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韩晓梅
    2018, 12(2): 5-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发展的根本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启示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发现,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我国顺应国际分工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其目标是要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打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在具体推进中应遵循价值规律、协调开放和逐步开放的原则,加强内部建设以提升发展动力和开放能力。
  • 理论经纬
  • 理论经纬
    胡安俊 孙久文
    2018, 12(2): 12-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根基,产业布局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环境与安全大局。然而,在完全竞争与均质空间框架下,新古典经济学面临空间不可能定理的困境。为了突破空间不可能定理,学术界形成了三大研究范式:一是在完全竞争框架下,通过引入空间异质,研究产业布局;二是在完全竞争框架下,通过引入外部经济,研究产业布局;三是构建不完全竞争模型,引入规模报酬递增与运输成本,研究产业布局,文章依次对三大研究范式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总结。最后,探讨了未来研究的几个方向。
  • 理论经纬
    杨善奇
    2018, 12(2): 20-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市场经济中住房商品逐渐演化出两种属性,既可以作为用于居住的消费品,也可能成为人们投机的资本品。政府在制定房地产政策时,对于住房商品性质定位不同,政策实施效果也截然不同。本文通过对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两大学派对住房商品属性定位的比较分析,认为住房最基本的属性应该是满足劳动力再生产基本居住需要的,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与西方经济学中普遍把住房作为投资或投机品的流行观点存在显著差异。本文进一步对美国新自由主义时期的住房政策进行分析,发现自由放任的住房政策导致的住房商品资本化使劳动力再生产陷入困境,最终酿成了次贷危机。由此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得出,政府必须始终把住房满足劳动者基本居住需要的消费品属性作为住房调控政策出发点和落脚点。
  • 资本市场
  • 资本市场
    潘长春 李晓
    2018, 12(2): 28-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M2 指标失效的本质是在经济结构不断调整、金融发展持续深化和金融创新大量涌现的背景下,货币创造渠道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基于结构性分解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外汇占款的趋势性下降,各项贷款、债券净投资和股权及其他投资已经成为货币创造的三大主要渠道。现阶段M2 指标失效是信贷平稳增长、外汇占款下降、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迅速膨胀以及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2016 年底以来M2 增速的持续下降主要是以影子银行业务收缩为代表的金融体系内部去杠杆的结果,是监管机构加强金融监管的合理反映。本文认为,应当弱化对M2 指标的关注,抓住外汇占款下降的窗口期,通过常态化的流动性管理建立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体系,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和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并促进直接融资比重的提升。
  • 发展战略研究
  • 发展战略研究
    易信 郭春丽
    2018, 12(2): 36-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生产函数法对我国潜在增长率的测算表明,2030 年在情景Ⅰ、情景Ⅱ和情景Ⅲ下将分别下降到5.6%、4.9%和4.2%,2049 年则分别下降到4.2%、3.7%和3.1%。2030 年在情景Ⅰ和情景Ⅱ下,人均GDP 将分别达到19132 美元和17289 美元,可以跨越高收入国家门槛;2049 年在情景Ⅰ、情景Ⅱ和情景Ⅲ下,人均GDP 将分别达到48536 美元、39636 美元和31448 美元。综合采用高收入区间法、典型样本法、中三分位法测算2049 年高收入国家人均GDP 平均水平应不低于43800 美元、保守估计应不低于48000 美元,表明我国通过努力有望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发展水平。应通过持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从增加生产要素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两方面提升经济增长潜力,为确保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发展水平和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基础。
  • 发展战略研究
    高丽娜 蒋伏心
    2018, 12(2): 46-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的选择需要基于工业化阶段的判断及比较优势演化特征的准确把握,构成本文研究的主线。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形成系统移植型、外生型、技术依附型及外部市场主导型的阶段特征,具备自身的发展阶段性与独特性,构成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升级的约束性条件;由市场主体开拓性、要素整合能力、产业工人规模及配套产业系统构成的“新比较优势”是推动工业化进程升级的内在动力。从企业价值网络协同、产业创新要素联动性、政府与市场协同及“两化”融合等方面,提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升级的优化路径。
  • 体制改革
  • 体制改革
    张景华 刘畅
