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梅婷 余航
    2017, 10(8): 5-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梳理了国企并购重组的趋势、常见模式和挑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是当前国企改革的重点,国企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已经成为时代趋势。大企业成长离不开外延 式扩展,并购重组是国有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世界企业发展的主流手段。做大做强 国有企业才能面对国际竞争,提高中国企业在关键行业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实践中,需要防范国 企盲目并购、盲目多元化和恶性竞争的问题,着力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和国资监督管理机制。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守义 陆振豪
    2017, 10(8): 12-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协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以虚拟经济发展振兴实体经济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马克思“资本化”和“派生化”两种思路出发来理解虚拟资本、虚拟经济和实 体经济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助于我们跳出资本主义制度的范畴来理解我国虚拟经济 和实体经济的现实内涵。在“三去一降一补”的改革任务中实现以虚拟经济促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 目标,需要从“以去产能调节虚拟与实体经济的比重,以去杠杆维持虚拟经济的稳定,以降成本来切实减轻实体经济的负担,以去库存调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资产负债率和以补短板激发实体 产出发展潜力”这五个方面同时发力。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何代欣
    2017, 10(8): 19-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受制于长期内需不足的困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下滑压力始终存在。大国转型道路的艰巨性不容低估。眼下,经济现实与政策供给之间的衔接期更短、紧密度更高。推进中的结构性改 革亟需找准发力方向与前进策略。为此,本研究分解了内需不足的成因及提升内需的阻碍,包括: 内需与外需的复杂关联、居民消费不足、产品与服务品质较低、市场分割及过度干预。基于研究结 论,本文认为当前中国结构性改革的内在逻辑应包含:深刻理解扩大内需的长期性和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把弥合收入分配差距作为改善内需的基础;坚持通过创新发展和精细化生产留住消费;实 施有助于统一市场、产能出清和消费升级的供给侧改革。
  • 理论经纬
    郝楠
    2017, 10(8): 27-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劳动力就业极化和技能溢价变动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和路径。研究结果明,劳动力就业极化对技术创新具有双重效应。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增长促进技术创新,低技能劳 力就业增长对技术创新产生抑制作用。技能溢价变动对技术创新具有非线性影响。高技能与中 技能劳动力间溢价上涨对技术创新具有倒“U”型作用路径,中等技能与低技能劳动力间溢价下 对技术创新具有正“U”型作用路径。由高技能相对工资上涨引发的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将会逆转 在拐点后对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并为企业技术创新积累更多的人力资本。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 本文从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抑制技能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和消除人力资本投资阻碍等角度提出 策建议。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尹伟华
    2017, 10(8): 33-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最新的 WIOD 数据和 WWZ 方法对 2000—2014 年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增加值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内增加值占比呈先降后升趋势,这是因为金融危机后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反全球化浪潮高涨,严重破坏了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和合作;(2)以最终品出口 的国内增加值占主导地位,而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上升趋势明显,表明中国制造业正从全 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3)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显著高于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外增加 值,表明中国制造业主要从事进口零部件进行最终品组装的低端环节;(4)直接进口国增加值明显 低于其他国增加值,说明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外增加值主要是来自直接进口国以外的其他经济 体;(5)来自于国外账户的纯重复计算部分显著高于来自于国内账户的纯重复计算部分,表明中国 制造业的国际生产分工程度高于国内生产分工;(6)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最高, 但只是参与全球价值链中较为低端的生产环节,技术含量并不高;(7)中国中低技术制造业在全球 价值链中具有相对优势地位,较为成功地融入全球价值链。
  • 发展战略研究
    陈维涛 严伟涛 张国峰
    2017, 10(8): 40-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 DID 模型、分位数 DID 模型、面板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等计量研究方法,通过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WTO 关税数据库、海关贸易数据库等数据,实证研究了对外开放对我国工业 行业层面生产率水平的影响。首先,贸易开放能够显著提升我国工业行业生产率水平,而且相比生产率较低的行业,贸易开放更能显著促进生产率较高行业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其次,对外出口显著 提升了中国工业行业生产率,而且相比高生产率的行业,对外出口对中低生产率行业生产率水平 的促进作用更大;最后,进口竞争对我国工业行业生产率水平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尤其对中高效 率行业生产率水平的负面影响更大。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原毅军 孙大明
