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张慧芳
    2015, 6(7): 5-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适应潜在增长率回落、资源环境瓶颈约束趋紧和包容性发展客观要求,新一届领导集体高屋建瓴地做出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科学判断。笔者认为,新常态既不是西方媒体所界定的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缓慢而痛苦的过程,也不是表象的减速换挡,而是实质性的转型升级,是经济结构再平衡和实现未来发展新期许的转折性变化,是中国经济化蛹成蝶的华丽转身。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裴宏
    2015, 6(7): 1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以19 世纪的土地为研究对象,具有十分典型的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特征和时代特征。在当代资本主义中,资产市场的发展和土地的资产化导致绝对地租以新的“金融租金”形式表现出来。在质上,仍然如马克思所主张的,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对社会总剩余价值的一种再分配和占有;在量上,绝对地租不再表现为超额利润形式,而是表现为一般性的金融资本收益形式。这一收益将与其它资本收益服从相同的规律。
  • 理论经纬
    卢江 葛扬
    2015, 6(7): 2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十八届三中全会重提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等于实行混合经济制度。我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王亚南认为混合经济制度论在理论上不能成立,其逻辑本质是模糊不清的;在此基础上,王亚南提出社会经济多重成分虽然客观并存,但实践理论指导原则是一元的。王亚南还进一步剖析了当时中国经济改建上的“三重混合经济制度论”和“二重混合经济制度论”。必须明确指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绝不是要实行混合经济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成向高级阶段过渡的手段,在提升经济效率和改善收入差距等问题上有积极的作用。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李凌
    2015, 6(7): 27-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平台经济方兴未艾,电商等互联网企业大量涌现,商业形态发生了从形式到内容的颠覆性变化,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信号,标志着新经济的崛起,以及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变革。平台经济的定价策略及其特殊性,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也对传统的市场结构理论和反垄断规制实践带来冲击,使现行多重管制框架受到持续挑战。在未来,平台经济发展将整合原本碎片化的政府管制模式,以更大范围的市场开放和业态创新倒逼经济体制改革,在互联网时代重塑旨在鼓励创新与有效监管并重的新型政市互动关系。
  • 体制改革
    聂飞 刘海云
    2015, 6(7): 35-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探讨OFDI 影响国内制造业转移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并结合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OFDI 引致的制造业转移以“市场换市场”的扩张型为主,通过对国内市场生产及供应量的增加,能有效弥补OFDI 对中国制造品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2)在行业层面上,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较之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具有更强的市场扩张潜力;(3)在区位层面上,中国东部、中部和西南区域内省份OFDI 会形成制造业较强的国内市场寻求动机,省份间扩张型转移更为明显。最后,本文就如何通过OFDI 来促进区域内制造业平衡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思考。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李恒 周浩
    2015, 6(7): 45-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2005—2007 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从企业选址的视角考察了吸收能力对新企业获取FDI 外溢和城市研发外溢区位策略的影响。研究显示,吸收能力对企业获取FDI 外溢选址策略的影响呈现显著的行业间差异。其中,FDI 水平外溢对高吸收能力行业的企业具有显著的排斥作用,但对低吸收能力行业的企业没有显著影响;FDI 前向外溢是吸引高吸收能力行业企业向外资企业集聚的向心力,但对低吸收能力行业企业而言则是离心力;FDI 后向外溢则是促进两类行业企业向外资企业集聚的向心力。另外,城市研发存量成为高吸收能力企业区位选择的向心力和低吸收能力企业的离心力。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晋洪涛
    2015, 6(7): 55-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农民是否理性、是何理性的问题,学术界观点不一且争论不已。本文在重新划分农户兼业类型的基础上,基于“农业外部兼业度随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农业内部兼业度随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两个假设,构建了一个新的农民理性分析框架——家庭经济周期理性模型。该框架将农户家庭经济发展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富裕四个阶段,并将四个阶段的农民理性归纳为生存理性、生活理性、收入理性、经济理性,然后从农业外部兼业行为和农业内部兼业行为角度,分析农民在各种理性下的目标追求和行为特征。该框架将现有的主要农民理性假设纳入进来,为分析农民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三农问题
    王锋
    2015, 6(7): 65-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着农业占GDP 的份额下降、从业人数减少及人地矛盾凸显等严峻挑战,而单纯依靠化肥、农药、农业机构等农业技术进步对土地单产的增长十分有限,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推进农业生产关系的创新。以提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为重心、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大力培育专业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土地流转并构建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土地制度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 资本市场
  • 资本市场
    曹廷贵 苏静 任渝
    2015, 6(7): 72-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金融机构角度建立小微企业金融排斥的分析框架。研究表明,硬信息缺乏,软信息获取成本高是影响小微企业金融排斥的主要因素。而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是当前降低软信息成本的重要方法和发展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将互联网软信息成本引入模型,发现降低软信息成本,能扩大小微企业融资可能性边界,拓展融资可能性集合,降低金融排斥度。最后按照这一思路,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比较与借鉴
  • 比较与借鉴
    徐博 庞德良
    2015, 6(7): 79-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增长与收缩的两极之间存在着一种被城市发展研究忽视的城市演变轨迹:城市发展新阶段开始的同时原有阶段并未完全终止,即便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也开始表现为收缩和增长的并存性。本文选择了莱比锡和利物浦两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微观层面分析城市从繁荣到收缩,又从收缩到再增长的内外动因和历史逻辑。研究表明:两座城市的发展轨迹并没有严格遵循城市生命周期理论对城市发展阶段的预期。传统特色经济、支柱产业的衰落,以及特定时期的城市规划设计导致了城市收缩;人口迁移正平衡和家庭结构转变成为城市再增长的外部动力,而政府通过转变城市治理逻辑,从增强内城的经济实力、提高环境质量、缓解社会冲突以及确保不同区域人口和就业结构的平衡等方面确立内城振兴的城市发展规划。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余珮
    2015, 6(7): 87-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有别于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全球工厂理论指出,跨国公司可以融合全球价值链及跨国经营组织模式,采用内部化与外部化相结合的“辐轴式”结构,从而灵活应对全球宏观经济的波动,在短时间内重新配置资源,同时保持较低的战略调整成本。通过深入分析全球工厂理论体系的来源、特点以及发展动态,有助于中国制造业面对“空心化”威胁、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以及在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的新常态背景下,制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从而通过“一带一路”在全球范围内提升竞争优势。
  • 比较与借鉴
  • 比较与借鉴
    唐根年 许紫岳 张杰
    2015, 6(7): 97-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尽管人们对异质性大国区间产业梯度转移并藉此实现东中西部地区间协调发展充满期待,然而在学术界对现阶段中国制造业产业梯度转移的认识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基于2000—2012 年中国28 个二位数制造产业活动(从业劳动力、固定资产)和产业规模(总产值)数据,借鉴物理学重心测定方法,获取观察期内28 个二位数制造产业重心变化的时间序列数据,直观反映中国制造业产业重心变迁轨迹,研究结果表明观察期内28 个二位数制造产业发生不同程度的转移迹象;采用制造业总产值份额/劳动力份额比指标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分析,检验观察期内异质性大国区间产业转移是否存在有利于要素空间配置效率改进的动力支撑;进而从异质性大国区间工业化发展进程差异和创新驱动明显呈现出东、中、西分异特征,表征中国异质性大国区间“雁阵模式”业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