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黄泰岩
    2015, 6(5): 5-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揭示了新时期我国“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的内涵,得出我国将在2027 年左右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以及人均GDP 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以改革为强大动力,并把握好改革与发展的平衡点。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任保平
    2015, 6(5): 13-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增长潜力的开发和动力转换是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经济增长的潜力是由长期供给因素决定的,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开发首先需要把握中国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事实,从长期因素着眼,挖掘出宏观经济体系和微观经济运行中的潜力因素,并努力形成潜力开发的新动力。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开发的方向主要在:结构转变、要素配置效率、制度供给、规模经济等方向。动力机制的形成主要在于:再工业化、自主创新、完善市场体制、区域经济整合等方面。在支撑条件上要把微观、中观和宏观相结合,调整路径转型支持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
  • 理论经纬
    鲁品越
    2015, 6(5): 2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是经济总量的供需均衡模型,而没有分析其内部结构与非均衡过程。马克思用“两个部类”价值流通过程来分析社会再生产条件,由本质生成现象。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再生产理论的主要贡献是:第一,指出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扩大再生产要求简单再生产的两部类流通过程发生变化以趋向于新的均衡;第二,指出资本增值动力驱动下的货币贮藏(储蓄)与投放(投资),形成货币资本系统与生产资本系统之间的流通与转换,从而对这种均衡趋势的冲击,产生下述两种非均衡趋势:一是通过货币贮藏而导致社会生产普遍过剩;二是通过投资乘数机制而导致经济增长,由此形成社会经济的起伏震荡。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刘承礼
    2015, 6(5): 28-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文中,经济治理体系被理解为政府与市场对经济主体进行调节的制度体系;而经济治理能力则被界定为政府与市场对经济主体进行调节的能力。为了从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上搞好经济治理工作,需要正确地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学术界关于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研究成果的梳理,试图对经济治理的相关理论进行比较,进而从政府与市场两个层面来设计使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途径。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汪川
    2015, 6(5): 35-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型为主题,分析了政策转型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实践。在对我国货币政策新举措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本文对“新常态”下结构性的货币政策进行评价,并对未来货币政策转型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和展望。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在“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型面临双重任务,一是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形成完善的货币政策框架,进一步明确货币政策目标、操作规则和政策工具;二是货币政策需承担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任,在较长时间内需发挥结
    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
  • 体制改革
    任力 项露菁
    2015, 6(5): 43-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2007—2012 年沪深股市A 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在控制公司规模、盈利性、成长性、杠杆水平和生命周期等公司特征变量的情况下,研究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管理层持股比例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分配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样本公司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对现金股利分配力度有显著的影响,而管理层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分配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相应的政策建议是: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强化中小投资者保护,限制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推进优先股制度的实施,加强管理层持股激励,培育发展机构投资者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春生 蒋海
    2015, 6(5): 52-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与资本项目开放是我国当前三大金融改革核心。本文梳理了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与资本项目开放次序的理论观点,并从完成先后与推进过程两方面考察了典型国家的次序模式及后果,据此认为三者改革过程中应继续采取同时渐进模式,完成时间上安排为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资本项目开放,并依此次序拟定三者改革路线图。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海二 石午光
    2015, 6(5): 6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金融实践的快速发展,亟需相应的理论支持。本文重点研究了互联网金融相关的理论争议,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互联网金融是否是新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是否推动了金融发展,大数据征信的作用如何,互联网金融如何进行监管。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杨玉珍
    2015, 6(5): 68-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认知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等跨学科方法,分析经济补偿之外农户不愿意进行宅基地腾退的认知及心理因素。影响农户宅基地有偿腾退认知和意愿的因素包括农户个体认知中的禀赋效应、环境不确定下农户的现状偏见与模糊厌恶、信息不完全下农户认知的锚定心理以及群体规范中农户的利他互惠行为等。通过对河南省3 地市1105 个农户的宅基地有偿腾退认知及意愿的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个体特征中户主年龄负向影响宅基地有偿腾退,户主受教育水平、农户兼业程度等正向影响宅基地有偿腾退;禀赋效应抬高宅基地主观估价,负向影响宅基地有偿腾退;现状偏见、模糊厌恶、锚定心理导致农户认知偏差,负向影响宅基地有偿腾退;从众、利他、互惠行为等群体规范对宅基地有偿腾退存在双重影响。
  • 比较与借鉴
  • 比较与借鉴
    冯鹏程
    2015, 6(5): 78-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的地位都有目共睹,但计量经济学也饱受诟病。文章分别从计量经济学的数据搜集、模型建构和模型的检验和应用(经济预测)三方面探讨计量经济学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对大数据采集、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优势进行基本阐述;探讨大数据给计量经济学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以及大数据与计量经济学的融合。
  • 比较与借鉴
    许丁 张桥云
    2015, 6(5): 87-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货币流通速度的视角尝试探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作用渠道和实施效果。基于美联储支付系统的数据估算货币流通速度,替代传统的以GDP/M2 计算的收入货币流通速度,通过建立一般均衡模型和拓展的交易恒等式,得到货币流通速度与多个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实证检验发现,美国量化宽松导致大量流动性以准备金形式滞留在银行体系中而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同时,货币流通速度的大幅度下降使得QE刺激经济的效果大打折扣。
  • 比较与借鉴
    郝宇彪
    2015, 6(5): 96-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简要归纳美国公共债务规模过度扩张的原因和评述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公共债务过度扩张的约束机制,其框架如下:(1)财政赤字总量原则采取“动态预算平衡+债务规则”的规则组合。(2)财政支出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财政支出总量需遵守黄金财政规则;第二,政府的投资性支出须符合公共财政导向性原则;第三,对财政支出的结构比例、增长速度建立量化规则。(3)税收制度的改变旨在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调节收入分配差距。(4)从制度保障和机构保障两方面构建新财政预算理念的实施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