    2017, 10(8): 49-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合作研发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实现制造业技术升级的重要途径。论文以合作研发作用机理为切入点,运用 GMM 估计法检验产学研合作研发和企业间合作研发对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影响,进一步 将样本分为劳动和资源型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检验了合作研发影响技术升级的行业间差 异。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合作研发模式均对制造业技术升级呈 U 型作用效应;制造业绝大多数行业 位于 U 型曲线右侧,跨过极小峰值发挥正向效应,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比劳动和资源密集型行业位于右侧曲线更高位置,意味着其自身集聚大量资本和科技资源,能够通过合作研发取得较好的 技术进步效果。
  • 资本市场
  • 资本市场
    于学伟
    2017, 10(8): 56-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人民币是否能够成为国际货币,还是会停留在区域货币层面的讨论,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就已开始。支持者认为,人民币具备成为全球关键国际货币的条件,未来必然可以与美元匹敌;悲 观者认为,人民币可以像欧元一样成为主导区域货币,利用自身优势协调亚洲区域内的供应链联 系并深化各国机构间的合作。笔者认为人民币未来在国际货币秩序中扮演的角色,取决于人民币 竞争力提升的进程,以及这个竞争力增强过程中支撑一国货币竞争力提高的影响因素,从而使得 人民币从流通手段货币、支付手段货币转变为计价单位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
  • 资本市场
    刘晓欣 雷霖
    2017, 10(8): 63-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我国 2000 年 1 月—2016 年 12 月的相关经济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设置了金融稳定性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金融杠杆、房地产价格与金融稳定性变量的 SVAR 模型。研究了金融杠 杆与房地产价格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分别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结论表明:金融杠杆与房地产价格 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且二者的攀升都不利于金融系统的稳定。所以,我国现阶段应采取“去杠 杆”和遏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政策,以及要合理抑制房地产价格与金融杠杆两者相互刺激的 长效机制等,以利于调控房地产价格水平和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汪川 汪红驹
    2017, 10(8): 73-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以及情景模拟方法对我国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常态”条件下我国扩张型财政政策的政策空间。实证分析的结论显示,我国政府部门存在较好的财政纪律有助于避免债务负担率的无限上升;同时,目前债务和赤字率的上升会随着未来经济增速的恢复自动下降,不会对我国经济造成实质性损害。情景模拟的结论也显示,随着未来扩张型财政政策的推行,未来五年我国财政赤字率将处在4%—5%的范围,而政府部门债务率将处于60%—70%高负债区间,但我国政府部门债务仍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面对“新常态”的挑战,未来我国扩张型财政政策应以实现结构性调整和服务供给侧改革为目标,同时注重防范财政风险向金融部门的蔓延。
  • 体制改革
    徐博 庞德良
    2017, 10(8): 80-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财政体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由“善制”走向“善治”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必须按照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及逻辑进路,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现代财政体制。因此,在完善体制机制作为现代财政体制构建逻辑起点的同时,应更加重视调适行政化权力配置模式,通过以制度化的权力配置、约束地方政府行为、提高法治化水平为代表的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基本制度支撑体系的构建,破除以往局部性改革造成的现实困境,从而破解现代财政体制构建的深层梗阻。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李刘艳 吴丰华
    2017, 10(8): 89-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从事非农产业。本文在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增加的新常态背景下,围绕市场化改革这一主线,将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市民化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显现与初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及农民工形成与农民工市民化三个阶段,力求探寻农民市民化的演进规律,并结合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考量和“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对未来我国农民市民化的新目标、新动力、新特征作出展望。
  • 比较与借鉴
  • 比较与借鉴
    魏勇强 和玉青
    2017, 10(8): 97-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储蓄理论由于其关注的储蓄主体是私人部门,其存在两个基本假设:其一,储蓄决策人和受益人一致;其二,储蓄受到个人一生理性收入预期的约束。但政府储蓄作为公共储蓄,储蓄决策人和受益人并不一致,这就提供了美国政府扩大长期财政赤字,降低政府储蓄率的动机。不仅如此,美元霸权的存在使得美国财政突破了本国财政的约束,可以使全球资金为美国长期所用,这使得美国政府储蓄率降低从动机层面变为现实中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