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经济学家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期刊获奖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16年, 第8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6-08-05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理论经纬
体制改革
发展战略研究
资本市场
三农问题
比较与借鉴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资本积累、空间修复与产业转移
魏旭 谭晶
2016, 12(8): 5-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方经济学基于比较优势视角的产业转移理论,因强调单一因素的作用而无法科学揭示产业转移的内在机制、产业转移的实质和产业转移的价值分配效应。马克思则从生产角度出发,在资本积累和利润率下降规律双重作用的框架下,以劳动生产率为分析基准,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与演化过程中,资本主义企业如何在获取价值增殖和维持企业生存的机制下,不断强化资本空间再配置的动因,揭示了产业转移是资本为实现增殖而进行跨界流动的本质和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价值分配效应,从而构建了一个科学的产业转移理论。马克思这种基于总体性分析的产业转移思想,对新时期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理论经纬
Select
理论经纬
实体经济困境与思考——一个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分析
杨善奇
2016, 12(8): 1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不仅适应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同样也适应于存在不同所有制经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认为平均利润率虽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同时也存在减缓这种趋势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直接影响利润率水平的下降速度。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出现“实冷虚热”的态势,实体经济的利润率波动较大。本文从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出发,结合新时期各个因素变化对实体经济利润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利润与工资、国企与私企(包含外资)以及内需与外需三大关系进行重新审视,为我国实体经济尽快摆脱目前的困境,实现健康平稳的运行提供有力借鉴
Select
理论经纬
市场化进程、企业家精神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程锐
2016, 12(8): 19-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探讨市场化、企业家精神与地区经济发展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收入差距函数,结合1999—2012 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精神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家精神与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协同效应大于企业家精神单项指标的影响,企业家精神只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才会真正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企业家精神与市场化的协同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不同区域-时段内存在显著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其协同效应越小;企业家精神存在双门限值,门限值越高的区间,企业家精神与市场化的协同效应越小。因此,要进一步缩小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应该重视落后地区企业家精神与市场化的协同效应。
体制改革
Select
体制改革
计划生育、人口变迁与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实证研究
郭东杰 余冰心
2016, 12(8): 29-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构建了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居民消费模型,利用2002—2014 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率与少儿抚养比、城乡收入比和人口流动率等变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老年抚养比和储蓄率等变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我们认为,“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少儿抚养比下降和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跨地区人口流动扩大了整个居民消费需求,但是明显不利于人口流出地区,隐含着巨大的非货币化福利损失。为此,急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户籍差异化管理,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尽快出台配套措施扶持幼儿教育、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倾斜政策缩小城乡地区差距,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Select
体制改革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套利演变路径及动因研究
万晓莉 郑棣 郑建华 严予若
2016, 12(8): 38-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业务的高速发展已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监管套利的视角,以商业银行为主线,结合相关金融监管措施与影子银行的业务数据,就中国影子银行套利模式的演变路径进行了研究,将其分为单一通道与多重通道模式,并详细剖析了其监管套利的动因。研究发现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套利模式的演变是与监管措施不断博弈的结果,但根本动因体现为监管资本套利、存贷比套利以及信贷额度和投向套利,最后本文对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发展战略研究
Select
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经济波动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刘雅君 田依民
2016, 12(8): 46-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期,经济增长面临较大波动的考验,因此探究经济波动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建立四变量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从时间维度和时点维度分析变量之间的动态反应,得到如下结论:宏观经济风险的经济波动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效果具有短期和长期的差异性,即经济波动率冲击对潜在经济增长率在短期内的影响是正向的,在长期内影响则变为负向。故当整体宏观经济的风险不确定性出现暂时性增加,国家应侧重实施旨在长期降低经济波动率的政策,而不仅仅是着眼于短期内的政策效果。
Select
发展战略研究
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拉动作用研究
李宾 孔祥智
2016, 12(8): 55-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我国1978—2014 年的数据,研究了工业化与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主成份分析法确定了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现代水平的变量数值,并通过序列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现代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之间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前期的工业化水平对当期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产生了正向影响。
资本市场
Select
资本市场
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变革及中国的选择
高杰英 王婉婷
2016, 12(8): 65-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前国际权力结构改变的背景下,国际金融治理机制正面临挑战,G20 峰会机制为制度变革和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机遇。本文总结了“中心—外围”模式下英国治理机制和美国治理机制的主要特征,揭示了当前权力失衡、秩序混乱和调节失效的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困境,提出中国的“互利共赢”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战略选择。中国应通过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夯实权力运行基础、完善G20 国际金融治理形成长效机制、深化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多元国际货币、发展新型多边金融机构开展国际金融治理实践,以及深化国内金融市场和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做好配套,不断完善“互利共赢”国际金融治理机制。
Select
资本市场
新常态下货币政策规则适用性研究——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
张达平 赵振全
2016, 12(8): 7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DSGE 模型对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和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政策规则方程参数的估计结果较为显著,同时根据脉冲响应分析的模拟结果可以发现,以利率调控为主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强度较大,且政策效果的持续期较短。当经济受到外生冲击而产生对稳态的偏离时,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可以在短期内有效地抚平经济波动。因此,我国应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以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农问题
Select
三农问题
农地流转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基于农户行为视角
龙云 任力
2016, 12(8): 81-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构建农地流转制度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理论框架,利用田野调查的数据对该框架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农地流转的地权稳定性效应、地权流动性效应和农地利用政策效应会导致转入地农户的农地利用方式和短期投资发生改变,种植同种农作物的转入地农业面源污染水平更低,但转入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方式和技术的采用以及种植对象的变化,会使转入地总体面源污染水平更高。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转入地农户的受教育水平、平均年龄和先进生产技术采用等方面与自家地农户相比均有优势,如果给予合理引导和帮助,转入地也会比分散经营的自家地的农业面源污染更可控。
比较与借鉴
Select
比较与借鉴
征信机构产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以英、美、奥、中四国为例
孙文娜 胡继成 赵建春
2016, 12(8): 88-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英、美、奥、中4 国为例,对征信机构产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征信机构是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信用经济的产物,相比于物物交易和货币交易,信用交易的风险较大,因此需要征信机构提供交易双方的信息,但征信机构也不是随着信用经济产生而立即产生的,它是信用经济极速发展的产物。英、美、奥、中4 个国家的经验表明,征信机构最早产生于这些国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且是在经济爆发式增长时期产生的。当今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需要强大的征信机构与之配套。
Select
比较与借鉴
我国生态公平理论研究动态与展望
曹莉萍 周冯琦
2016, 12(8): 95-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态公平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支点和实现方式。目前,生态公平理论研究动态主要聚焦在实现生态公平的多元化手段上。其中,实现生态公平的主要手段为经济手段—生态补偿机制和法律行政手段—生态税收制度,且生态税收制度又是经济手段的重要法律保障和资金来源。文章对实现生态公平的多元化手段进行研究,从生态补偿概念辨析、生态补偿机制设计和生态税效应理论三个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以厘清生态公平问题研究的最新动态。最后,文章指明了我国生态公平问题未来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