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魏加宁 杨坤
    2016, 12(9): 5-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不断下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对于经济下行的原因却众说纷纭。显然,任何单一因素都无法对当前中国经济下行的原因进行完整地解释,因此本文采用费雪的分析框架,从趋势性、周期性和短期因素三个方面对当前经济下行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试图对这些因素的影响权重进行量化分析,以期对当前中国经济下行的原因做出比较全面地解释并找出相应的对策。从结果来看,出口减少是2008 年和2009 年经济下行的主因,政府消费和投资的减少对2010—2012 年间经济下行影响较大,而周期性因素和趋势性因素始终是经济下行的重要原因。应对经济下行,一方面,各级政府不再追求过高的增长速度是正确的选择,但是另一方面应当清楚地看到,如果经济下行过快也有可能引爆各种早已形成的潜在风险。作为对策,当务之急是必须处理好“输血”、“打麻药”和“动手术”“止血”之间的关系。通过加快改革,及时化解风险,并促使中国经济早日止跌回升。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章上峰 陆雪琴
    2016, 12(9): 15-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CES 生产函数模型估计得到的劳动产出弹性作为技术偏向的代理变量,把劳动收入份额分解成技术偏向和市场扭曲两个因素,并计算它们对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贡献率。实证结果显示,技术偏向并不是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反而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正向影响,导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是技术偏向之外的市场扭曲因素。因此,调整劳动收入份额的政策措施要从市场扭曲方面入手,具体政策措施包括减少国有企业行政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平等企业间税费补贴、提高劳动者技能和提高工会保护工人权益作用等。
  • 理论经纬
    曹翔 傅京燕
    2016, 12(9): 25-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构建了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力、能源和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内的阻尼效应模型,然后测算了2000—2012 年中国及其四大区域供给侧要素投入的阻尼效应及其变化趋势,以期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化解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提供决策依据。结果发现:(1)供给侧要素投入总体上表现为“增长红利”但呈现衰减趋势;(2)劳均人力资本带来的“增长红利”占据主导地位,非化石能源占比也带来了一定的“增长红利”但相对有限;劳均土地资源和碳强度约束均带来了“增长尾效”且后者作用更大;(3)化石能源碳排放系数在全国层面、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表现为“增长红利”,而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表现为“增长尾效”;(4)劳均人力资本、碳强度对“增长红利”的衰减负主要责任,劳均土地资源则作用较小;(5)化石能源碳排放系数抵消了“增长红利”的部分损失,但相对有限;6、非化石能源占比在全国、东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均较大程度地抵消了“增长红利”损失,而对中部地区“增长红利”带来了损失。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张辉 黄昊 闫强明
    2016, 12(9): 3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5 年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契机,本文旨在探讨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经营效率的影响机制及其效应。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政策性负担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混改及政策性负担对企业绩效的效应。实证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通过降低国企的政策性负担来显著地提升企业绩效。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及垄断企业政策性负担下降幅度最为明显。此外,回归结果表明不存在预算软约束的企业未来发展更好,而内部人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刘佳丽 谢地
    2016, 12(9): 42-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私合作(PPP)在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中的国际经验及其理论发展脉络表明,政府监管与市场竞争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二元对立到互补融合的演变过程。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同样经历了从过度依赖政府、几乎无视市场竞争与民营化的作用,到逐步重视市场化与民营化并广泛运用PPP模式、而政府监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的历程。PPP 在理论研究和国际操作层面表现出的良好效应在我国改革实践中难以充分体现。因此,亟待重新审视PPP 的内涵、操作方式及其为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带来的挑战与契机,破解政府监管机制、体制设计难题并消除制度性壁垒,按照政府监管与市场竞争互补融合的理念,重塑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体系。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黄妍妮 高波 魏守华
    2016, 12(9): 5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运用帕累托指数、mono 指数和首位度三个指标,本文综合考察了2007—2014 年中国有代表性的十大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特征与内在规律。结果发现:考察期内,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海峡西岸和辽中南城市群遵循位序—规模型分布特征,即近似服从Zipf 法则。中部地区中原城市群由弱多中心结构向弱单中心结构演变,长江中游城市群呈弱多中心结构,西部地区城市群则表现为典型的单中心结构特征。此外,十大城市群的平均首位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大,说明东部城市群较西部城市群相对均衡。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徐振鑫 莫长炜 陈其林
    2016, 12(9): 59-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深入研究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无一例外的都伴随着制造业服务化的过程。服务化不仅是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的新方向,也是新时代背景下产业分工的新趋势,因此,服务化不失为当下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一条可行道路。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定义、动因、效应及升级路径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对于每一个问题,都在前人的基础上给出了更为贴切现实的答案。
  • 发展战略研究
    李欣泽 黄凯南
    2016, 12(9): 68-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构建了包含资本和劳动要素的异质性多部门资源配置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使用1980—2014 年中国工业二位行业数据,测算了工业部门资源错配系数。同时,分析三个时间段(1980—2000 年、2001—2009 年和2010 年至今)中国工业部门资源错配的变迁状况。研究发现:第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呈现出“高错配、高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第二,在整个工业化进程中,重工业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始终面临正向补贴,两者的错配程度一直小于轻工业,并且国企占比较高的垄断性行业的劳动与资本要素错配程度最为明显。
  • 资本市场
  • 资本市场
    王晟
    2016, 12(9): 77-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P2P 通讯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哈耶克所预言的“非国家化货币”有了技术可行性,某种类似于黄金本位的区块链式法定货币体系可能在未来出现。本文在总结现行区块链货币技术特点基础上,分析了区块链式法定货币体系的制度优势,探讨了承担法定货币职能时区块链货币的技术形态,研究了区块链式法定货币体系下支付体系、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的可能变化。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陆倩 孙剑 向云
    2016, 12(9): 86-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产权治理视角出发,通过对农民合作社产权治理现状、典型案例进行实地调研,划分合作社产权治理类型,比较不同类型合作社对社员利益的带动效果,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中国为何缺乏有效的农民合作社。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农民合作社的所有权、决策权与剩余利润索取权相对过于集中,使用权差异不明显;合作社的产权治理类型理论上可分为八种不同类型,其中四种类型在现实中普遍存在且具有代表性;四种具有现实代表性的合作社类型在社员利益带动方面,“产权民主型”效果最优、“决策权集中型”次之、“大户(资本)奉献型”第三、“产权集中型”最差;研究发现中国缺乏有效农民合作社的主要原因是产权治理不规范及上、下游工商企业(或其负责人)参与合作社组建,由此得出促进农民合作社有效发展的相关启示。
  • 比较与借鉴
  • 比较与借鉴
    黄亮雄 韩永辉 王佳琳 李忠杰
    2016, 12(9): 96-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承担大国责任,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球,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引领世界经济政治制度变革的基础要求,共建“一带一路”是当中的重要平台。本文从中国对世界影响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统计数据的质量问题,采用夜间灯光亮度数据反映各国的经济活动状况,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对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显著提高了沿线国家的人均与地均灯光亮度,双方领导人的来访则进一步提高该效应。即中国的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了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沿线国家与中国友好紧密程度的提高,更能强化这种推动作用,此推动作用源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显著提高双边贸易与直接投资额。由是,通过综合国力不断壮大及与世界的深入互动,中国将照亮“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