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胡洪彬
    2017, 10(5): 5-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必须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 借鉴性与批判性、 宏观性与微观性、 真理性与价值性、 定性化和定量化、 理论性与实践性、 稳定性与开放性、 原则性与灵活性、 目的性与工具性以及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十大辩证统一, 由此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科学建构奠定坚实根基。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谭顺 郭乾
    2017, 10(5): 14-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我国消费不足治理面临多重困境, 包括理论困境、 逻辑困境、 伦理困境及对策困境等。 马克思消费力理论以消费力为基本范畴,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论题, 适用于破解当前我国消费不足的治理困境, 推动消费不足治理的根本转变。 破解消费不足的指导理论不是经典经济危机理论, 而是马克思消费力理论; 根本治理目的不是扩大社会消费, 而是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根本治理任务不是释放购买力, 而是培育居民消费力; 根本治理对策不是提高居民收入, 而是培育消费者; 根本治理思路不是关注经济发展, 而是关注人的发展。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谢春玲 费利群
    2017, 10(5): 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长期失衡的需求结构导致的。 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错位的政府职能等, 是造成需求结构失衡、 进而产生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的体制机制因素。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之一, 是加快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通过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 缩小收入差距, 提高消费率, 矫正失衡的需求结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优化需求结构改革的共同指向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突破口应该是深化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 在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权事权关系的同时, 实现地方政府收入体系的重构。
  • 理论经纬
    杨 华
    2017, 10(5): 26-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快速工业化、 城镇化、 人口外流的背景下, 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是保持农村稳定与活力的一股重要力量。 他们数量庞大, 不完全 “离土离乡”, 对现状较为满意, 并受惠于现有农村政策和土地制度, 是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坚定支持者。 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在农村还发挥着维系 “有主体熟人社会”、 释放 “中间价值”、 催生 “去阶层分化”、 撬动“高社会性竞争” 和推动 “半城市化” 等功能, 确保了农村成为中国现代化的 “稳定器” 与 “蓄水池”。 稳定和壮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 既要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开支, 又要为农民提供兜底式保障。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吴杨伟 王 胜
    2017, 10(5): 36-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挥贸易优势使中国成为贸易大国, 但全球化下贸易发展呈现新特征, 贸易优势源于要素升级、 优化和集聚。 要素双向流动能够促成传统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应通过贸易优势培育机制培育要素双向流动的立体贸易竞争优势, 这种竞争优势由企业、 产业和国家三个层面构成, 以要素为载体, 要素流动理论为指导, 要素升级与优化为基础, 要素集聚主导国际价值链分工为核心, 获取本国要素收益为本质, 提升贸易竞争力为客观体现
  • 发展战略研究
    张月友 董启昌 倪敏
    2017, 10(5): 44-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 决定中国处于 “结构性减速” 阶段的经济服务化条件尚不具备, 服务业生产率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障碍, 服务业的技术属性也并非一成不变。 经济服务化过程中服务业与非服务业的生产效率偏差将趋于收敛, 服务业已成为中国在经济增长换挡期进行调结构和稳就业的重要抓手。 因此, 要正确认识服务业的行业性质, 正确看待并适应中国经济 “新常态”, 保持战略定力, 坚定目前的宏观调控思路不动摇, 持续向结构调整要动力, 着力解决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的难题。
  • 发展战略研究
    李 猛
    2017, 10(5): 5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自贸区与 “一带一路” 战略具有相近的背景和功能价值, 同为新时期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 中国自贸区作为战略支点服务支撑 “一带一路” 建设,“一带一路” 作为宏观战略将各地自贸区串联一体, 带动了中国自贸区整体前进发展。 中国自贸区与 “一带一路” 均以市场开放、 贸易便利、 投资自由为目标, 地缘与制度是两大战略构成的核心要素, 彼此间可在人文交流、 经济合作、 制度引鉴、 地理交通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对接。 为保障战略对接的实施, 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还需尽快设立专业的国家战略协调机构, 完善创新容错机制以加快自贸区制度创新复制推广及红利共享, 并要加强与 “一带一路” 沿线各国间的金融合作, 为国家战略建设和对接提供更为可靠的资金支持。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汪险生 郭忠兴
