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黄泰岩
    2016, 9(11): 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2015年我国17本样本期刊上发表的全部学术论文按专题进行分类统计, 得出了2015年中国经济研究前20大热点, 并参照2003—2014年的热点排名, 分析了2015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的排名变化, 揭示出2015年中国经济研究是围绕中国经济能否实现中高速增长, 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这一主题而展开的, 并由此决定了2015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变化的动因及其表现出的十大特点, 然后从前十大热点问题综述了2015年中国经济研究的主要理论进展, 最后根据中国经济研究的当代使命探讨了中国经济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点。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孟令国 李丽冰
    2016, 5(11): 19-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面两孩政策将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长期影响。 通过队列要素法和人口预测软件对我国人口变动趋势进行定量预测及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 全面两孩政策会使人口数量有所增长, 但可能不会超过预期; 该政策难以改变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的情况, 也不足以改变劳动力供给不断下降的趋势;“补偿性生育高峰” 对社会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和压力。 因此, 应当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 降低生育成本、 提高生育意愿, 加强医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及加快产儿科和幼教力量的培养, 适当延迟退休时间, 发展老龄产业, 以应对我国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严重的挑战, 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 理论经纬
    王晓芳 胡 冰
    2016, 12(11): 2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从供给侧视角研究扩展的索罗模型、 变异系数及重力模型对我国近20年要素变化趋势及各区域要素的差异化进行跟踪研究。 结论认为: (1) 资本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技术和劳动要素则作用有限, 制度要素是减小经济增长阻力的关键。(2) 区内各要素投入差异长期存在,但资本及制度要素的区间差异缩小, 东部地区已开始向创新驱动转型。 除技术和劳动要素外, 其余要素均不同程度的向内陆转移。 (3)制度要素受技术与人力资本要素的牵引, 表现出向东部地区逐步转移的过程。 从沿海到内陆, 其差异与经济增长轨迹由背离趋于一致, 而技术要素则呈相反特征。 故我国应通过平衡区内要素差异、 加速区间要素流动, 提高创新要素贡献度三方面进行调整。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王玉辉 原毅军
    2016, 6(11): 37-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服务型制造是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是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 全球产业变革与中国经济新常态双重背景下, 服务型制造带动传统制造转型升级需经历顶点带动、 核心带动、 系统带动三个阶段, 不同阶段溢出带动效应、 关联带动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亦有所不同。在处理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问题时, 应根据理论分析得出的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三效应” 的强弱, 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阶段作出准确判断, 以便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 发展战略研究
    林春艳 孔凡超
    2016, 8(11): 45-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测度1998—2013年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基础上,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空间网络关联效应。 研究表明:(1) 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空间网络关联程度逐年增强, 多重叠加现象和空间溢出效应明显。(2) 空间关联网络表现出 “总体分异、 板块聚类” 特征, 空间异质性和依赖性并存。 陕西、 北京、 天津和上海在空间网络中起到 “桥梁” 和 “发动机” 双重作用。(3) 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空间网络可分为四个板块:“净溢出”、“双向溢出”、“主受益” 以及 “经纪人”, 且各板块自反性程度较高, 板块间 “梯度传递” 机制明显。
  • 资本市场
  • 资本市场
    张鹏 施美程
    2016, 12(11): 54-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实证检验了金融市场化对于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 并且探讨了这种影响是否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存在差异。 研究发现: (1)总体而言, 金融市场化有助于缓解各类企业融资约束; (2)相比而言, 民营企业面临着显著融资难、 融资贵等问题, 而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可有效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 (3)金融市场化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 譬如银行贷款、 商业信用等, 从更广的视角上探讨了金融市场化对企业融资的影响。
  • 资本市场
    石建勋 叶亚飞
    2016, 12(11): 63-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 (SVAR) 模型研究人民币对港澳台货币的替代现状, 研究发现: 人民币对澳门元的货币替代程度最大, 对港币替代程度次之, 对新台币的替代程度最低; 香港地区对人民币的需求更多缘于交易性动机, 澳门更多缘于政策推动, 而台湾地区的货币需求具有更大的逐利性; 针对港澳台地区不同需求特性制定不同的政策, 推动两岸四地 “大中华人民币货币区” 的构建是人民币替代港澳台货币的未来趋势。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贾帅帅 徐滇庆
    2016, 12(11): 7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3年以来官方出台了大量文件治理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 但相关行业生产能力反而持续增长,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既有研究多从过度投资、 政府干预等角度对诱发产能过剩的原因进行阐释, 但并不能解释其久治不愈的根源。 本研究关注到中国钢铁等行业所面临的市场需求迅速增长与落后产能持续淘汰的现实, 从动态分析的视角以新的产能过剩表述模型分析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 并结合不同行业特征对其进行重新分类。 2012年以来中国钢铁行业所出现的产能过剩是乐观预期下所投资新产能在投产后失去了可靠的市场支撑, 因需求短板引发供求失衡而导致的; 电力成本差异会使得电解铝行业出现局部性产能相对过剩; 逆经济周期而投资的造船产能会造成该行业的供求失衡。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马贤磊 仇童伟 钱忠好
    2016, 12(11): 83-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政府农地流转干预对农户农地流转满意度影响的视角研究农地流转中如何发挥政府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在当前农村特定的人地关系和社会经济环境背景下, 政府在农地流转中不仅要做 “裁判员”, 而且要做 “运动员” 角色。 两种角色的共存互补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 显化农地交易价格, 稳定农地经营预期。 为避免政府 “运动员” 角色可能带来的侵权负面效应, 需要对政府农地流转行为进行必要地限定, 以避免侵害农民农地流转自主权。 从长远来看, 随着农户农地流转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农地流转市场的逐步完善, 尤其是农地流转市场环境的改善, 政府应该逐步退出 “运动员” 角色, 依靠市场主体本身或发展非政府性质的中介组织来促进农地流转。
  • 三农问题
    匡远配 周凌
    2016, 12(11): 90-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农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 已经成为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式, 要素联动性变化深刻影响着农业产业结构。 本文在分析农地流转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用机理框架的基础上, 选取2000—2014年数据对农地流转的农业产业结构效应进行回归分析。 研究发现, 农地流转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是正向的, 且非常显著; 消费需求、 农业科技、 劳动力和城镇化对农业结构的影响是正向的, 但是其中城镇化影响不显著; 经济增长对农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是负向, 且不显著, 农业贸易、 农业投资对农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是反向的且显著。 将农地流转置于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框架中, 稳步推进农地适度流转, 促进农地流转与农民工市民化有效衔接, 补支农资金不足短板, 加快科技支农步伐, 提升农地流转的农业结构优化效应。
  • 比较与借鉴
  • 比较与借鉴
    苏立君
    2016, 12(11): 97-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造业是一国生产力提升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依托, 服务业则是吸纳劳动者、 实现消费多样化的部门, 因此研究这两个部门间互动融合关系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服务业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属性, 将服务业分为为物质产品生产服务的中间服务、 为劳动力再生产服务的最终服务和纯粹非生产性耗费服务。 之后使用投入产出技术分析了不同 “去工业化” 模式的产业关联特征并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进行因素分解。 无论从产业直接与间接分工模式、 产业平均关联度变化模式, 还是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模式看, 都呈现 “中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