逼效应,催生新兴服务业态,拉动服务业发展。为加快发展服务业,应增加地方财政支出,对服务业实行减税,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并稳定和完善贸易促进政策。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高帆
    2015, 6(2): 53-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1992—2012 年中国31 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变参数反应模型和滚动回归模型研究了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结果显示:考察期内,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超敏感系数分别为0.6510和0.6659,利用LC/PIH 分析框架不能精确阐释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城镇的利率跨期弹性很不显著,而农村的利率跨期弹性利率显著为负;城乡居民的相对谨慎系数分别为11.890 和10.025,城镇居民的相对谨慎系数先降后升,而农村居民的相对谨慎系数先升后降,这导源于城乡居民的消费环境出现了趋势性转变。
  • 比较与借鉴
  • 比较与借鉴
    孙焱林 李华磊
    2015, 6(2): 63-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提出碳生产力变化的六重分解法,从国际比较的视角研究未来中国消减碳强度的路径选择。主要结论有:1980-2008 年技术进步与资本累积推动了OECD 国家碳生产力的增长,影响中国碳生产力增长的首要因素是源于技术效率的改进,其次是技术进步;偏向于重化工业的资本累积不利于碳生产力的增长,持续有效地改进技术效率和推动技术进步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环境技术差距,应当成为未来中国消减碳强度的主要政策着力点;实证检验表明,优化能源结构、开展国际贸易以及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对提升环境技术水平有积极意义。
  • 比较与借鉴
    谭娟 陈鸣
    2015, 6(2): 72-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际贸易隐含碳测算是调整能源消费与贸易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WIOD 数据库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对中国与欧盟直接进出口以及中国从欧盟进口加工再出口商品的隐含碳总量进行了测算,并利用指数分解法(LMDI)对影响中国出口欧盟隐含碳总量的出口规模、出口结构、能源结构、能源消耗效率以及生产技术五类效应进行了分析。通过对1995—2011 年的数据测算表明,中国对欧贸易的进出口隐含碳总量跨期增幅明显,且出口远高于进口。在效应方面,能源结构、出口规模要素与隐含碳排放呈稳定的正相关,生产技术要素与之呈稳定的负相关。大幅提高生产技术,优化贸易、能源消费结构是降低中国对欧贸易隐含碳的必要手段。
  • 理论述评
  • 理论述评
    薛宝贵 何炼成
    2015, 6(2): 8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左右,经济总量为世界第二,经济蛋糕已经足够大,但是,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既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本文从收入不平等与收入分配不公的概念比较、收入不平等现状、收入不平等扩大的原因、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收入不平等的价值判断以及对策六个方面,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
  • 理论述评
    张旭
    2015, 6(2): 91-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有关碳货币属性和碳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研究理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阐述了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通过对不同理论观点的比较分析,指出过去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指出对碳货币的研究还应该从碳货币的使用价值和流通域角度进一步探讨,对碳本位、碳汇率的部分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证明。
  • 新观察
  • 新观察
    胡岳岷
    2015, 6(2): 99-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新观察
    杨文生
    2015, 6(2): 103-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