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改革开放40年理论与实践
  • 改革开放40年理论与实践
    全毅
    2018, 12(11): 5-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闭关自守是中国长期愚昧落后的重要根源,邓小平在总结中国数百年闭关锁国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创立了颇具特色的开放思想体系,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经过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继承和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中国对外开放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中国对外开放实践的指导思想。
  • 改革开放40年理论与实践
    白永秀 王泽润
    2018, 12(11): 13-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创新在相关制度变革中发挥了重要的先导作用,其演进轨迹可分为由“利用论”、“补充论”、“重要组成论”、“同等待遇论”、“同等地位论”构成的五个递进阶段;其历史逻辑可概括为一个“发展需求——理论突破——法律与政策支持——成长壮大——新的发展需求——新的理论突破——新的法律与政策支持”理论与实践相互驱动、循环往复、向前迭代的过程;其理论逻辑可概括为:遵循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并始终坚持生产力标准,显示出所有制结构改革的双轨制特征和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的辩证统一,演进于所有制结构改革与市场机制培育的统一过程之中。
  • 改革开放40年理论与实践
    肖红军 阳镇
    2018, 12(11): 22-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改革开放40 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同历史阶段,进一步就宏观层面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制度供给特征、中观层面的企业与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微观层面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实践的总体状况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划分与系统梳理,总结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基本特征、基本经验与逻辑转变。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40 年发展历程也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社会责任认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能力、企业社会责任异化行为治理三大层面,未来在新时代创新情景以及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演进下,提升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实践能力仍然需要进一步聚焦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实践范式创新,共创未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新局面。进而对于深化认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以及实现经济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楚尔鸣 曹策
    2018, 12(11): 32-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新的特征和新的要求,新时代亟需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创新与完善。本文提出通过总量与结构调控相结合,需求与供给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数量、质量与效益相结合,时机、节奏与力度相结合“五个结合”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范式,然后构建了传导逻辑维、时间状态维、空间状态维“三维系统”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理论框架,最后针对新时代下中国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路径。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吴杨伟 王胜
    2018, 12(11): 40-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化下要素内涵与外延拓展,贸易优势的来源不断发展,不仅丰富了贸易优势的内涵,而且拓展了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围。本文梳理并拓展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认知,竞争优势以比较优势为基础,国际竞争力体现的竞争优势是在满足相同消费者效用下产品相对价格的比较。从贸易优势来源和表现的角度剖析二者的一致性,贸易优势源于产品优势,根源于要素数量优化与质量升级。利用相对效用价格比原则构建一致关系的分析框架,实现了供给侧的成本优势和需求侧的质量优势的有机结合。借助双重异质性模型同时考察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对产品相对价格和贸易优势的影响,验证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一致性关系。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杨天宇 陈明玉
    2018, 12(11): 48-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的理论逻辑表明,消费升级可以通过恩格尔效应和鲍莫尔效应带动产业升级,有利于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本文用制造业和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代表产业升级,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代表消费升级,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关系。研究发现,消费升级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产业升级,其中城镇中等收入以上阶层的消费升级是带动产业升级的主要驱动力量。本文还对产业升级是否落后于消费升级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促使消费升级进一步带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政策建议。
  • 理论经纬
    赵秀丽 杨志
    2018, 12(11): 55-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进入到信息资本主义时代,劳资关系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新形态,形成弹性劳资关系网络,并嵌入于企业网络和产业网络之中,这是经济、技术和社会等多重因素叠加与互动的结果。弹性劳资关系网络形成的根本动力在于资本的驱动力,并且依托于“网络”这一载体,沿着时间、空间和地理三维路径继续演进。对弹性劳资关系网络形成和演变的研究表明,弹性劳资关系网络的形成同步于资本积累体系的扩张,这不仅在实践中对工人的福利产生了影响,而且在理论层面也对政治经济学理论构建开放条件下的空间生产框架提出了一种诉求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蔡之兵
    2018, 12(11): 62-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体系是反映经济发展整体质量的系统性概念,而区域则是经济体系的载体。基于区域经济理论视角,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客观运行规律要求与区域的主观能动性、效率要求与产业的空间要素性以及空间叠加性、持续升级要求与区域经济的空间级差性等三个层面来讨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难点。进一步地采取这一理论框架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进行了全面比较分析并据此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以完全的空间一体化、深化产业本质与规律研究、赋予先发地区自主发展权为前提。
  • 发展战略研究
    高春亮 李善同
    2018, 12(11): 69-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衰退正成为区域研究新热点。本文在全球价值链和城市衰退理论的基础上,拓展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人力资本专用性锁定效应说:人力资本专用性越强,城市建立新生产函数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匹配性越差,因而城市衰退具有累积性。由于老工业城市重工业、内资主导的特征决定了锁定效应较强,主导产业衰退和难以建立新生产函数阻碍老工业城市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因此老工业城市相关政策设计中应明确三个方面:扭转城市衰退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城市转型升级目标的合理性和人力资本专用性有序替代。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费威
    2018, 12(11): 75-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得到了广泛发展。根据共享经济相关主体的主客观条件、降低交易成本等本质、平台化等基本特征,从质量问题、公共资源、信息、信任与社会福利方面阐释了共享经济模式的两面性,提出我国共享经济模式发展的监管制度供给必要性。并且以网络订餐的实证分析结论为依据,说明了平台作为关键环节的共享经济模式中相关主体的监管制约关系。进而针对当前我国共享经济模式的监管困境,结合制度环境与制度供给原则,提出了共享经济监管制度供给启示。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杨继瑞
    2018, 12(11): 83-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从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离出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形成了“三权分置”的农地产权制度体系。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三权分置”的制度体系,既创新了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制度安排,又避免了农地改革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两级分化”,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因此得以“再次创新”。这种新型农地产权制度体系既坚持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促进了农地承包权的稳定,更活化了我国农地经营权,从而更好地满足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三农”发展需要。
  • 金融问题研究
  • 金融问题研究
    张方波
    2018, 12(11): 90-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中国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发展历程的研究发现,金融杠杆周期和金融监管形成的合力是非标发展先膨胀后萎缩的重要原因,其中金融加杠杆和鼓励金融创新的监管缺失导致非标初期快速膨胀;随后金融去杠杆、加杠杆与演进式监管的叠加导致非标进行结构性调整,但总量依然在上升;在金融去杠杆和统一监管下非标逐步呈现萎缩态势。因此,在遵循金融杠杆周期和金融监管的大逻辑下需要从到期后不续作、资产证券化、非标流转和转为表内四个方面实现非标的理性转型。
  • 比较与借鉴
  • 比较与借鉴
    孙彦林 陈守东
    2018, 12(11): 97-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制造业的脆弱性上升,特朗普税改政策的实施将对其产生正的直接效应与负的间接影响。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针对中国制造业31 个子行业的GMM 估计结果显示,特朗普税改政策冲击的叠加净效应为负,应允许合理范围内的汇率贬值与资本管制,避免特朗普税改政策对中国制造业负向冲击的扩大化;尽管中国宏观税负水平较高,但行业间的税收转移支付与产业补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行业产能过剩化解与经济减速治理的效果对制造业行业的发展趋势影响显著;研发投入增速与经济增速的长期错配导致企业创新性研发行为不能有效促进制造业行业发展,应增强对创新创业的引导与支持,以实现中国制造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