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陈伟雄
    2018, 12(10): 5-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总结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思想,成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理论指南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思想包含了主动开放、全面开放、双向开放、共赢开放等重要思想内容,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这一思想是中国对外开放领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思想为引导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潘文轩
    2018, 12(10): 14-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习近平收入分配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收入分配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可以从时代意蕴、价值遵循、目标指向、实践路径、辩证思维五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来把握这一思想体系:时代意蕴体现在对新时代中国收入分配重大问题的回应上;价值遵循表现为收入分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享发展新理念;目标指向包括缩小收入差距、优化分配格局和实现共同富裕;实践路径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促进公平合理分配;辩证思维集中体现为在收入分配领域抓主要矛盾,重视全面性、关联性和渐进性。习近平收入分配思想对我国新时代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实践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王立胜 李连波
    2018, 12(10): 21-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18 年是孙冶方诞辰110 周年,也适逢改革开放40 周年、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 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我们深切缅怀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者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于我们政治经济学研究人员来说,就是要继承孙冶方的学术遗产、弘扬孙冶方精神,不断推进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郭威 王声啸 张琳
    2018, 12(10): 32-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公平与效率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统一体,既是经济范畴,也是历史范畴。本文认为,公平观是经济基础关于分配关系和利益关系的产物,具有阶级性、动态性和生产性。效率观是资本追求无限积累中所形成的,具有微观性与宏观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效率与公平具有历史局限性,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的内在逻辑。通过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历的“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更注重公平”和“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四个发展阶段,提出正确处理两者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有效路径。
  • 金融问题研究
  • 金融问题研究
    刘伟 李连发
    2018, 12(10): 39-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基于投资生产的债务偿还模型中,本文发现,当企业债务偿还能力短期内较弱、企业发行债务期限较短时,出现两难困境不可避免:要么发行大量短期限债务,以出现不良债务的代价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么举债规模不足以达到资源配置效率,但不出现不良债务。当资源配置效率被融资不足所制约时,货币政策强化产出目标,减少债务偿还目标的权重,同时延长债务期限,有利于使得产出与资源最优配置的水平保持一致。
  • 金融问题研究
    陈宝东 邓晓兰
    2018, 12(10): 47-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地方债务扩张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果是制定合理的债务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建立地方财政反应函数,引入“财政疲劳”的概念,扩展基础盈余率在中国地方政府层面下的计算范围,基于中国23 个省份2008—2016 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债务扩张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效果。实证结果验证了“财政疲劳”现象的存在,现阶段中国各省份保持财政可持续性的负债率上限约为(53.11%,68.23%),大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具有可持续性,但个别省份的财政面临或接近不可持续的状态。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高岭 卢荻
    2018, 12(10): 56-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政治、经济、心理的分化和融合为主线,对政治经济学的三次嬗变过程作了系统性的评述。政治经济学第一次嬗变产生了新古典经济学,第二次嬗变产生了新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向行为科学的转型构成政治经济学的第三次嬗变,产生了行为政治经济学。行为政治经济学用社会人假设代替经济人假设,代表了未来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 理论经纬
    何大安 任晓
    2018, 12(10): 63-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的当今社会,资源配置机制正在发生演变,这种演变主要反映在对资源配置发生影响的背景、因素、手段和过程等方面。我们在理论上对之作出解析,需要结合经济学的资源配置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规制理论等展开。基于互联网时代新科技运用范围的拓宽,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行为互动,会在哪些方面受新科技的诱导和制约;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的融合会通过什么路径,对产量和价格决定等发生影响;较之于工业化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过程出现了哪些变化;互联网时代存不存在特有的资源配置机制,如何对之作出一般性理论概括,等等。本文在概评古典经济理论、马克思经济理论、新古典经济理论和现代西方经济理论有关资源配置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的融合,对互联网时代资源配置机制发生演变的客观实在性作出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李勃昕 韩先锋
    2018, 12(10): 72-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创新体系具有典型的“金字塔”结构特征,通过塔基部分的知识积累突破、基础科研拓扑、产研融合创新逐层酵变进化,撬动塔尖部分的技术创新产业化显性回报,从而驱动整个国家创新系统运行。中国创新绩效研究更多强调创新产业化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效率,选择性忽视塔基建设和塔尖收益的依存关系,是一种断层绩效,中国创新发展严重缺乏塔基支撑。本文借鉴以色列的塔基驱动创新发展经验,提出新时代中国创新发展的“金字塔”模式:注重基础学科教育和知识积累,建立国家、机构紧密结合的科研机制,培育公平高效的自主产研融合环境,以技术竞争矫正创新产业化,通过坚实的塔基建设支撑中国创新产业化升级,以创新产业化回报反哺塔基进化,系统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刘丹 李永友 童幼雏 刘易鑫
    2018, 12(10): 80-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的央地财政关系的关键,财政体制垂直失衡问题备受关注。学者们基于不同理论视角对财政体制垂直失衡进行界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且简单照搬西方的测度方式亦不符合中国实际。本文在中国特有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执行责任高度分离的背景下,对财政体制垂直失衡进行界定和测度,从多个维度分析了中国财政体制垂直失衡的特征。测度结果显示,1994—2015 年,全国水平的VFI1在-0.9921—-0.5634 之间波动,均值为-0.7411;VFI2 的波动范围为0.0617—0.2084,均值为0.1367;VFI3 的波动范围为0.0623—0.2101,均值为0.1399;分地区来看,东北和西部地区的VFI2、VFI3较高。研究结论表明,中国的财政体制垂直失衡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央地共担支出及本不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的支出的增加是导致财政体制垂直失衡的主要原因,东北和西部地区的财政体制垂直失衡程度较深,应作为未来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李永萍
    2018, 12(10): 90-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民与国家、市场关系的变化,农村土地经历了由政策性抛荒向结构性抛荒的转变。土地抛荒引发了“无人种田”的担忧。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当前农民抛荒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生产关系滞后于农村发展水平的需要,表现为“田不好种”以及“种田不划算”。地方政府大力推动资本下乡流转土地,可能制造“无人种田”的现实,确证无人种田的预言。强化和完善集体“统”的功能,在集体统筹之下实现土地连片和土地集中,并在此基础上由集体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提供统一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小农生产成本,是破解土地抛荒的根本之道。
  • 三农问题
    韩江波
    2018, 12(10): 97-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融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是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必然要求和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有效途径,而且是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重要支撑。农业产业融合的产业链涉及到农产品生产、加工、市场流通以及农业服务业等上下游产业体系。农业产业融合产业链运作模式可分为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中介组织带动型模式、专业市场带动型模式、科技带动型模式等。这四种模式均注重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相联结的整体性,强调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环节的有效联结、相互协作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效率和效益。其价值链的运作应通过组织、共享、参与的“多环管理”和组织链、物流链、信息链的“多链管理”和横向、纵向、空间的“多层管理”发挥功能,并将延链、补链、强链视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突破点,进而逐步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利益链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