    2017, 10(5): 58-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围绕 “农村集体所有制是否已虚置” 这一论题, 本文首先梳理了集体所有制从 “两权分离” 到“三权分置” 的演变历程, 随后进一步依据科斯定理对集体所有制进行解构, 最后将集体所有制与产权个人化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表明: 从 “两权分离” 到 “三权分置”, 尽管农民的地权不断完整化,但集体所有制并不必然虚置; 集体所有制的功能在拓展、 组织形式在重塑。 集体所有制是以成员权定产权, 违背了产权界定的效率准则;“三权分置” 剥离了困在产权上的成员权, 召回了市场机制。“三权分置” 与产权个人化意在赋权, 不过由于集体所有制下合作的交易费用与权利交易的费用更低, 所以赋权目标在 “三权分置” 形式下更能实现。“三权分置” 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分开, 公共领域适用于民主等自治手段, 决定公共物品的供给; 私人领域适用于市场机制, 促进土地经营权充分流动。
  • 资本市场
  • 资本市场
    郭子睿 张 明
    2017, 10(5): 68-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货币政策会通过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行为影响金融稳定。 虽然金融稳定不能成为中央银行的一个独立目标, 但货币政策在制定时需要考虑金融稳定状况。 在应对金融失衡尤其是信贷驱使的资产价格泡沫时, 货币政策应该采取 “事前的逆向管理” 措施并与宏观审慎监管协调使用。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程度取决于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的一致性程度、 冲击的类型以及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制度安排。 两种政策协调使用的后续研究方向主要在于协调的时机、 频率与强度, 协调规则是固定的还是弹性的, 以及采用更加接近金融市场现实的模型设定。
  • 资本市场
    庄 雷 赵成国
    2017, 10(5): 76-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鉴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探索, 比较分析数字货币演化历程和动因, 从货币价值、 发行主体、 数量调节三大基本问题总结数字货币的本质、 属性、 锚定、 信用创造四大机理。 基于金融创新效率和风险侧重选择不同, 分析数字货币核心机制的设计思路、 实践探索和未来前景, 从二元间接信用创造的融合式到一元直接信用创造的重构式来实现数字货币信用模式的应用调整。 结合数字货币的风险理论和监管原则, 提出从单维平面到多维立体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来实现数字货币体系的有效监管, 共享数字经济时代信用人格化的普惠效应。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余慧容 刘黎明
    2017, 10(5): 84-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内可持续粮食安全的保障亟需借助农业 “走出去” 战略。 推动农业 “走出去” 有利于缓解国内粮食生产资源压力、 开拓多元化粮食供给、 满足多元化粮食消费需求、 减缓农业环境风险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本文构建了基于可持续粮食安全框架的农业 “走出去” 实现路径, 指出初级、 一般生产要素 “走出去” 的基础性以及高级、 专业生产要素 “走出去” 的竞争重要性。 这一路径的实现需借助顶层设计规划、 大型跨国农企培育及产业链完善。 要应对路径中所面临的挑战, 可以通过完善农业“走出去” 的规划体系和平台建设、 构建农业 “走出去” 的法律保护和风险防控体系、 建立灵活多样的农业 “走出去” 激励机制及加强农业 “走出去” 的技术支持与人才储备等措施来实现。
  • 三农问题
    周敏丹 尹志锋
    2017, 10(5): 91-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科技创新引领、 驱动农业发展, 是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巩固农业之基础地位、 破解 “三农问题” 的核心战略。 农业科技推广通过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构成战略实施过程中重要的政策着力点。 本文着眼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与劳动两大要素, 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及双重差分法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科技推广政策——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的政策效果进行了实证评估, 考察了该政策与农村就业、 资本深化之间的因果关系。 研究发现该计划虽然没有显著拉动农村就业, 但能够显著提高人均农业机械动力使用量。 相应的政策含义是, 以该计划为代表的农业科技推广政策是深化资本、 推广技术,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的有效途径; 但由于农业科技的推广与使用具有劳动替代的特征, 农业科技推广政策对农村就业的拉动作用受科技的 “劳动替代性” 特点的限制, 政府在制定农业科技推广政策时需高度关注农村就业问题。
  • 比较与借鉴
  • 比较与借鉴
    刘根荣
    2017, 10(5): 97-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云计算、 移动互联网、 物联网以及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催生了信息技术时代的新经济形态,即共享经济模式, 将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的传统经济形态。 共享经济的出现与发展有着必然的经济与社会成因, 其带来了对传统经济的一系列的颠覆性影响: 促进企业职能转换、 促进服务升级、 促进行业竞争、 引导生产变革、 提升社会诚信、 实现灵活就业, 等等。 而针对共享经济的发展面临的边界问题、 法律困境以及政府管制问题, 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