    2018, 12(2): 54-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税营商环境是影响企业遵从税法规定、合理纳税的税收制度安排,对市场主体的投资与决策、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分析了世界银行联合普华永道发布的《纳税营商环境报告》,对我国及其他经济体的纳税营商环境进行纵向及横向比较,厘清指标,以此识别其在经济体间的差异状况。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在改善企业纳税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在纳税营商环境全球整体排名中仍处于中下游水平,与我国经济总量大国地位不相匹配,在某些具体领域依然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因此,需进一步着力减轻企业税费
    负担,加强对自然人的税收征管,持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提升在纳税营商环境指标体系规则制定的话语权。
  • 体制改革
    杜丹清 占智康
    2018, 12(2): 62-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思想,促消费保增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大数据等在生产与流通领域广泛运用,未来中国消费增长模式将由传统排浪式消费转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在这一转变进程中,流通活动将成为促消费保增长的核心动能。新经济背景下流通组织的功能发挥需以“分工+协调”为基础;利用过去若干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数据资料,以及浙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实践,验证了商贸流通活动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未来中国消费的扩大需重视传统流通平台组织再造与功能创新,全方位适应新经济时代定制式产销供应链模式发展需要。
  • 体制改革
    陈明 魏作磊
    2018, 12(2): 70-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构建了服务业开放作用于制造业低端突破的分析框架和假说,利用2004—2015 年服务业开放的平衡面板数据对理论推演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服务业FDI 和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技术外溢和逆向技术外溢、互补和资源再配置效应等对中国制造业打破“低端锁定”产生了正向的影响。同时,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独立研发活动能有效吸收服务业开放所带来的先进服务技术,有利于制造业的价值链攀升。此外,服务业开放下的制造业低端突破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中国制造业的低端突破要大于资本-劳动密集型行业。最后,本文试图从服务业开放的视角为解决中国制造业低端锁定提供现实可行的路径。
  •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
    张广辉 方达
    2018, 12(2): 80-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大改革。本文首先讨论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基本内涵与意义,并明确放活土地经营权是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的重要目标,其本质是在更大范围内为资金进入农村土地经营领域提供渠道,解决农业经营资金短缺与效率不足问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供制度支持。其次,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别面临着“吃不下”的经营权、“分不清”的经营权和“拿不到”的经营权困境。最后指出要从培育职业农民、完善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体系以及引入PPP模式等途径来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 三农问题
    吴翌琳 张心雨
    2018, 12(2): 88-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本文基于中国CGSS 微观调查数据,利用逻辑回归、逐步回归、随机森林等方法对农民进城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民进城定居意愿普遍较低,主要原因是经济条件的限制,而不是政策方面的阻碍,在流向上,县级市和小城镇是农民进城定居的首选。从个体来看,家庭收入越高、越年轻、教育程度越高、所在村务农氛围较弱、所在村生活更加便利以及西北地区的农民进城定居意愿更强烈。从政策角度,应统筹城乡发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新农村建设,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有序推进就近城镇化。
  • 比较与借鉴
  • 比较与借鉴
    闫云凤
    2018, 12(2): 93-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构建世界投入产出模型将全球生产链长度分为国内和国际生产链长度,比较中美两国整体、三大产业及各细分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机制与演进路径,结果表明:(1)中国的全球、国内和国际生产链长度均大于美国,两国的国际生产链长度均大于其国内生产链长度。(2)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是沿路径1 演进的,即全球生产链、国内和国际生产链都变长。中国有31 个细分行业沿路径1 演进,7 个细分行业沿路径2 演进,11 个细分行业沿路径3 演进,1 个行业沿路径4 演进。(3)美国整体、三大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沿着路径3 演进,但美国农业的全球生产链变长,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全球生产链变短。美国有7 个细分行业沿路径1 演进,18 个细分行业沿路径2 演进,19 个细分行业沿路径3 演进,1 个细分行业沿路径4 演进。因此,中国要防范大规模产业外迁的风险,避免国际生产与国内生产的替代效应。
  • 新观察
  • 新观察
    王双喜
    2018, 12(2): 100-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新观察
    倪霓
    2018, 12(2): 102-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书评
  • 书评
    毛中根
    2018, 12(2): 104-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